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7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学组共同制订并发布了第1版《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中国性病艾滋防治协会HIV合并结核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第1版共识进行了修订和更新。新版共识更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患者的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结核病的分子诊断、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启动时机与方案、结核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诊断及处理、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进展。本共识将根据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定期进行更新。

  • 标签: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诊治 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抗体检查用于行输血治疗患者的效果开展深入分析,判断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抗体检查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择 2015年1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间我院收入的100例艾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参照组患者单独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采用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阳性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NA转阴率。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阳性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NA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取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定 艾滋病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替诺福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进行替诺福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清HBV-DNA含量。结果 经比较,研究组的血清HBV-DNA含量和不良反应变化情况,都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性明显。结论 应用替诺福韦联合拉米夫定,对艾滋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整体疗效更加确切,不良反应少,可以改善患者的基本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替诺福韦 拉米夫定 艾滋病 乙肝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接受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风险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至2020年来自全国多中心的长期接受cART的HIV感染/AIDS患者队列的基线数据,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按年龄和性别匹配未接受过cART的HIV感染/AIDS患者作为对照。采用抗病毒药物不良事件的数据简化模型(data collection adverse events of anti-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drugs reduced model, D:A:D [R])评分、弗雷明汉风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 FRS)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风险评分,分别评估长期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患者的10年CVD风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10年CVD高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01例长期治疗的HIV感染/AIDS患者和300例未治疗的HIV感染/AIDS患者,平均年龄为39.8岁,男性患者490例(81.5%)。基于D:A:D[R]评分,长期治疗组和未治疗组10年CVD风险评估≥10%者分别占4.3%(13/301)和6.3%(19/300);基于FRS,长期治疗组和未治疗组10年CVD风险评估≥10%者分别占13.4%(36/269)和10.6%(28/264);基于ASCVD风险评分,长期治疗组和未治疗组10年CVD风险≥7.5%者分别占10.4%(14/135)和13.8%(17/123)。3种CVD风险评估模型均显示,长期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的10年CVD高风险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A:D[R]评估10年CVD风险≥10%的危险因素为年龄≥50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106/L[调整后的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 AOR)=697.48、4 622.28、23.11、25.95、27.72、18.25,均P<0.010];FRS评估10年CVD风险≥10%的危险因素为年龄≥50岁、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AOR=53.51、4.52、36.93、36.77、6.15、3.84,均P<0.050);ASCVD风险评分评估10年CVD风险≥7.5%的危险因素为年龄≥50岁、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AOR=18.48、14.11、14.81、13.42、12.41,均P<0.050)。结论未发现长期接受cART对HIV感染/AIDS患者CVD风险产生影响。HIV感染/AIDS患者CVD高风险的影响因素为年龄≥50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传统CVD危险因素,以及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106/L。

  • 标签: HIV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心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储存库与HIV感染/艾滋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性,探讨HIV-1储存库对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抗反转录病毒治疗2年以上、HIV RNA低于检测下限的HIV感染/艾滋患者219例,其中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195例,商丘市立医院12例,周口市传染病医院12例。采取横断面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HIV RNA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行HIV-1 DNA检测。统计学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采用拟合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HIV-1储存库对HIV感染/艾滋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免疫重建不良患者121例,免疫重建良好患者98例。免疫重建不良组的HIV-1 DNA为(2.50±0.52)拷贝/1×106 PBMC,高于免疫重建良好组的(2.11±0.66)拷贝/1×106 PB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01)。免疫重建不良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92(139,227)/μL,低于免疫重建良好组的573(457,730)/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8,P<0.001)。HIV-1 DNA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呈负相关(调整年龄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间的影响后r=-0.277、-0.316,均P<0.001);HIV-1 DNA预测免疫重建不良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79(95%可信区间为0.604~0.750),临界值为100拷贝/1×106PBMC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13%和42.9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预测免疫重建不良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0.863~0.942),临界值为0.536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68%和89.84%。结论HIV-1储存库与HIV感染/艾滋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相关,HIV-1储存库高于100拷贝/1×106PBMC且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低于0.536可作为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预测指标。

  • 标签: HIV-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1储存库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肝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获取体检者血清HBV标记物指标,并对检测方式进行描述。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的280例献血者丙肝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作为统计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体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0例,其中,观察组为HCV感染患者,以ELISA法对两组患者血清指标进行标记,检测对象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Ag、抗-HBc,对两组HBV标记物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HCV标记物组合阳性率,描述抗-HCV与抗-HBc之间关系。结果:观察组HBV标记物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V标记物组合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HCV与HBV合并感染者血清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到HCV感染组标记物检出率与组合阳性率差异明显,对合并感染症状进行研究时,应关注病毒感染调查数据。

  • 标签: 丙肝病毒 乙肝病毒 合并感染 280例患者 调查
  • 简介:【摘要】艾滋(AIDS)的主要防治手段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ART可以抑制艾滋病毒(HIV)的复制过程,能长时间地有效减少HIV感染者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有效控制HIV的传播。 ART目前还无法完全清除患者体内的HIV病毒,一般患者在ART中断后体内的HIV病毒会进行反弹,因此需要进行终身服药治疗。随着抗病毒药物研究的发展,新的治疗药物和手段不断涌现,本文对AIDS的治疗现状、治疗进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 标签: 艾滋病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对艾滋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制定艾滋防治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对我县现存活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人开展行为学问卷调查,并进行个人访谈。结果:(1)80%艾滋感染者和病人都是通过定期门诊随访治疗。(2)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对艾滋知识的总体认识很低。(3)80%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之间愿意继续进行交往。(4)所有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都从电视上看见过艾滋方面的宣传。(5)96.67%的艾滋感染者和病人通过防疫站随访传授艾滋防治知识。结论:HIV 感染者和艾滋人文化水平不高,经济收入低,对艾滋总体认识较低,迫切想了解艾滋的症状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 标签: []  艾滋病   认知   态度   行为   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