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茶碱是临床最常见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药物之一,本品可因病人的各种临床条件(如年龄、疾病、联合用药等)不同造成的剂量——效应关系变化,临床上常出现在常用剂量范围内疗效不佳或中毒反应。再由于临床上用药的途径和方法不同(如用量过大、浓度过高、注射速度过快)都可强烈兴奋心脏,引起头晕、心悸、心律失常,甚至是血压下降、惊厥等严重反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临床 氨茶碱中毒 剂量 预防 头晕 常见
  • 简介:目的了解茶碱控释片在治疗哮喘的慢性咳嗽中的作用.方法35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咳嗽程度为观察指标,用Ridit分析.结果茶碱控释片组治疗后咳嗽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茶碱控释片组较对照组咳嗽程度显著改善.结论哮喘的迁延性咳嗽,茶碱控释片治疗是有效的.

  • 标签: 治疗后 控释片 茶碱 慢性咳嗽 对照组 哮喘
  • 简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风冲剂中茶碱的含量,回收率为98.22%±1.72,线性范围为0.16μg~0.78μg。该法为消风冲剂中茶碱提供了准确、灵敏、快速的含量测定方法。

  • 标签: 消风冲剂 茶碱 含量测定 HPLC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2岁,体重42kg。因咳嗽、咳痰、喘息反复发作10年,心悸气短1年,加重7天为主诉入院。入院前曾给予青霉素抗炎(未用过喹诺酮类药物)及口服茶碱片治疗,每次1片,每日2次,治疗5天症状无缓解。既往2年前患脑梗死,已治愈,无吸烟史...

  • 标签: 氨茶碱 癫痫样发作 常规剂量 生物利用度 个体差异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 简介:婴儿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为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我们2003-01/2003-12应用纳洛酮及氨茶碱治疗婴儿呼衰46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呼吸衰竭 纳洛酮 氨茶碱 疗效观察 联用 抢救成功率
  • 简介:茶碱茶碱和乙二胺的复合物,口服后以茶碱形式在体内发挥作用,由于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因此,了解药物对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喹诺酮类药物对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作一阐述。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氨茶碱 血药浓度 代谢机制 药酶抑制作用
  • 简介:茶碱是临床常用的平喘药,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是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呼吸科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治疗经常会将平喘药与抗感染药物伍用,又如当哮喘病人合并感染时也会将平喘药与抗感染药物伍用.所以茶碱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的概率还是较大的.茶碱治疗窗窄,易出现毒性反应,某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又影响茶碱的代谢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使得常规剂量的茶碱易出现中毒反应,所以二者的相互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相互作用 茶碱 临床常用 罗红霉素 药物伍用
  • 简介:目的:分析静脉注射氨茶碱致严重心律失常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2例静脉注射氨茶碱致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结果:静脉注射氨茶碱诱发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8例,心房扑动和纤颤各2例.结论:氨茶碱的有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常规剂量甚至小剂量注射氨茶碱也可能发生毒性反应,应提高警惕.

  • 标签: 氨茶碱 静脉注射 严重心律失常 常规剂量 有效治疗 回顾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氨茶碱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测定波长为269nm.结果:样品浓度在05~30μg/ml范围内,与ΔA样品-空白呈良好线型关系,标准曲线:ΔA=00416C+0002,r=09998;平均回收率8769%±249%,精密度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5%以内.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能消除血清干扰,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 标签: 氨茶碱 紫外分光光度法 血药浓度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氨茶碱治疗下/后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即时效应及其安全性。方法:24例下/后壁AMI并发AVB(1°AVB5例)患者,在心电监护下静注氨茶碱0.25~0.5g(5mg/kg,5~10分钟注完),30分钟后无效者重复一剂或半剂,连续观察2小时。结果:首剂2小时后Ⅰ°AVB9例中有7例恢复,Ⅱ°AVB7例中有4例恢复,Ⅱ°AVB5例中有2例恢复,2例变为2:1房室传导,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氨茶碱治疗下/后壁AMI并发AVB具有较好的即时效应,且较为安全。

  • 标签: 氨茶碱 急性心肌梗死 房室传导阻滞 AMI
  • 简介:治疗组用酚妥拉明、氨茶碱、肝素治疗,酚妥拉明、氨茶碱、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较好,治疗组疗效及心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 标签: 全疗效 功能全 心肺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氨茶碱与普米克合用治疗儿童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24例,给予普米克雾化吸入,氨茶碱口服治疗;对照Ⅰ组22例,予普米克雾化吸入(剂量、用法同观察组);对照Ⅱ组20例予普米克雾化吸入(剂量加倍);3组均同时服用酮替芬治疗。观察用药前、后患儿症状、体征(咳嗽、喘息和哮鸣音)改善情况、消失天数及治疗过程中症状反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Ⅱ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Ⅰ组(均P<0.05);各组症状体征平均消失天数:观察组咳嗽5.1d、喘息3.2d、哮鸣音4.7d,对照Ⅱ组分别为6.2d、4.0d、5.1d,均比对照I组(分别为9.1d、6.1d、7.3d)明显缩短;治疗过程中症状反复情况,观察组占28.12%、对照Ⅱ组27.58%均少于对照I组54.84%(P<0.05)。但各项指标观察组与对照Ⅱ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儿,氨茶碱与普米克合用可减少激素剂量,对改善症状和缩短病程明显优于相同剂量的普米克雾化吸入。而且症状复发病例较少,有利于顺利降级治疗。

  • 标签: 氨茶碱 普米克 药物治疗 儿童 哮喘 非急性发作期
  • 简介: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治疗新疗法。方法:对68例CVA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二丙酸倍氯米松(BDP)300μg/日吸入,加服茶碱缓释片(舒弗美)100mg,早晚各1次,息斯敏10mg,晚睡前服。对照组33例:给予息斯敏10mg,晚睡前服,并用青霉素钠等抗生素。疗程两组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71.4%),有效10例(28.6%),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10例(30.3%),无效23例(69.7%),总有效率30.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小剂量激素吸入联合小剂量茶碱、息斯敏治疗CVA疗效满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茶碱 息斯敏 CVA 咳嗽变异型哮喘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