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共8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学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准确率高,同时能清晰显示出患者脑部的病变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2例需要进行头部血管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减影CTA检查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双源CT以及减影图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分支,脑动脉瘤、血管畸形、动脉狭窄均能良好显示,达到诊断标准。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颈内动脉1-2、5段,大脑前动脉1-5段,大脑中动脉1-4段,椎动脉、基底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3-4段,大脑中动脉5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双源CT技术的发展,双能量减影CTA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优于数字减影CTA技术,双能量减影CTA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双源CT血管减影成像 颅脑血管检查 结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接受肺动脉非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扫描的患者当中,不同扫描技术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拟接受胸部MRI扫描检查的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肺动脉非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扫描,医生分别选择十字交叉法与平行放置法进行扫描,对比患者接受两种不同技术处理后的不同动脉主观评分情况。结果平行放置法扫描的主观评分明显高于十字交叉法,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肺动脉非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扫描的技术选择,医生应用平行放置法进行扫描的效果较好,该技术值得推广。

  • 标签: 肺动脉 十字交叉法 平行放置法 血管成像 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为所有患者分别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对两种方法的诊断效率进行对比。结果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比数字减影的大脑前动脉瘤患者诊断例数多1例,两种方式对其他病情的诊断例数相同,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使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并且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头颈部放疗前后血管弹性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2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时间2.5-3周(放射剂量26-30Gy)、放疗结束时(放射剂量50-60Gy)、放疗后3月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测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统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变化率(△D)、血液与颈动脉壁应变率比值(A/B)。分析A/B、IMT、△D变化情况。结果A/B在放疗期间随放疗剂量增加而增加,△D在放疗期间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放疗后3月均保持与放疗结束时相对稳定。结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弹性在早期下降,随放射剂量的增加,下降程度越明显,且该变化至术后3月未见明显改善。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头颈部肿瘤 放疗 颈动脉 血管弹性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永存三叉动脉 MRA表现、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为 PTA的患者影像资料。分析 PTA的 MRA表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3例 PTA均起源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汇入基底动脉, 6例位于右侧, 7例位于左侧。按 Saltzman分型, I型 9例 (9/13, 69.2% ), lI型 4例 (4/13, 30.8% ),无 III型病例。结论 MRA为 PTA有效的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 PTA的解剖结构。

  • 标签: 永存三叉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目前常用的肺血管成像(CTA)对肺栓塞患者外周小血管的诊断不足,通过双能量CT肺血管联合灌注成像的方法提高外周肺栓塞的诊断率。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80例临床拟诊肺栓塞(PE)的患者进行扫描,扫描数据分别采用CTA、双能量CT肺血管联合灌注成像两种方法对图像进行重建,分别由2名高年资诊断医师对两种图像进行分析,根据诊断标准,分别记录由CTA、双能量CT肺血管联合灌注成像诊断的肺段及亚段动脉肺栓子位置、数目,计算显示率并评价其统计学差异。结果通过双能量CT肺血管联合灌注成像的方法提高外周肺栓塞的诊断率,对确诊肺栓塞患者定量计算全肺灌注容积,评估其严重程度及预后,是肺栓塞新的一站式的检查技术

  • 标签: 双能量CT肺血管 肺灌注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成像仪在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1016年入住我科的患儿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法,干预组在血管成像仪的辅助下,进行静脉穿刺。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0%,干预组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7%,干预组为100%。结论血管显像仪(1)可精准显示血管的走形及位置,帮助护士实时观察穿刺针进入血管的情况,提高了一次穿刺的成功率。(2)避免损伤血管内膜,进而形成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3)避免了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破坏血管、增加痛苦、延长穿刺时间等问题。但通过研究发现,血管显像仪也存在缺点即红外无法显示静脉的深度,所以会使护士在穿刺过程中由于无法辨别深度而导致穿刺失败。今后应进行改进。

