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妊娠晚期孕妇与健康女性血常规的进行检查,并分析对妊娠孕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80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两组血常规检查情况。结果经血常规检查后,两组的WBC、RBC、PTL与HB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的WB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RBC、PTL与HB又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与正常女性的血常规在WBC、RBC、PTL与HB均存在差异,妊娠晚期孕产妇应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对于出现贫血情况及时进行治疗,确保母婴健康。

  • 标签: 妊娠晚期 血常规检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16例,分别于采集其静脉血后0min、2h及4h为其进行相关检验,分析不同检测时间及存放方式对主要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PLT)及血小板(HGB)计数的影响。结果与血液样本放置0min比较,放置2h后RBC、WBC、PLT及HGB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置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样本保存于室温和冷藏之后进行检测,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PLT及HGB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结果会受到血液标本的采集方式、放置时间、保存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我们应针对此类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 标签: 血常规检查 准确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常规检查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月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0例受检者,,依据分析仪操作标准由检验科医生进行校准仪器、质量控制、测定等步骤分析血常规各项参数,并出具检测结果,分析50例研究对象的贫血情况、白细胞减少症情况等。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常规参数。结果经过血常规检测,50例研究对象中,贫血患者有6例,占12.0%,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有5例,占10.0%,其余研究对象血常规数据显示正常。结论血常规检查能够确诊受检人员是否贫血、是否患有白细胞减少症,对于临床筛查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常规 临床意义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方法检测血常规指标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收的250例血常规检验异常患者作为观察组,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选取同期接收的250血常规检验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假阴性率为12.40%,观察组患者的假阴性率为50.80%。结论应将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作为血常规的主要检测方法,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 血液细胞形态学 假阴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测中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1月收集的64份异常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将收集的64份正常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血液细胞形态观察组有23例正常,假阳性率为35.93%,血液细胞形态对照组有5例异常,假阴性率为7.81%,血液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检查血液细胞形态学15例异常,假阴性率为23.43%。血液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检查血液细胞形态学异常率比较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中,采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血液细胞形态学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84例患者的检查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情况以及检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常规作为临床常用的检验方式,其检测结果会受到来自血液标本、检验仪器、生理因素、检验人员等因素的影响。结论血常规可以为诸多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需要对血常规检验中标本采集、人员操作、检验仪器等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规范血常规检验中各项检验行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测的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常规检测中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6月-12月收诊的150例全自动检测分析仪监测结果异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150例血液检测结果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标本的形态学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液细胞形态学异常有6例,假阴性率为4.00%,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联合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后有50例患者出现血液形态学异常,其阳性率为33.3%。观察组患者细胞形态正常的患者为47例,其假阳性率为31.33%。对照组出现6例患者出现白细胞的形态异常与红细胞形态、血小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12,P=0.017;x2=24.994,P=0.000001)。结论采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的方式,其诊断的方式更加的准确,所以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该加强应用。

  • 标签: 血常规 血液细胞形态学 应用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对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68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3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实验结束后,对观察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以及两组之间尿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680例患者中,显示异常淋巴细胞的患者有548例(80.59%);血小板计数比正常患者低的有96.76%,淋巴细胞计数比正常患者低的有48.38%,中粒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比正常患者较高,分别占54.85%、72.65%;蛋白尿的阳性率为98.3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血常规以及尿常规异常,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疾病的治疗提高可靠的数据。

  • 标签: 血常规 尿常规 流行性出血热 早期诊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9—12月该院检验科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监测结果异常的血液标本5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31例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液标本中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研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31例对照组血液标本中血液细胞形态异常的标本共计19例,计算假阴性率为4.41%,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共检出形态异常146例,检出阳性率为33.87%;530例观察组标本中血液细胞形态正常共计175例,假阳性率为33.02%;在对对照组异常血液标本结果分析中发现,19例形态异常的标本主要以白细胞形态异常为主,与其他异常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传统血细胞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具有操作繁琐、检测效率低下的缺点,但在血常规检查中联合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避免漏诊现象的发生,可为临床对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检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查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2例糖尿病患者构成研究组,将52例健康体检志愿者构成参照组,针对两组实施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的各项血常规检查结果指标。结果研究组的PLT指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WBC指标、RBC指标、MONO指标、P-LCR指标、MPV指标、RDW指标,以及HGB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方法在糖尿病诊断中的运用,能够揭示患者生理指标异常,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血常规 糖尿病诊断 应用价值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常规检查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确诊的40例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将其设为研究组,并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40名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质性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单核细胞计数(MONO)、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红蛋白浓度(HGB)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中,采用血常规检查可获得理想效果,有助于为糖尿病患者的确诊工作提供依据,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常规检查 糖尿病 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查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性判断价值。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2例作为本次研究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检查,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所有临床资料,对两组受检者的诊断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评价血常规检验在炎性肠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UC组患者HGB、HCT、MCV、RDW、WBC、MPV、PLT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活动期患者HGB、HCT、MPV、RDW、WBC水平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且PLT水平与UC组缓解期患者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患者HGB、HCT、N、RDW、WBC、MPV、PLT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活动期患者HGB、HCT、MPV、RDW、WBC、N、PLT水平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且RDW、WBC、N、PLT水平与CD组缓解期患者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活动期患者N、WBC水平与UC组活动期患者有显著差异,UC组缓解期患者PLT水平与CD组缓解期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查能为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判断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上可推广采纳。

  • 标签: 血常规检查 炎症性肠病活动性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血常规检测误差影响因素。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300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条件下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浓度检测结果会受储存时间和储存温度的影响。结论临床进行血常规检测时,会受到较多因素影响,为了保证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该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条件下采集和储存血液标本,及时送检,降低误差。

  • 标签: 血常规 影响因素 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80例患者研究对象,对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测量和计算,对比不同条件下检验指标的变化。结果冷藏条件为4℃时样本的血小板含量、白细胞含量与常规温度(8-25)℃差异显著(P<0.05);放置2h后测量样本的血小板含量、白细胞含量均明显低于放置10min测量(P<0.05);浓度为1.8g/mlEDTA盐作用下,样本红细胞平均体积、比容均明显低于浓度为2.6g/mlEDTA盐作用(P<0.05)。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包括血液保存温度、测定时间、抗凝血剂条件等,检验人员应当重视进行质量控制,提升血常规检验质量。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 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送件时间、采血部位、保存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因素,探讨其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3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血常规检测后,观察不同送检时间、不同采血部位以及不同保存环境温度下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除送检5min和12h的血小板检测值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不同送检时间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低温和常温环境下保存的血液样本,其血常规检测结果对照相仿(P>0.05)。静脉血液样本与末梢血液样本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血方式、送检时间是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血常规 检测结果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