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临床分析元氏位按压法治疗腰痛病的疗效。方法:元氏位按压法选取腹部任脉、肾、胃穴位治疗腰痛。结果:采用本法治疗腰痛患者120例。对病程短于1年者,病情为轻或中型者,疗效更为显著。结论:元氏位法是安全、简便、有效、无任何副作用。

  • 标签: 腹部经穴 治疗 腰痛 元氏位按压法 任脉穴 肾经穴
  • 简介:对十四中的"风"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发现这些腧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共同特点,它们都具有祛风、散风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与风邪有关的疾病,但又有自己的个性.

  • 标签: 风穴 风门 风池 风府 风市 翳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推拿用于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60人,将他们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分别接受腹部推拿治疗+基础护理和口服通便灵治疗,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副反应和治疗后复发率。结果:接受腹部推拿治疗+基础护理小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另一个接受口服通便灵治疗的小组,而且该小组治疗后副反应和复发率均低于另一个小组。结论: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实施腹部推拿和基础护理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治疗安全性更加有保障,也不容易复发。

  • 标签: 腹部经穴推拿 老年功能性便秘 疗效 护理
  • 简介:以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古今具有代表性的、、和中的图,分析足少阳胆的循行路线及交会的所属情况.认为该目前较为公认的循行路线和交会是逐渐演变而来的,这对针灸文献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足少阳胆经 经穴图 经络系统 经络 文献比较研究 中医理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102例郑氏腹部按摩配合中医食疗,预防骨折卧床病人早期食欲不振的护理,提出1、郑氏腹部按摩能理气通腑,促进胃肠运化,有预防便秘,增进食欲的作用。2、中医食疗能消食健脾、散瘀止痛,接骨续筋,滋肝补肾,对增进食欲,促进骨折愈合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骨折卧床病人 食欲不振 郑氏经穴按摩
  • 简介:传统医学一向注重“上工治未病”,按摩法,是其预防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要认识一些常见穴道的所在,便能随时随地做到自我保健。下面为你介绍台北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陈旺全推荐的六种常见症状的按摩健康法。

  • 标签: 经穴按摩 健康 头痛 肩背痛 眼睛疲劳 感冒
  • 简介:除外高血压,糖尿病及消化道有出血倾向者后的124例胸腹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来用泼尼松龙混悬液,维生素B[12]、维生素B1。1%利多卡因注射液行膀胱背腧注射和外关双、太冲双穴位注射治疗,现就其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 标签: 胸腹部带状疱疹 药物注射治疗 膀胱经 疗效 背腧穴 泼尼松龙混悬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剖宫产产妇实施以胃、心包为主的推拿护理,探析对产妇产后缺乳的影响。方法自我院利用随机选取办法抽取62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选取时间2017年1月至12月,利用抽签法分组,观察组31例,行常规护理+推拿,对照组31例,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比较、泌乳量效果96.77%、治疗后PRL水平(27.31±2.44)ng/ml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明显,P<0.05;2组产妇治疗前PRL水平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产妇实施以胃、心包为主的推拿护理,可明显改善产妇产后缺乳情况。

  • 标签: 剖宫产 胃经 心包经 经穴推拿 产后缺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失眠患者采用推拿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20年3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失眠患者,共计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其中接受西药治疗的为参照组,采用推拿技术治疗的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组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失眠患者采用推拿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极为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失眠 经穴推拿技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针灸甲乙》,简称《甲乙》,是皇甫谧在魏甘露四年(259年)编撰的,它在中国针灸医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甲乙》引用《针》(即《灵枢》)、《素问》、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本书为蓝本,进行深入地研究,同时还广泛吸取了秦汉时期针灸临证实践的经验,来丰富《甲乙》的内容。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系统、临床丰富的针灸学专著,也为后世针灸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针灸甲乙经 特定穴 贡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效应的体现受到机体自身因素的变化和治疗环节中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物理、生物学等技术,在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基因水平等不同层面对效应关键影响因素做了相关研究,为针灸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但尚需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来充分揭示效应的规律,从而使效应在临床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 标签: 经穴效应 影响因素 配伍 手法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八髎联合腹部按摩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程度、月经期外周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与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八髎联合腹部按摩治疗,于月经周期前1周开始治疗,直至月经周期结束。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于月经来潮前2d或开始有症状时开始服用,连服3~5d或至症状缓解。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明显优于对照组(78.13%),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治疗组PGF2α含量升高,PGE2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八髎联合腹部按摩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与口服布洛芬胶囊比较,具有疗效确切、易于掌握、安全方便等优点。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电针 八髎穴 腹部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指压加艾灸内关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指压加艾灸内关的联合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54.54%,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压加艾灸内关的联合治疗,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指压 艾灸 内关 腹部术后呃逆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