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卒中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及致死疾病,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缺血性卒中最终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因此通过各种手段在有效时间窗内重新恢复或开通病变血管,实现缺血脑组织的灌注是治疗的关键。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为公认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血管再通 溶栓治疗 血管内治疗 机械取栓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联合多模式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联合多模式血管,为研究组。同期选取60例采用动脉取栓联合多模式血管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發病至置鞘成功时间及发病至血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残疾及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联合多模式血管能够显著降低NIHSS评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Sof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 多模式血管再通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血管治疗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例2019年1—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采用血管治疗的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回顾性观察血管的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83.3%)血管成功,其中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TICI)2b级者6例,3级者14例;4例(16.7%)血管失败。共6例(25.0%)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20例血管成功的患者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高灌注脑出血1例,3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术后2周内出血均吸收,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例患者血管成功后突发心脏骤停死亡。4例血管失败的患者中,血管破裂1例,血管夹层1例。23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5.0±1.3)个月(3~6个月)。20例血管成功的患者中,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血管再次闭塞,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再发;其余患者无缺血症状再发,但影像学证实与术后即刻比较,1例血管狭窄率为42%,4例血管狭窄率≤10%。4例血管失败的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血管治疗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是可行的,相对安全;在短期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有闭塞的风险;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大脑中动脉 慢性 血管内再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血管治疗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例2019年1—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采用血管治疗的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回顾性观察血管的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83.3%)血管成功,其中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TICI)2b级者6例,3级者14例;4例(16.7%)血管失败。共6例(25.0%)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20例血管成功的患者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高灌注脑出血1例,3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术后2周内出血均吸收,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例患者血管成功后突发心脏骤停死亡。4例血管失败的患者中,血管破裂1例,血管夹层1例。23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5.0±1.3)个月(3~6个月)。20例血管成功的患者中,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血管再次闭塞,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再发;其余患者无缺血症状再发,但影像学证实与术后即刻比较,1例血管狭窄率为42%,4例血管狭窄率≤10%。4例血管失败的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血管治疗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是可行的,相对安全;在短期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有闭塞的风险;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大脑中动脉 慢性 血管内再通术
  • 简介:摘要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是侧支代偿不充分,颈内动脉闭塞残端的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导致的栓塞引起远端脑组织灌注不足引起脑缺血事件发生。随着神经介入器械和技术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成为关注的热点。血管内开通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和风险性。如何严格筛选患者,也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血管内开通需要规范化的管理,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 标签: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 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影像评估 神经介入
  • 简介:评价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的效果:使闭塞的脑血管是溶栓治疗的基础。开展急性脑梗死的溶桂治疗,需要探讨急性脑梗死的血管闲塞率和自然率,了解动脉和静脉溶桂浩疗的血管率,以及影响溶拴治疗血管开通的因素。针对上述有关问题,我们结台自己的临床实践进行了文献系统综述。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闭塞 再通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造影及介入的护理措施。方法进行心理护理、中护理、术后护理,指导患者保持个人卫生,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以及遵医嘱给予预防性的广谱抗生素。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基本痊愈出院。结论输卵管妊娠术后输卵管异位妊娠率接近10%,是输卵管远端病变引起,其预防措施主要是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输卵管(fallopiantuberecanalization)是在X线透视、超声及宫腔镜的监视下,通过同轴导管配合导丝技术再经宫颈将导管和导丝送至子宫角,并且借助导丝、导管的扩张以及药液的冲洗作用,使阻塞的输卵管的一项介入治疗技术。

  • 标签: 输卵管 疏通 介入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灌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管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 年8月至2020年8月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72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急诊行脑血管,其中52例患者中予以动脉灌注替罗非班治疗,20例患者未予以替罗非班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责任血管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mTICI)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探讨动脉灌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管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术后替罗非班组患者责任血管获得有效(mTICI≥2b)的比例高于对照组(92.3% 比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术后90 d,替罗非班组患者(61.5%)获得良好预后的比例(mRS≤2分)高于对照组(3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管中动脉灌注替罗非班具有良好的效果及可行性,可改善患者预后,并不增加患者出血的概率。

  • 标签: 替罗非班 心源性脑栓塞 血管再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治疗中合并使用替罗非班治疗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纳入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 56例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28例采用血管治疗治疗,观察组 28例实施血管治疗 +替罗非班治疗。将两组的血小板相关参数、血管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压积以及血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血管治疗 +替罗非班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可提升血管率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再通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丁糖预防治疗输卵管术后粘连的效果。方法80例输卵管梗阻女性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实施输卵管介入,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手术方法基础上,在宫腔镜下腰麻导管置入过程中,经输卵管开口注入医用几丁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5%,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粘连率5.6%,妊娠率55.6%,对照组粘连率23.5%,妊娠率29.4%,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丁糖尿病对输卵管梗阻患者行输卵管介入术后粘连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且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的妊娠率,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 标签: 几丁糖 输卵管介入再通术 术后再粘连 预防作用
  • 作者: 李清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珙县中医院放射科李清涛大家都知道输卵管是进行卵子运输的场所,对于女性来说输卵管的疏通直接影响着生育能力。当输卵管跟交通线路一样造成拥堵后,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和手段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便是输卵管再通术的放射介入治疗。对于这一个名词想必大家都会感到陌生,不知道输卵管介入治疗的具体操作流程是什么以及具体用途。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输卵管再通术的放射介入治疗技术,希望能够这篇文章能为大家了解如何可以解决部分有关不孕不育的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olitaire支架取栓血管治疗对重症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重症脑梗死99例,其中采用solitair取栓患者(64例),分为桥接组34例,直接取栓组30例,均采用急诊solitaire支架取栓血管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重症脑梗死标准剂量静脉溶栓组35例。比较三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桥接组和直接取栓组治疗后24h、7dNHISS评分和30dMRS评分均显著优于静溶组。三组24h、48h颅内出血发生率,30d病死率评估安全性,直接取栓组出血率、病死率低于另外两组,显示安全。结论Solitaire支架取栓血管治疗大血管闭塞性重症脑梗死短期疗效及预后均好于静脉溶栓,但桥接还是直接取栓尚有争议,直接取栓安全性可能更高。

