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蒙古(Querusmongolica),也称柞树,为壳斗科、属。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m,胸径1m多,喜光、耐寒、能抗-50度,喜凉爽气候;耐干旱、耐瘠薄、喜中性至酸性土壤。耐火烧、根系发达、不耐盐碱;材质坚硬、比重大、纹理美观、具有抗腐耐水湿等特点。由于蒙古材质优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 标签: 蒙古栎 栽培
  • 简介:<正>在鲁山县二郎庙乡营盘沟村黄土岭组的后山上,长着一片方园百亩左右的栎树林,从远处看,这片栎树并无特别之处,但走进,当你在碗口粗的栎树上折下枝条仔细看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在栎树的枝条上长着许多类似柏叶的东西,当地群众都叫它“栎树上长柏叶”。这片树林也由于靠近风景名胜区石人山而成为当地一奇。谈起这些奇异的栎树,村民们会情不自禁地给你讲起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

  • 标签: 风景名胜区 栎林 黄土岭 石人山 鲁山县 神话传说
  • 简介:摘要本文对蒙古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特别是对其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该物种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 标签: 蒙古栎 特征特性 实用价值 开发保护
  • 简介: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东部地区(东经44o4′-47o26N′,北纬26o33′-131o41′,海拔400-1000m),对不同封育时间、不同坡向的蒙古林中的主要乔木树种径级结构进行分析。在阳坡,针对封育5年16年和24年蒙古种群,分别选择6个重复样地。在阴坡,也同样分别选择6块样地。每块样地的面积为20m×20m。在每块样地中,测量各树的胸高直径,树高和冠幅直径。结果表明:在封育5年样地内,蒙古、糠椴和黄榆种群的数量均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单调下降,表明均为增长型种群;在封育16年以后,由于林内乔木层的盖度较大,糠椴和黄榆种群均呈不同程度的衰退,已经成为蒙古种群的伴生种群;封育24年样地中,蒙古种群明显成为优势树种。在阳坡随封育时间延长乔木层盖度增长较快,而阴坡乔木层盖度增长较慢;糠椴和黄榆种群随封育时间延长逐步衰退的现象在阳坡比阴坡表现明显。

  • 标签: 封山育林 小兴安岭东部地区 蒙古栎林 乔木种群 径级结构
  • 简介:根据抽取的3块蒙古纯林作为研究样地,调查前后两期样地内树种的蓄积变化,分析其数据,认为蒙古蓄积增长量较少。从不同树种的蓄积增长率和蓄积增长量对比可知,蒙古的增长速率和增长量相对其它树种较少。对比前后两期生长量,3块样地的蒙古蓄积量都呈上升趋势,其它多数树种蓄积呈减少趋势,可以推断蒙古在近熟以后,会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 标签: 蒙古栎 蓄积 增长量 增长率
  • 简介:作为清代研究《瀛奎律髓》的权威,纪昀轻率否定了其中的“按”,认为该按语是不明身份的后人作伪之举。通过考察相关文献,确认“按”之“”即元人陈。陈通过曹泾结交了方回,他时常和韵方回的诗歌,并有数首被方回选中附于集。方回遗著的整理与刊刻事宜,陈亦多费心力。因此,陈在其中加入按语是合乎情理的,纪昀的质疑失于考察,有无端责难之嫌。

  • 标签: 纪昀 陈栎 方回 诗歌
  • 简介:马庄古檀子位于济源市邵源镇马庄村,村干基围7.8米,树高9.8米,冠幅12米,群众称古橿子栎树王,测算年龄在千年以上,是河南省最老、最大的一株古橿子栎树。

  • 标签: 栎树 树高 冠幅 年龄 河南 济源市
  • 简介:摘要:随着土地非粮化和非农化,本地区造林空间越来越小,进行退化修复是提高森林质量是我场主要经营措施之一,通过麻退化林下补植石楠、桂花、枫香等阔叶树的试验,测定林下补植阔叶树对麻林分生长量的影响及林地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分析不同环境下补植阔叶树种进行麻退化修复的合理性,探索退化修复的思路,提高全场是生物质重量,培育健康森林。

