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治疗组(血浆置换联合HP组)26例和对照组(血液灌流组)34例,比较两组的观察指标(平均住院时间及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结果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与HP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液灌流 血浆置换 胆碱酯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卸载血液灌流器的方法。方法对64位血液透析滤过患者采取自身交叉对照,比较血液透析治疗中卸载血液灌流器的方法,生理盐水密闭式回血卸载血液灌流器法和密闭式部分空气回血卸载血液灌流器法,发生热源反应及体外循环凝血情况时间、生理盐水量的比较。结果两种卸载血液灌流器法均无热源反应,生理盐水密闭式回血卸载血液灌流器法发生凝血1例,密闭式部分空气回血卸载血液灌流器法发生凝血3例,密闭式生理盐水回血时间短用生理盐水量多,空气回血法用时较长,回血用生理盐水少,需要停血泵,还有少量空气进入透析器的风险。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理盐水密闭式回血卸载血液灌流器法优于密闭式部分空气回血卸载血液灌流器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血液凝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11月在我院治疗的43例肝衰竭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和对照组23例(血浆置换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治疗前明显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B治疗前后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TBIL、ALT、PTA比治疗前明显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B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ALB、TBIL、ALT、PTA治疗后下降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总胆红素下降能达36.95±11.91%,ATL下降达39.36±19.47%,改善PTA,白蛋白稍下降,5.04±4.28%,与血浆置换术比较,可取得相同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术后输少量白蛋白,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安全的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年度泉州地区采集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在国家规定的制备标准下制备的新浆冰冻血浆(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P)之间的溶血情况,为尽可能减少制备FFP和FP的溶血单位数提供参考,从而尽可能降低可能造成的FFP和FP的制备过程的溶血率。方法对2014年度泉州地区采集的无常献血者的血液总单位数用于制备FFP和FP产生不同的溶血报废率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年度泉州市中心血站制备FFP的溶血率为18﹪,而制备为FP溶血报废率为236﹪情况做表统计可以直观的看出,采集后超过18小时制备的普通冰冻血浆在同样的制备标准下从2014年1月到12月FP溶血单位数明显比FFP多。结论通过对2014年的FFP和FP的溶血结果比较,从2014年1月到12月FP溶血率都比FFP多(U>1.96,P>0.05)。因此,单采获得的血浆或全血应该尽快过滤去白同时分离出FFP,以减少溶血报废节约宝贵的血液。

  • 标签: 新浆冰冻血浆(FFP) 普通冰冻血浆(FP) 溶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在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活性差异。方法采用上海太阳抗凝血酶Ⅲ试剂盒在德国BECompact-X全自动血凝仪测定30例新鲜冰冻血浆和30例普通冰冻血浆的凝血酶Ⅲ活性。结果30例新鲜冰冻血浆和30例普通冰冻血浆的凝血酶Ⅲ活性分别是110+8.6%和90+8.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高于普通冰冻血浆的抗凝血酶Ⅲ活性。

  • 标签: 抗凝血酶Ⅲ 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血浆速冻是采供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方法提前设置温度,缩短速冻时间。结果血液速冻质量得到保障。结论认真操作,加强责任心,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 标签: 血浆 速冻 低温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年度泉州地区采集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在国家规定的制备标准下制备的新浆冰冻血浆(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P)之间的溶血情况,为尽可能减少制备FFP和FP的溶血单位数提供参考,从而尽可能降低可能造成的FFP和FP的制备过程的溶血率。方法对2014年度泉州地区采集的无常献血者的血液总单位数用于制备FFP和FP产生不同的溶血报废率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年度泉州市中心血站制备FFP的溶血率为18﹪,而制备为FP溶血报废率为236﹪情况做表统计可以直观的看出,采集后超过18小时制备的普通冰冻血浆在同样的制备标准下从2014年1月到12月FP溶血单位数明显比FFP多。结论通过对2014年的FFP和FP的溶血结果比较,从2014年1月到12月FP溶血率都比FFP多(U>1.96,P>0.05)。因此,单采获得的血浆或全血应该尽快过滤去白同时分离出FFP,以减少溶血报废节约宝贵的血液。

