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管认知障碍的概念不断演变和更新,最新的定义是脑血管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临床卒中或亚临床血管脑损伤,涉及至少一个认知域受损的临床综合征,涵盖了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也包括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等混合性病理所致的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文章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做一介绍。

  • 标签: 血管性认知障碍 分类 诊断标准
  • 简介:43岁的张先生是一位中层管理人员,星期二早上,他像平常一样送女儿去上学,当时并未感觉有任何异常,但在返家的路上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最后向妻子打电话求助。在咨询医生朋友后迅速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医生考虑他存在急性起病的认知障碍,建议行脑部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一侧丘脑前部的小灶急性梗死。住院期间检查发现,张先生的血脂、血压高,颈部动脉有硬化和斑块,经过积极的治疗,20余天后基本恢复。

  • 标签: 血管性认知障碍 磁共振检查 中层管理人员 急性梗死 神经内科 颈部动脉
  • 简介:摘要血管认知障碍(VCI)是老年人群认知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认知储备可以代偿老化以及病理损伤引起的认知障碍认知储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智商、教育程度、职业成就、娱乐活动、双语、颅脑损伤以及血管危险因素。认知储备的测量方法包括单一的替代变量和多个替代变量组合的问卷。认知储备指数问卷是较为常用的一种问卷。认知储备与卒中后的认知障碍密切相关,不仅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相关,而且影响认知障碍的恢复速度。认知储备还与脑小血管病相关的认知障碍相关。认知储备在临床应用及研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测量方法侧重社会经济学指标、量表中的指标权重不清等,因此需要更多关注认知储备的机制及认知储备与VCI关系的研究。

  • 标签: 认知 储备 认知障碍 痴呆,血管性 预后
  • 简介: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引起的认知障碍,称为血管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在VCI概念提出之前,人们研究较多的是血管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但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VaD的概念不足以涵盖所有与血管因素有关的各种水平的认知障碍。所以,需要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对VaD概念加以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好地为临床、科研、教学服务。因此,VCI应运而生。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步入老龄化社会,小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腔隙脑梗死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24%2。脑白质病变的发病率更高,在健康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为92%,80岁以上的发病率达100%3。因svMCI的患病率高(估计老年人群中的比率为5%),具有相对可治,早期的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院患者系统分析。

  • 标签: 小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VCI为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的研究显示,VCI的发病机制和诱发因素愈为明确,但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待临床评价。重视血管危险因素及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非药物治疗,成为预防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关键。

  • 标签: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用于血管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92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脑心能组46例患者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丹参组46例患者给予丹参治疗,采用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脑心通组治疗后MMSE评分提高幅度明显高于丹参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略有改善,脑心通组改善情况略好于丹参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可显著改善血管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是血管认知障碍患者临床的首选治疗药物。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血管性认知障碍 效果
  •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障碍是指患者出现了记忆损害或者认知损害,这种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无较大的影响,由于程度比较轻,没有达到痴呆的程度,其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本文对小血管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医疗事业更好的发展,医疗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 标签: 小血管 轻度 认知障碍 作用机制
  • 简介:对脑卒中、脑动脉硬化血管痴呆均有改善记忆力作用,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对血管痴呆和混合痴呆病人亦能改善和提高认知功能

  • 标签: 功能障碍诊断 治疗进展 血管性认知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治疗血管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月开始至2021年1月期间本辖区出院的血管认知障碍患者80例作为入组成员,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的对照组40例,以及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社区康复治疗的观察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FIM评分、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社区康复治疗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1.目的:归纳近十五年中成药治疗血管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的研究情况。2.方法: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检索有关文献进行综合整理、分析、总结。3.结果:目前原始研究均为单一中心的小样本研究,且结果指标不一,结论代表较局限;中成药能有效改善血管认知障碍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R)、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的评价结果。4.结论:①目前在血管认知障碍的治疗中偏向于补肾和活血两个方面,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治疗VCI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命名功能等认知域;②中西药联用效果优于单用中成药或单用西药。

  • 标签: 中成药 血管性认知障碍 卒中后认知障碍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血管痴呆的提出及争议,引出血管认知功能损害提出的背景及其必要,阐述了其诊断标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新近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比较血管痴呆到血管认知功能损害定义的演变说明血管认知功能损害这一定义的重要,指出寻找血管认知功能损害特异性的神经心理学表现、影像学特点、生物学标记以及病理学特点将是今后。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石杉碱甲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梗死后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门诊诊治的50例脑梗死后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胞磷胆碱钠片治疗,实验组25例患者在应用胞磷胆碱钠片基础上加用石杉碱甲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oC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但实验组治疗后的MoC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石杉碱甲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活动能力及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石杉碱甲 胞磷胆碱钠 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脑辅助认知功能训练对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血管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29)和试验组(n=29),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电脑辅助认知功能训练,比较两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P<0.05)。结论电脑辅助认知功能训练对提升血管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采纳和进一步推应用广。

  • 标签: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电脑辅助 认知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血管认知障碍(VCI)是现代社会的高发疾病,其发病与脑血管病直接或间接相关,属于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高发的慢性病之一,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血管认知障碍发病率逐渐上升,而该病群体的不断增多给社会和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目前,尚无治疗血管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因而必须探索血管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为该病预防提供一些参考经验。本文以皮层下非痴呆血管认知障碍(VCIND)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研究,旨在提高VCIND危险因素认识程度,提升VCIND防控效果。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血管病变
  • 简介:血管痴呆(VaD)系指由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的、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认知功能障碍血管痴呆的两项核心要素是:临床痴呆综合征及作为痴呆病因的脑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