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内侧穿修复手指脱套伤后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对15例手指软组织脱套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内侧穿进行修复,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2~50岁,平均32岁;受伤机制:机器绞伤13例,机器压伤2例;脱套平面:自拇指掌指关节以远2例,自第2~5指单个手指中末节4例,自第2~5指掌指关节以远全手指脱套9例;左手7例,右手8例;急诊手术2例,择期手术13例。将设计成长条形,切取面积5.0 cm×2.5 cm~14.0 cm×3.5 cm。术中将的动脉血管蒂与受区手指的指掌侧固有动脉或者指总动脉做吻合,皮下静脉或动脉的伴行静脉与指背或指掌侧皮下静脉做吻合,内携带的内侧神经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残端做缝接。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门诊、电话、微信或上门随访,观察外观、感觉及手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全部顺利成活。6例全手指脱套缺损的患者因末节指骨坏死,伤口愈合不佳,二期行残端修整术保留手指至中节远端。2例拇指及2例中指在术后7~9个月时发生过烫伤及磨破,结痂后自愈。术后随访6~28(平均16)个月;无臃肿,质地柔软,感觉恢复至S2~S3;手指外形较好,无一例需二期整形,但是指骨间关节总体活动尚好,按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15例患者对手部整体外观及功能非常满意;供区线形瘢痕隐蔽,无触压痛及挛缩等并发症。结论游离内侧穿修复手指脱套伤后软组织缺损,设计容易、质地薄,术后手指外形不臃肿,是修复手指套状缺损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脱套伤 臂内侧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2014年1月—2018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肩部和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5~56岁,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5 cm~11 cm×8 cm。5例患者创面采用旋肩胛动脉穿(面积8 cm×7 cm~12 cm×6 cm)修复,供区直接缝合。3例患者创面采用侧胸部穿(面积8 cm×7 cm~13 cm×9 cm)修复,2例患者供区直接缝合,1例患者供区大部分直接缝合,小部分移植同侧大腿中厚覆盖。4例患者创面采用内侧动脉穿(面积6 cm×5 cm~12 cm×10 cm)修复,2例患者供区直接缝合,2例患者取左侧胸壁中厚覆盖。11例患者术后成活,1例患者远端出现血运障碍,经处理,远端出现3 cm×2 cm坏死,经二次扩创植皮后,片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质地良好,供区瘢痕增生轻,肘关节及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旋肩胛动脉穿、侧胸部穿内侧动脉穿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成活率高、手术效果好等优点,是修复肩部和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佳选择。

  • 标签: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nowimaging,CDFI)技术研究前臂内侧(MFF)穿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规律、体表的定位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为MFF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健康志愿者年龄20~60岁,采用CDFI技术对其双侧MFF主干血管及穿血管(管径≥0.5mm)进行检测。被检者前臂呈外展外旋位,进行相关数据测量;记录每侧MFF穿血管的数目、血管走行类型;对穿动脉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A、UA、CIA、ICUA、URA、穿(管径≥0.5mm)的管径、走行位置、方向、是否进入皮下组织均可显示,频谱示舒张期血流速度极低近消失,呈低速高阻单向频谱。双侧前臂内侧穿的数量、来源、走行位置、及穿深筋膜处位置并不对称。160侧前臂内侧共检测到穿动脉(管径≥0.5mm)645,平均4.03(3~6),蒂长4~38mm,可见三种类型Ⅰ型肌穿(12.4%);Ⅱ型肌间隙穿(83.7%);Ⅲ型直接穿(3.9%)。最粗大穿管(外)径1.0±0.3mm。尺动脉及各穿血管频谱形态表现各异;峰值流速左右侧及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5),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技术可直观地显示MFF穿的来源走行分布,有无变异或缺如,进行体表定位,并可评价血管质量,对MFF的设计提供依据。

