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国著名学者菲利普·勒热讷的“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以卢梭等为代表的传统自传文本为分析前提的理论建构。他坚守自传文类不能混同于小说的红色底线,为自传文类正名,为自传文体立法。面对以罗伯-格里耶为代表的法国“新自传”对“自传契约”的挑战,勒热纳初期一度反映强烈,不无忽略了“新自传”在理念及形式上对传统自传的“新的互补”价值。我们认为,勒热讷的“自传契约”是有关传统自传秩序的原理之一,我们必须维护之。我们不能因为新的自传种类的出现,而把小说的秩序原理混同于自传的。事实上,我们应该发展勒热讷“自传契约”的内涵,用“新自传契约”来概括后现代自传的秩序原理,唯有如此,自传这一文学类型才能趋向丰富与成熟。

  • 标签: 菲利普·勒热讷 自传契约 法国新自传 话语模式
  • 简介:聂华苓的小说文本及散文文本的叙述行为具有强烈的自传倾向,这一倾向贯穿了她数十年的创作历程.深刻影响了其叙述的主题、视角、人物塑造和素材的择取。从中可以感受到创作主体对于自我以及自我所属的人群的生存境遇的深情观照。

  • 标签: 聂华苓 小说文本 自传性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新小说作家向自传体写作的转变过程及其相关言论的梳理,解释“新自传”与传统自传的距离,探讨新自传对新小说的吸纳和变异,说明对“新自传”中的“主体”需要在“我”与“他人”、真实与虚构、建构与解构之间进行辩证的解读。

  • 标签: 新自传 新小说 主体 真实 虚构
  • 简介:德国华裔皖籍作家周仲铮的自传小说《小舟》是目前所知唯一由德文写作并登过德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华人自传小说作品。它真实质朴地记录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一位中国大家族中的小姑娘的成长经历;提供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习俗史料和民国官宦之家生活实态写真;在描写新旧两代人之间的冲突时因浸染回忆的前世之光而略显不同。因此,这部作品在文学和史料方面都颇具价值。

  • 标签: 周仲铮 《小舟》 审美价值 史料价值
  • 简介:《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著名的作家狄更斯的重要作品,自传性质非常浓厚,他塑造的大卫也是他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本文拟从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教育理念、性格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自传描写。

  • 标签: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 自传
  • 简介:主要从故事情节、相似的人物关系、明确的时间地点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刘庆邦小说创作的自传色彩,并进一步从作家个人情感宣泄的需要、作家创作的心理定势、乡土作家集体无意识等三个方面揭示出其创作自传小说的原因。

  • 标签: 自传 情感宣泄 心理定势
  • 简介:读了自传小说《求索》和作者给《个旧文艺》编辑部的信,人们不禁产生一个问题:这样一篇文学性甚差、不象小说小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苦心经营,在某地发表了一次以后,又扩充篇幅,一再投寄报刊要求刊登?一家文学刊物,为什么偏偏看中这篇毫无文学意味的“作品”,又是放大照片,又是作者来函照登,给予如此特殊的待遇?翻开小说,开篇第一句是“在爱面前,有谁敢说‘我懂得它的一切真谛’?”终篇最末一句是:“只有水无止境的探索,才能接近那并

  • 标签: 自传体小说 个旧文艺 终篇 文学刊物 有夫之妇 旧时代
  • 简介:写自己的个人经历,把它公诸于众,固然可以获得自我“播散”的满足,但也可能是一种自我“暴露”。论及自传,钱钟书先生有言:“它往往是一位成功作家的最失败的创作,当然也许是一位坏作家的最好的创作。”打开自己的回忆,也免不了用今天的眼光对“过去”加以虚构,还是钱钟书先生说得“透底”:“我们在创作中,想象力常常贫薄可怜,而一到回忆时,不论是几天还是几十年前,是自己还是旁人的事,想象力忽然丰富得可惊可喜以至更

  • 标签: 钱钟书 自传 想象力 创作 个人经历 虚构
  • 简介:摘要萧乾著有很多类型的作品,但其中一部分小说带有明显的自传性,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发现鲜明的对立体,这些对立体不仅向读者展示了萧乾的人生阅历,与此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存之思的关注。他用有形的文字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感受以小说的形式记录下来,也让读者同他一起分享那隅世界的喜悦和悲欢。

  • 标签: 自传性 二元对立 儿童 成人 城乡
  • 简介:<正>余年十九在杭州读书,最得益的老师是宋平子先生,他勉励学生要思想自由,不受前人束缚;要论理精严,勿蹈驰骛空虚之弊。他的教法因材而施,令学生于经史子集任择从事,并不限定一科,所以学生的思路大闢,可惜不到半年,先生辞职离校,我也不久到日本留学去了。

  • 标签: 思想自由 片断 教法 日本 杭州
  • 简介:我的籍贯是荥经,过去属于四川,现在是属于西康。

  • 标签: 周文 自传 籍贯
  • 简介:我,大名鼎鼎,姓刘名备字玄德。一生金戈铁马。(详情请看“三国演义”)怎么,你不知道?笨呀!按你的老师的说法,把第一段抄100,不1000遍,哼,谁让你不知道呢!