  • 标签: 血管成像仪 儿童 静脉穿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综合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瘤体直径等指标。结果本组40例患者检出肿瘤42个,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明显比MR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5.0%以及CT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率87.5%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40例患者MR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瘤体直径和瘤颈宽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工作中,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法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效,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酌情选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MR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CT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D-DSA脑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3D-DSA检查诊断,分析其临床效果,分析对动脉瘤的检查效果,对动脉瘤大小、形状、周围血管的显示效果。结果25例患者共检出26个脑动脉瘤;动脉瘤颈宽最大5.28mm,最小1.60mm,平均3.04mm。瘤体最大11.33mm×8.25mm×8.89mm,最小4.2mm×2.5mm×2.8mm;21个瘤体为圆形或者类似圆形,3个瘤体为分叶状,1个为葫芦形,1个为宽颈锥形;2例后交通动脉瘤出现载瘤动脉变粗,其直径达到3.3mm,同时壁管性状发生改变,变得僵硬;此外还出现颈内动脉锥形突起、动脉闭塞、动脉硬化改变等症状。结论3D-DSA脑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良好作用,有助于医生全面掌握患者脑动脉瘤大小、性状等信息,对于制定科学有效治疗方案具有关键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3D-DSA脑血管成像技术 脑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应用常规MRI及MRA结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的价值,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4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常规MRI及MRA结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检查,检查后对比并分析其结果。结果本次入选的血管畸形患者包块脑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动静脉畸形等情况,SWI在本次研究中所用的多种方法中,清晰程度、准确程度均相对较好。结论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应用常规MRI及MRA结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均具有一定价值,但SWI在准确度和清晰度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脑血管畸形 诊断 常规MRI MRA结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通过重建的三维数字模型,将其分割成层状后逐层堆积成实体模型。目前,国外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的诊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较早在骨科,神经外科等领域开展,但对先天性心脏病领域尚处于尝试阶段。传统诊断先心病主要依赖超声、CT、MR以及DSA等二维成像手段,缺乏直观和立体实物的效果,基于多种影像成像技术(CT、TEE、CMR)所提供数据信息,并将图像数据转化为STL格式,采用3D打印机制作出满足临床诊断及治疗所需的实体模型,3D打印立体模型提供了高真度三维模拟图像,有助于手术前确认手术顺序,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小手术创伤等,本文将就目前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方面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OCTA)是近几年来新兴的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OCTA具有无需造影剂、高分辨率、检查快捷、三维成像等优势,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眼前节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但OCTA也有应用的局限性。本文对OCTA的成像原理及特点做简单介绍,就OCTA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静脉阻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成功率的提升方式。方法根据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的150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来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75例患者,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检查方式,实验组使用的是改进后的检查方式,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改进之后,患者的检查率显著提升,重复检查几率和放弃检查的人数均下降,没有出现检查失败的病例。结论强化检查前护理以及临床沟通,强化检查中护理和人文关怀,均能够让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成功率提升,我国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神经外科病例共42例,行常规CT、CT灌注成像(CTP)检查。计算出CBF、CBV、MTT及最大峰值时间TTP(指对比剂首次到达扫描层面内大动脉与到达脑组织的峰值之间的时间间隔)等参数.结果CT灌注检查可一次性获取脑组织结构、血管及血流灌注等方面信息,为缺血性卒中患者个体化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指导临床制订手术及治疗方案。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CT灌注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老年后循环缺血病变中的检查意义。方法100例后循环缺血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血管病变76例(76%);其中病变在前循环共12例(12%)、病变在后循环共29例(29%)、病变在前循环和后循环共35例(3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血管病变79例(79%);其中病变在前循环共10例(10%)、病变在后循环共30例(30%)、病变在前循环和后循环的共39例(39%)。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的血管病变所占比例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的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的前循环病变、后循环病变及前后循环病变所占比例分别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无创检查方便等优点,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老年后循环缺血病变做出诊断,值得借鉴。

  • 标签: 后循环 缺血性脑血管病 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