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高压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之间收治的25例良性高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5例良性高压患者经有效治疗后,治愈者17例,显效者8例,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对良性高压患者行合理药物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 标签: 良性颅内高压 治疗
  • 简介:摘要高压危象是儿童高压的危重状态,常发生于急性高压,为脑疝前兆,需要及时识别和紧急处理。儿童急性高压高压危象的治疗和预后是关系到儿童远期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儿童急性高压高压危象的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识别、监测及干预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冀望能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 标签: 急性颅内高压 儿童 颅内高压危象 脑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一九六九年莱斯·莱克斯尔在治疗一例前庭神经鞘瘤的病例时首开颅底损伤趋实体放射外科疗法(SRS)之先河。八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RS在良性瘤治疗方面的价值日趋显现。高清晰度核磁共振的开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不规则底肿瘤的治疗取得了显着的进步。SRS的长期疗效证实了这项技术的优势。

  • 标签: 颅内良性肿瘤 手术治疗 放射 前庭神经鞘瘤 颅底肿瘤 计算机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肥胖是儿童压升高的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危险因素,其病理生理仍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高压(IIH)与儿童体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三级儿童医院确诊为IIH的患儿,收集和分析其体重指数、临床表现、研究调查和治疗信息。结果研究共纳入病例数18例(男∶女为7∶11),年龄6~15岁,平均( 11±3.3)岁。平均BMI为30.3 kg/m2,平均BMI SDS为+2.5。其中12例(66.6%)同时出现头痛和眼部体征。3例在常规视力检查中发现视乳头水肿但无临床表现。在18例中,15例接受了药物治疗,2例接受了长期神经外科干预治疗,1例接受了保守治疗。结论结果表明,患IIH的肥胖儿童中,女性占大多数。需要加强对继发于肥胖的IIH的认识,确保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从而及早诊断和处理,避免永久性视力丧失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 简介:高压是由脑部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脑实质水肿而产生的症候群。其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婴儿可表现为呻吟、面色苍灰、双眼凝视、前囟紧张,病情发展凶猛,可造成脑疝而危及生命[1]。因此,精心护理,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准确的抢救措施,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现将我院于1990~2000年以治的因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种中枢神经感染所致的高压共65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例小儿 小儿颅内高压 颅内高压护理
  • 简介:摘要特发性高压症(IIH)是一种以压增高为主要症状,以伴随的相关临床表现及体征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而静脉窦狭窄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学界广为接受的一种观点是,静脉窦静脉狭窄是IIH的病因之一。在多项研究中,90%的IIH患者磁共振成像证实存在横窦狭窄。静脉窦狭窄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多与高压症相关,如头痛、视乳头水肿、视物模糊、耳鸣等。尽管如此,仍有少部分的脑静脉狭窄患者未患有IIH,此类患者与患有IIH的患者特点存在差异。本文着眼于静脉窦狭窄的诊疗,并比较各种治疗手段之间的差异。

  • 标签: 脑静脉狭窄 颅内静脉窦狭窄 特发性颅内高压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脑出血术后高压患者的循证治疗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术后高压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循证治疗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护理后,其恢复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在平均住院的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均得到了改善,其评分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术后高压患者的循证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颅内高血压 循证治疗
  • 简介:摘要收集1997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收治的各种原因所致的婴幼儿良性压增高症患儿29例,将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临床表现急性起病,体温增高者18例,伴惊厥1例。查体面神经征阳性4例,腓反射阳性1例,前囟未闭者均有明显隆起或紧张,全部病例无脑膜刺激征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结果全部病例经脱水降压、病因及对症治疗后,压增高症状均在2~8天消失。

  • 标签: 颅内压增高 婴幼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高压患者在清醒和全身麻醉状态下静脉窦平均静脉压和跨狭窄压力梯度的变化。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的38例特发性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比较术前清醒和术中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静脉窦平均静脉压和跨狭窄压力梯度的高低。结果患者在清醒与全身麻醉状态下上矢状窦、窦汇、横窦、乙状窦的平均静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清醒状态下的跨狭窄压力梯度[(22.784±7.606) mmHg]高于全身麻醉状态下[(18.388±8.99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高压患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的跨狭窄压力梯度通常低于清醒状态,是否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术应用清醒状态下测量的静脉窦跨狭窄压力梯度来确定。

  • 标签: 特发性颅内高压 静脉窦 颅内静脉压 跨狭窄压力梯度 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特发性高压症(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I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高压为主要体征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头痛、搏动性耳鸣、视力及视野改变等临床表现。大量研究表明,脑静脉窦狭窄与IIH密切相关,超过90%的IIH患者伴有脑静脉窦狭窄。尽管二者的因果关系尚无定论,但在这类患者中正逐渐形成以静脉窦支架置入术为核心的外科综合治疗体系。文章对IIH合并脑静脉窦狭窄的支架置入术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假脑瘤 颅内高压 颅窦 支架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高渗盐水治疗脑水肿和高压疗法在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却缺乏专家共识。鉴于此,共识制定组邀请国内30余名一线神经外科重症专家,以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和推荐级别为依据,围绕高渗盐水治疗脑水肿和高压的治疗效果、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使用剂量、频次和给药方式等问题,筛选出初步推荐意见,再结合德尔菲法评价意见最终确定19条推荐意见,以进一步规范高渗盐水疗法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

  • 标签: 脑水肿 颅内高压 高渗盐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高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例特发性高压症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治疗效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两例患者均先经醋氮酰胺治疗1~2周,效果不佳;一例行L-P分流术,另一例行V-P分流术,术后第二天两例患者头痛、视物模糊症状均缓解,基本痊愈出院,术后3~6月随访,症状均未再发,完全治愈。结论IIH早期治疗和干预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压,阻止视力的损害,缓解症状,尽快的诊断和周密的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对于防止视觉损失和改善相关症状非常重要。

  • 标签: 特发性颅内高压 视乳头水肿 分流手术 视神经管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