  • 标签: 前臂内侧皮瓣 穿支 高分辨力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Flow-through股前外侧穿(ALTPF)或腓肠内侧动脉穿(MSAPF)一期修复足部Gustilo Ⅲ C型损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足踝外科治疗的足部Gustilo Ⅲ C型损伤患者共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5~62(45.88±12.96)岁。根据创面大小、血管缺损长度及口径选择Flow-through ALTPF或Flow-through MSAPF修复足部创面,其中6例行游离Flow-through ALTPF修复,2例行游离Flow-through MSAPF修复,切取面积9 cm×5 cm~22 cm×8 cm[(115.00±46.16) cm2],血管桥接长度6~12(8.75±2.50) cm。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记录外观、患肢血运、骨折脱位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应用Maryland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8例患者均成活,受区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2(12.25±5.39)个月。末次随访时外形良好,质地柔软,患肢血运良好,桥接血管通畅,骨折和脱位均愈合,足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较满意。足部Maryland功能评分:优3例,良4例,可1例。结论临床可以根据创面大小、血管缺损长度及口径选择运用Flow-through ALTPF或Flow-through MSAPF急诊一期修复足部Gustilo Ⅲ C型损伤创面,后期患肢功能恢复满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足部开放伤 血流接桥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移植
  • 简介:目的总结逆行足底内侧动脉穿蒂岛状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5月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穿蒂岛状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7例,面积为9cm×6cm~7cm×5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8cm×5cm~6cm×5cm。结果术后全部成活,随访3~35个月,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穿蒂岛状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皮穿支蒂皮瓣 修复 前足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内侧修复口腔癌缺损、供区采用股前区接力修复的优势和经验。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3例口腔肿瘤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8~74岁,平均49.5岁;其中舌癌8例、口颊癌5例。全部采用游离股前内侧移植修复口腔缺损。结果13例患者游离股前内侧穿都顺利切取成功,面积7.0 cm×4.0 cm~14.0 cm×7.5 cm,供区采用股前外侧接力穿(10例)或股前内侧接力穿(3例)转移修复,接力股前外侧穿面积为8.5 cm×5.0 cm~18.0 cm×7.0 cm,接力股前内侧穿面积为7.5 cm×4.0 cm~15.0 cm×7.0 cm。术后所有全部顺利成活,愈合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和伤口裂开感染等情况。术后随访12~28个月,全部成活良好,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当游离股前外侧切取困难时,用游离股前内侧修复口腔肿瘤缺损,供区直接闭合张力较大时以股前区接力修复,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

  • 标签: 口腔肿瘤 接力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游离皮瓣移植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4~56岁[(38±9)岁]。创面位于掌背侧9例,面积3 cm×4 cm~4.5 cm×13 cm。创面位于指背侧3例,累及单个手指1例,累及2个手指2例。于小腿内后侧设计腓肠内侧动脉穿,其中采用单穿5例,2个穿5例,3个穿2例。切取后修复手背创面,其中采用分叶2例,供区直接缝合。观察是否成活、外观、质地、Weber两点辨别觉试验。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掌指和指间关节伸屈功能。观察小腿供区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0个月[(10±1)个月]。全部成活,外形、质地良好,形成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距离5.0~6.5 cm。掌指及指间关节伸屈功能评分:掌指关节4.1~5.0分,近指关节3.1~4.0分,远指关节2.1~3分。供区仅残留线装瘢痕,对小腿功能无影响。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恒定,对供区损伤小,术后成活率高、手功能恢复满意,是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 标签: 手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串联股前外侧穿(ALTP)移植修复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共7例,男5例,女2例,创面软组织缺损大小10.0 cm×15.0 cm~15.0 cm×22.0 cm,均采用足底内侧串联ALTP移植修复,其余创面植皮覆盖。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成活、外观等,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创面均I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血管危象、坏死。术后7例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8(平均12)个月,游离及游离植皮均成活,外观良好并无明显臃肿,局部未见血肿水泡、磨损、溃疡,质地柔软,弹性较好。术后1年复查,均能不扶拐行走2 km以上,未出现足跟部疼痛不适(跟骨骨折患者除外),未见足底血肿、磨损、溃疡。结论足底内侧串联ALTP修复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是一种重建足跟部功能的有效方法,修复后的足跟具备良好的耐磨性且外形美观。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串联皮瓣 足跟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穿的概念起源于20纪80年代后期,是指由穿血管供血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穿可保留供区的主要血管,无需携带肌肉组织,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原则,是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成为组织缺损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动脉 穿支皮辫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游离小腿穿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方法:20012年9月至2016年4月,对17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采用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游离移植修复。结果:17例患者游离完全存活。术后随访5-19个月,平均8.9个月。所有患者创面一期愈合,游离质地良好,修复足行走无明显影响,患者对疗效满意。按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JOA)评定,结果为79-100分,平均87.5分。结论:采用游离小腿穿修复足部创面具有损伤小,更加接近受区,不适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创面 穿支皮瓣 游离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股薄肌联合大收肌穿的股内侧形式移植再造乳房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27~59岁,平均40.3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9例,右侧7例;直径1.5~4.5(2.9±0.3) cm;全部为一期病例。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股内侧穿移植再造乳房,患者分为A、B两组。在A组切取股薄肌联合大收肌穿,在B组直接制备面积较大、宽度可达到股薄肌前缘前方的大收肌穿,用ICG荧光造影技术验证血运后所有仅通过一大收肌穿血管作为血管蒂。结果共切取移植8例股薄肌联合大收肌穿和8例大收肌穿长(27.5±0.4) cm、宽(7.1±0.5) cm、厚(3.8±0.4) cm,股薄肌血管蒂长度(7.4±0.3) cm,大收肌穿血管蒂长度(10.8±0.5) cm。重量195~315 g,平均255 g;缺血时间55 ~ 90 min,平均75 min 。16例患者都选用胸廓内血管近远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仅吻合大收肌穿血管就可保证血运可靠,两组均未用血管吻合备选方案。所有均一期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弹性好,无明显挛缩变形。16例平均随访12.5个月,患者自我感觉外形较满意。股内侧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髋关节及腿部功能无影响。结论以大收肌穿血管为蒂可安全可靠切取大面积股内侧穿,无需额外制备股薄肌血管蒂。