  • 标签: 自传 刘备 “三国演义”
  • 简介:一个人成名之后如何看待自己,最能显现出一己胸怀。且看四个人的自传。老舍的自传幽默风趣,'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奋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

  • 标签:
  • 简介:《胡适自传》2013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这本由胡适专门撰写的自传里,他回顾了当年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历史、皖南乡间的种种民俗风情,记载了他的家世变迁,叙述了他幼年在家乡、少年在上海、青年在美国的学习生活以及归国后的文化交游活动,记叙了他学术观点的产生、思想信仰的演变,以及情感上的悲欢、生活中的甘苦等,为读者完整地呈现出一个处于新旧时代交替、各种思潮激荡中的先锋知识分子形象。此外,

  • 标签: 自传 胡适 人民文学出版社 知识分子形象 学习生活 中国社会
  • 简介:自传,是叙述本人身世和社会经历的文章,自古有之。“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在长篇抒情诗《离骚》中,开头即介绍了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命名的含意,而后直抒胸臆,放咏情怀,是一种自传性的诗篇。东汉时的唯物主义者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也交代了自己的身世、工作经历以及写

  • 标签: 摄提 孟陬 自纪 自古有之 灵均 皇览
  • 简介:这个人又喝醉了这个人喝醉后不发酒疯.不闹事他甚至还可以靠着墙发短信报平安这个人喝醉了也不和别人打赌他只和自己打赌把左手的筹码输给右手

  • 标签: 自传 虚构 个人
  • 简介:在当代自传体长篇小说的创作中,贾永生的《沧桑》是个可喜的收获。作品怀着浓烈的激情,以个体生命历程为案例,以个人生命体验为线索,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光照下,展示真实的人生履迹,鞭挞极左思潮,弘扬民族正气,礼赞崇高精神,追问生命的终极价值,寻觅灵魂救赎之路,塑造了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形象。

  • 标签: 贾永生 自转体 长篇小说 超越
  • 简介:女性自传小说写作起源于"五四"新文学时期,并开始形成一种特色鲜明的创作潮流。作为深受"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熏陶的女性作家,萧红是其中代表性人物之一,她创作了以《呼兰河传》为代表的女性自传小说。本文依据现代文学发展线索,着眼于萧红的女性自传小说文本细读,结合她的创作理念和风格,重点探讨她的创作缘起、创作动机,叙述视角,揭示蕴含其中的女性体验和反抗的精神内涵,论述她的抒情、沉郁的艺术风格,展示她对"自我"意识的时代透视的创作理念。

  • 标签: 萧红 女性自传体小说 精神内涵
  • 简介:苏珊·桑塔格宣称其在开山之作《恩主》的写作中“力避自传性”,评论者也几乎都相信这是一部“反自传性”的虚构类小说。在桑塔格的日记《重生》中可以发现,《恩主》原来的标题为《希波赖特之梦》。“梦”作为母题在桑塔格的写作中被反复变形运用,既成为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折射出作家对其自我意识的坚持拷问。“冲破教堂之梦”是小说中主人公所做的第三个梦,其中隐藏大量的宗教符号,这与作家声称自己是“无神论者”相左。本文因循胡瑟尔将“梦”划在“象征”类型之下的研究路线,借助符号学的阐释方法,解码桑塔格在《恩主》中构建的“梦”艺术符号背后隐蔽的自我意识,旨在揭示象征系统之下的意识形态,以期在更为深入的层面上探讨桑塔格文学创作的思想性,以及作家的自我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恩主》表面上“反自传性”地建构希波赖特之梦的符号,实际上却是艺术地再现作家的自性一一处于流散中的犹太性以及改宗下的宗教感。这种矫揉造作的写作策略实质就是日后令桑塔格扬名的“坎普”观,而在同化与现代性的双重压力之下,作为犹太裔作家,桑塔格走上一条折中主义的启蒙路线--犹太教“灵知神话”成为她自我意识的“恩主”。

  • 标签: 苏珊·桑塔格 《恩主》 宗教符号 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