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运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从女性阅读的视角来考察莫里哀的妇女观。通过对莫里哀作品中四类女性形象的具体分析,得出莫里哀的妇女观是基于妇女顺从男权这一基础上的妇女观的结论,并从十七世纪整个文化的大语境和莫里哀的婚恋经历来探求他妇女观形成的原因。

  • 标签: 莫里哀 妇女观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阅读 男权 女性形象
  • 简介:法兰西学院在学院大厅塑造了莫里哀的半身石像,下面写着:就他的光荣而言,并没有缺少什么;就我们的光荣而论,倒是缺少了他。

  • 标签: 莫里哀 剧作家 法国 生平事迹
  • 简介:一、生平简介如果说莎士比亚是英国人的骄傲,那莫里哀(Moliere)就是法兰西的荣耀,1622年他出生于巴黎一个具有“王室侍从”身份的宫廷室内陈设商家庭。中学时在耶酥会学校受过良好的教育。

  • 标签: 莫里哀 生平简介 莎士比亚 室内陈设 英国人 法兰西
  • 简介: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1622—1673)在其30余部戏剧作品中,对一家之长父亲这个角色刻画得极其深刻,生动。本文着重分析了不同剧中该角色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不管是滥用或放弃权力,还是权力被转移或颠倒,我们都能深切感觉到莫里哀的戏剧的魅力

  • 标签: 一家之长 权力关系 滥用
  • 简介:本文从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对古典主义创作法则的遵循和超越两方面作了较为细致的探讨。莫里哀在遵守古典主义法则的同时,既有创新,又融合了悲剧与诸多民间喜剧的因素,因而达到了当时喜剧艺术的高峰。

  • 标签: 莫里哀 遵循与超越 古典主义
  • 简介:今年11月3日,凭纯音乐《蓝色的爱情》(LoveisBlus)获亚洲地区乐迷广泛欢迎的法国著名轻音乐指挥家保罗·莫里哀(PaulMauriat)在法国逝世,终年81岁,他的丧礼于11月8日在法国举行。

  • 标签: 音乐指挥家 莫里哀 亚洲
  • 简介:<正>1688年9月,莫里哀(1622—1673)在巴黎王宫剧场演出喜剧《悭吝人》,亲自扮演主角阿巴公。这是他登上巴黎剧坛以来创作的第二十一个剧本。那时,他同反动势力之间,围绕着《达尔杜弗》一剧而展开的激烈斗争,正在进行之中。剧本被禁演已达五年之久,从王太

  • 标签: 阿巴公 莫里哀 喜剧艺术 《悭吝人》 资产阶级 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