  • 标签: 麻栎退化林  补植阔叶树
  • 简介:奥运降至,万众期待。虽然我们经历了地震之痛,但是却加深了我们对奥运的热情,也坚决了我们办好奥运的决心。而平时就特别热爱运动,也喜欢看体育比赛的王鑫,一定会以他独特的方式来支持中国,支持奥运。

  • 标签: 奥运 体育比赛 地震 支持 期待 运动员
  • 简介:2006年9月27-28日,高原圣果达旗项目都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内蒙古达旗白泥井镇的敖包梁、盐店地区和东胜区109国道神山段,对沙棘病虫害进行了认真的调查,通过取样分析、挖根检查,发现沙棘有多种病虫害。

  • 标签: 沙棘林 内蒙古 虫害调查 109国道 技术人员 取样分析
  • 简介:哈尔和蒙古国历史名城,是古突厥语"黑色砾石"之意.它地处杭爱山麓鄂尔浑河东岸,据史书所记,这座古城是蒙古汗国鼎盛时期的产物.

  • 标签: 哈尔和林 蒙古国 宫殿遗址 历史文化
  • 简介:收集、分析建园50余年属植物引种登记资料,观察记载和统计12种栎树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物候期和生长特点,分析栎树引种成功的关键。指出:北京地区收集引种属植物应以中国的三北地区和华中、西南部分高山地区为中心,引种落叶类植物;国外物种收集以北美、欧洲种类为佳;引种成功的关键是种子、苗木和其他植物材料的保存方法,及栽培过程中分阶段、细致地养护管理。提出将来引种目标,并建议在城市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 标签: 栎树 引种保存 适应性评价
  • 简介:是元代徽州的谱学家,他常与曹泾共同探讨谱学。他的谱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陈氏谱略》之中,在家谱的功能、书法、体例上都有自己的认识。此外,他有较强的历史意识,特别是历史的借鉴思想,在《本房先世事略》中,重视对本房历史进行有意识的总结。

  • 标签: 元代 徽州 家谱 陈栎
  • 简介:摘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工种植的大量桉树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确保了国家木材资源的安全性。但是,也面临着几个生态学上的问题。大叶是一种可替代按树或同按树进行混种的树木,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着很高的现实意义。理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种植大叶的可能性,研究其培育技术,为将来在广西大范围引进大叶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大叶栎 培育技术 研究
  • 简介:盘壳(CyclobalanopsispatelliformisChun.)是我国海南岛热带原始林中的高大乔木之一。树干高大并较通直,材质坚硬而耐腐,为建筑和民用造船等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盘壳的种子种粒较大(120—140粒/公斤),发芽率高(90%左右)。苗木的主根发达,侧根细少,苗期生长较快,是尖峰岭林区采伐迹地更新的重要树种。由于根系不发达,苗木造林成活率低,适于直播造林。又由于种子成熟于12月至翌年1月,时值海南岛早季来临,种子又易变质,不能久放,必须及时播种。而幼苗出土后要经受几个月的漫长旱季,造林能否成功,取决于当年的气候条件,若旱季期间有些小雨,或雨季来得较早,则造林成活率稍高,但也不很理想。根据调查的结果,大面积直播造林成活率都低于40%。因此必须年复一年地补播,几年才能补齐。这样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影响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我们于1975年试图把盘壳种子贮藏到雨季来到时再进行直播造林,以免除第一年的旱季威胁。试验结果较为成功,并对贮藏后的种子,经过一定的催芽措施,促成苗木根系发达,有利于育苗造林。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更多还原

  • 标签: 种子贮藏 造林成活率 育苗造林 直播造林 用材树种 采伐迹地
  • 简介:摘 要:麻是我国比较著名的落叶乔木,具有生长快、耐干旱等特点。麻的生长对土地的要求不高,是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麻在我国历史上已经有了很久的生长历史,在我省部分地区也有天然和人工栽培的林区。通过分析麻繁殖栽培与造林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园林林业的发展,丰富我国植物资源物种。

  • 标签: 麻栎 繁殖栽培 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