  • 标签: 乳腺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股薄肌皮瓣 大收肌穿支皮瓣 乳房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再造一侧乳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6例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7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3例,右侧3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对6例乳腺癌患者行一期或二期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移植再造乳房。一期再造3例,乳腺肿块直径2.5~4.0 cm;二期再造3例。术后对和供区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切取长(24.4±0.5) cm、宽(8.3±0.5) cm、厚(3.4±0.5) cm,血管蒂长度为(8.9±0.4) cm,动脉管径为(1.5±0.4) mm,静脉管径为(1.9±0.3) mm。平均质量为235 g(165~345 g)。1例供区术后1周出现淋巴漏,经持续负压吸引于2周后自行愈合。6例获5~8个月随访,平均5.5个月,所有均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下肢功能影响。6例效果均较满意,未发现乳腺癌复发。结论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移植再造一侧乳房效果较好,方法可行,可作为特殊情况下乳房再造的备选手术方案。

  • 标签: 乳腺肿瘤 穿支皮瓣 股后内侧穿支 乳房再造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深远端穿的血管解剖及逆行修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例男性成人足部标本的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血管解剖,观察足底内侧动脉及分支、足背动脉及其分支的分布吻合情况。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2例,采用逆行足底内侧动脉深远端穿进行修复,供区游离片移植修复。观察成活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解剖研究可见足底内侧动脉深是足底内侧动脉的直接延续,走行于趾短屈肌与展肌之间,沿途发出多条穿,近端穿穿过展肌,与足内侧动脉浅和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吻合,在第1跖趾关节近端发出3条穿,即关节支、穿和交通穿为足底内侧动脉深远端穿的主要血供来源。临床12例患者共切取12块,面积为4.5 cm×3.0 cm ~9.0 cm×6.0 cm,3例术后出现颜色暗紫、少许水泡,立即给予拆除蒂部缝线,外涂抗生素软膏保持湿润等处理,术后5 d颜色逐渐好转。12块最终均完全成活。所有患者均获2~12个月电话随访,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患足可正常行走。结论足底内侧动脉深远端穿血供可靠,将其逆行修复第1跖趾关节以远趾中小面积的皮肤缺损,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效果较好。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解剖学 临床研究 足底内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MSAPF)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们应用游离MSAPF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30例患者,缺损部位18例为足部,10例为手部,2例为前臂。供区创面24例一期直接缝合,6例行少量全厚片移植覆盖。术后定期随访外形、感觉恢复及供区情况。结果术后30例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个月,外观良好,色泽接近正常,质地软,4例因外形臃肿行二次整形。30例切取后均不影响膝、踝关节运动功能。2例瘢痕轻度增生,无明显功能障碍。受区感觉恢复至S2~S3,温痛觉恢复可。其中2例患者腓肠内侧神经切取后足内侧和内踝部位感觉减退,均在术后半年左右恢复正常。30例患者对供区及受区外观均满意。结论游离MSAPF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创面修复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 四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修复足趾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创伤显微外科收治的单纯足趾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修复创面,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微信定期随访,观察外形、质地、毛发生长情况,供区、受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9~44岁,平均31.3岁。创面部位:第1足趾8例,第2足趾2例,第4足趾1例。缺损面积2.2 cm×1.8 cm~5.7 cm×3.8 cm。一期修复4例,二期修复7例,切取面积2.6 cm× 2.1 cm~ 6.1 cm×4.2 cm。10例患者顺利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例远端小面积坏死,经再次手术修薄后愈合。术后均获随访6~18个月,9例外形良好,2例稍臃肿。所有质地良好,无穿鞋不适,行走无明显影响,供区存留线性瘢痕。3例因毛发生长明显给予激光脱发治疗。结论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修复足趾小创面,外形恢复满意,可达到良好美学修复效果。