  • 标签: 新浆冰冻血浆(FFP) 普通冰冻血浆(FP) 溶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 标签: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毒鼠强中毒住院患者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分析血液灌流治疗儿童毒鼠强中毒的效果,探讨血液灌流的次数、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在2009年5月至2014年9月期间,分析我院33例住院治疗的毒鼠强中毒儿童,所有中毒儿童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对比毒鼠强中毒儿童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无死亡案例,其中4名儿童留有严重后遗症。结论血液灌流治疗对毒鼠强中毒儿童有明显疗效,治疗过程简单,对患者的伤害较小,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血液灌流 毒鼠强 中毒 HP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产生的皮肤瘙痒的护理。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患者毒素水平显着的变化,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瘙痒的患者。在精心的护理,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尿毒症皮肤瘙痒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串联透析滤过(HDF)抢救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中毒患者基础治疗,在肾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串联透析滤过。结果21例治愈出院;3例因中毒时间长,合并多器官损害。抢救无效死亡;2例因肾功能恢复期长,家里经济困难,自动出院。结论血液灌流和透析滤过可迅速地清除毒物,提高抢救成功率、安全、有效。

  • 标签: 农药中毒 血液灌流 透析滤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血浆置换疗法在儿科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为血浆置换疗法在相关儿科疾病中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综合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方法,发现血浆置换疗法在儿科的许多疾病的治疗上都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尤其在儿童危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其作用将会被更好的发挥。

  • 标签: 血浆置换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TIPE2基因表达量、血浆褪黑素(Melatonin,MT)、血浆瘦素(Leptin,LEP)的变化,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TIPE2基因表达量、血浆MT、血浆LE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84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TIPE2基因表达量,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血浆MT、LEP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累及的血管数量和严重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对实验数据TIPE2、MT、LEP用均值T检验进行分析,用多因素Pearson法分析TIPE2、MT、LE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中TIPE2表达量及血浆MT水平均较非冠心病组明显降低,LEP水平明显升高.并且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程度越重,TIPE2基因表达量、血浆MT水平越低,LEP水平越高.应用多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IPE2、MT、LEP三者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其中TIEP2与MT呈正性相关关系,TIPE2与LEP呈负性相关关系,而MT与LEP呈负性相关关系.结论TIPE2、MT、LEP均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机制.TIPE2、MT、LEP可能成为CHD预测、无创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的检测指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关键词冠心病;TIPE2基因;褪黑素;瘦素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95-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4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采用血液灌流分为A组(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结果:治疗A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有机磷中毒 血液灌流治疗 疗效观察 临床效果 中毒患者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度急性中毒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2例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处理)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每组各31例,对两组患者的阿托品用量、患者清醒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以及病死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阿托品用量明显减少,患者清醒时间和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重度 急性中毒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进行研究,以时间先后进行分组,治疗组在常洗胃、局部及静脉使用解毒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重度中毒,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洗胃、局部及静脉使用解毒药物.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解毒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水电解质失衡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3例,无效0例;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3.1±0.35天,住院时间平均9.3±1.2天;水电解质失衡3例.对照组显效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2例;临床症状缓解平均8.1±0.9天,住院时间平均17.6±2.4天;水电解质失衡4例.结论对急性中重度中毒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治疗,疗效显著,安全.

  • 标签: 急性中重度中毒 血液灌流 治疗中图分类号R595.4文献标识码A 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3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对有机磷农药(OP)清除的作用及其对血胆碱酯酶(CHE)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HP,观察两组患者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有机磷浓度和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实验组2h后的血浆有机磷浓度有所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1),不过治疗36h后再次升高,比治疗结束时更高(p<0.05);实验组的血胆碱酯酶活性不断增加,高于对照组(p<0.01),但是在36h后再次下降。结论血液灌流对有机磷农药的清除作用显著,能良好的降低血液有机磷浓度,提升血胆碱酯酶活性。

  • 标签: 血液灌流 有机磷农药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