  • 标签: 静脉溶栓 支架取栓 重症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路径管理对血管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近3年我院急诊科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行管理路径前后分为2组,实行管理路径之前的50例为对照组,实行管理路径之后的5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传统急性心肌梗死途径,研究组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路径管理。对比(1)两组患者入院后至PCI时间。(2)两组患者梗死血管率、平均住院院时间及入院后死亡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院入院后至PCI时间分别为(2.7±0.8小时、2.3±1.3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梗死血管率、入院后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路径管理能明显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管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路径管理 血管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堵塞的紧急和护理技巧实施的有效性。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血管通路堵塞的血液透析患者56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针对血管通路堵塞的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紧急处理及相应的护理技巧,分析56例血管通路堵塞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有效性。结果:56例血管通路堵塞患者中血管通路率为92.66%(52/56),剩余为对药物无效仍高度狭窄患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21%(55/56)。结论: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和监测患者的血管通路,并实施针对性的血管通路护理干预,减少血管通路堵塞现象的出现,当出现血管通路堵塞后应给予给予紧急处理和护理干预,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堵塞 紧急再通 护理方法和技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后的原因。通过对1995-2015年本人所做1468例输卵管结扎中、16例发生术后复孕的原因探讨,意在通过分析、探讨而在以后的手术中尽量减少术后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二次手术或者采取其他节育措施而给育龄妇女带来的副作用。方法在局部麻醉下对16例发生输卵管术后的育龄妇女做经下腹部二次结扎手术。结论输卵管结扎手术失败率在1%左右,施行输卵管结扎时,应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结扎部位、手术时间,以及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仔细认真地操作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

  • 标签: 输卵管结扎术 再通 原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根据发病后时间溶栓分为0~3h,〉3-6h,〉6~12h三组。结果:三组血管率分别为86.96%、74.51%、61.91%。早期治疗(0-6h)组血管率(78.38%)与延迟治疗(〉6~12h)组的61.91%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五周病死率、反复心绞痛和反复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AMI发病后6h内溶栓治疗,血管效果最好,住院病死率最低,但发病时间〉6-12h的溶栓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壁内血肿型颈动脉夹层(CAD)血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由基于颈部血管超声(CDU)的多模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壁内血肿型CAD患者56例(61支CAD),收集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发病至就诊时间以14 d为界。于发病后3、6、12个月行CDU随访,根据随访12个月的结果分为完全组和不全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超声表现及药物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血管的相关因素。结果血管情况:完全组36支,3、6、12个月血管完全率分别为42.6%(26/61)、55.7%(34/61)及59.0%(36/61);不全组25支:残余狭窄26.2%(16/61)、持续闭塞14.8%(9/61)。完全组与不全组比较:发病至就诊时间≤14 d的比例、壁内血肿的回声类型、血管闭塞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就诊时间≤14 d(OR=5.625,95%CI:1.302~24.293,P=0.021)、低回声壁内血肿(OR=4.888,95%CI:1.304~18.320,P=0.019)与完全呈正相关,夹层血管闭塞(OR=0.234,95%CI:0.059~0.932,P=0.039)与完全呈负相关。结论CDU显示对于低回声壁内血肿型CAD,急性期药物治疗完全率较高,夹层血管闭塞者完全率降低,及早评估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超声检查 随访 再通
  • 简介:摘要: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在临床上的病情危急,并且变化多端,因此临床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临床上对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多以血管疏通为主要治疗方式,是能缓解患者病情和临床表现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需要给予患者护理干预作为辅助。常规的护理干预无法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对患者进行照顾和照护,使患者的舒适度不高,满意度不高,临床局限性较大。该文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绿色通道管理、围期管理、康复护理、二级预防、对我国开展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护理的启示5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闭塞再通 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血管干预流程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血管干预流程进行干预。比较2组入院至见到神经内科医生的时间(DTP)、入院至实验室检查出报告时间(DTL)、入院至溶栓用药时间(DNT)、入院至完成CT检查的时间(DT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观察组DTP、DTL、DTI、DN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溶栓后24h、出院时NIHSS评分及出院时MRS评分均低于照组。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实施优化血管干预流程可提高治疗效率,保障患者溶栓治疗效果,提升其护理满意率。

  • 标签: 血管再通 优化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