  • 标签: 外科皮瓣 腓肠内侧动脉 足趾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第1足心动脉穿修复前足内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对13例前足内侧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第1足心动脉穿逆行旋转修复,术中缝接神经,供区游离片植皮。切取面积1.5 cm×2.0 cm~8.0 cm×4.5 cm。术后门诊随访11例,微信随访1例,电话随访1例。结果12例术后成活良好,1例远端出现瘀斑和张力性水疱,经拆线减张后换药愈合,余伤口I期愈合。随访8~18个月,平均10.5个月,耐磨,质地柔软,肤色接近正常,恢复保护性感觉,静止状态下TPD达6~8 mm,平均6.5 mm,患足下地行走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应用第1足心动脉穿修复前足内侧软组织缺损具有切取简便、操作简单、供区损伤较小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足心动脉穿支皮瓣 前足 修复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应用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9~ 57岁,平均41岁;其中前臂6例,足部7例,足部创面均位于前中足。切取面积为3.0 cm×4.0 cm~ 7.0 cm× 15.0 cm。修复足部创面时均选用同侧小腿,小腿供区创面均进行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复查及微信方式,对外形、感觉及供区恢复情况进行定期随访。结果13例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及坏死,3例术后存在感染,给予换药及抗炎治疗后创面逐渐愈合。术后随访11例(2例外省患者失访),随访时间4~ 18个月,平均12个月,未发现供区明显功能障碍,受区外形良好;7例感觉恢复至S2~S3, TPD 6~ 9 mm。结论游离MSAP不损伤主干血管,血管蒂长,穿恒定,皮下脂肪相对较薄,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足部创面效果良好。

  • 标签: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前臂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2011年至2014年,选取11例颊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修复手术后缺损.制备时采用改良式参考线,并借助于多普勒超声定位穿血管.血管吻合操作均在放大镜或显微镜辅助下完成.结果11例全部存活,没有发生血管危象.颊部缺损得到修复.患者术后开口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受区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开裂、感染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后线状瘢痕较为隐蔽.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是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颊癌 游离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局部穿修复股前外侧供区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们急诊收治前臂或手部创面患者共15例,创面大小为5.0 cm×7.5 cm~8.5 cm×12.0 cm,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并设计穿血管蒂顺行推进、逆行旋转等修复股前外侧供区。股前外侧大小为5.5 cm×8.0 cm~9.0 cm×12.5 cm,局部穿的大小为2.0 cm×3.0 cm~5.0 cm×8.0 cm。结果术后均存活良好。随访时间为8~19个月,平均14.5个月。前臂或手部及股前外侧供区修复后外观满意,未见明显臃肿、色素沉着及瘢痕增生,质地与受区周围组织相近。感觉未见明显减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结论局部穿修复股前外侧供区,设计灵活,限制少,手术方式简便,是股前外侧供区有效的修复方式。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穿支 皮瓣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