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渗液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相较参考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以促进切口的愈合,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精心护理,及时有效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自我保护切口方法,了解切口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腹部手术 切口 脂肪液化 治疗 护理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进行的523例腹部切口手术患者的护理心得。结果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严格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并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很大程度上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妇产科腹部切口和横切口的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情况,浅析两种腹部切口的优劣。方法对患有腹部肿瘤疾病,且接受了腹部切开手术的30名患者的资料以及术后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具体而言,下腹壁纵切口组伤口愈合的优良率约为86%,伤口化脓率为14%。下腹壁横切口组伤口愈合的优良率约为79%,伤口化脓率为21%。两种切口的选择方式与切口愈合程度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腹壁纵切口解剖与下腹壁横切口两种解剖方式各有其解剖学特点,在通常情况下,下腹壁纵切口较为常见,且比横切方式在切口愈合方面更为理想,在临床上应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切口 解剖学 特点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总结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行腹部手术的1500例患者,其中术后存在切口裂开情况共42例,观察患者的诱发因素,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年龄、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肥胖、切口感染及激素应用情况均与术后切口裂开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导致切口裂开是多方面综合因素所致,针对此类患者及时纠正营养不良、控制呼吸道感染,采用全层缝合、注意缝合切口的技巧,将有助于降低切口裂开的发病率。

  • 标签: 腹部手术 切口裂开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腹部切口手术产后护理的效果,探讨产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切口剖宫产手术的产妇40例,将所有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组产妇采取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总结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泌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8小时泌乳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剖宫产手术后的护理措施中,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产妇术后状态,缩短术后产妇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泌乳时间,改善产妇术后恢复状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 产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观察与护理的办法与规律。方法通过回顾在我院妇产科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情况,探索其护理规律。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妇产科护理论文时间为2.6h,手术均成功,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2例。这些患者在术后3—11d,经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患者住院时间为3—22d,平均8.4d。结论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精心的护理干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腹部切口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对于妇产科来说,手术治疗对于妇女生产以及妇科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手术既是治疗的过程也是创伤的过程,对术后感染、伤口裂开、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使患者在术后及早康复,做好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 标签: 妇产科 手术患者 腹部切口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切口牵开保护器在预防腹部Ⅲ-Ⅳ类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普通外科收治的Ⅲ-Ⅳ类腹部手术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切口牵开保护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使用)和对照组(未使用),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的差异。结果共监测患者310例,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60例。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4.00%(6例),对照组为11.88%(19例),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2.10±3.30)min、(7.00±2.20)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8.30±4.10)min、(10.00±3.50)d],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评分为(2.00±1.70)分,低于对照组的(3.00±1.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切口牵开保护器可有效降低Ⅲ-Ⅳ类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

  • 标签: 切口牵开保护器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观察与护理的办法与规律。方法通过回顾在我院妇产科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情况,探索其护理规律。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6h,手术均成功,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2例。这些患者在术后3—11d,经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患者住院时间为3—22d,平均8.4d。结论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精心的护理干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腹部切口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在妇产科腹部手术中,切口发生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本文通过对40名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对照试验来对切口发生感染这一并发症出现的原因进行探究,同时分析如何能够治疗或者预防这一并发症是本文的目的。本文选用对比的试验方法是,选取40例切口出现感染的人员与切口不发生感染的人员进行对照试验,来分析和探索切口发生感染的原因和解决方式。最后得出结论,然后由于切口发生感染的原因较多,在进行术后的护理时需要医护人员进行认真的工作,尽可能的减少切口发生感染这一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和总结,寻找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1995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外科、妇产科收治的120位患者,且其均出现了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的情况。我们将根据脂肪厚度和缝合的具体形式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皮下脂肪越厚,出现脂肪液化的概论越大,因此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切口缝合措施,进行了补助治疗。结论探讨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的原因,对切口的顺利愈合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减少该类临床问题的发生。

  • 标签: 下腹部 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愈合不良
  • 简介:摘要手术治疗法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手术容易导致感染、术前准备不充分、主刀医师年资低、急诊手术切口长、术中失血量多、手术时间长、等这些方面构成。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因素复杂,想要关注社会女性的健康,需通过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实施护理手段,以此减少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维护女性的健康,构建和谐社会。

  • 标签: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妇产科腹部切17的感染十分常见,因为只要是开腹的手术都是一种创伤,如果没有及时的正确的进行处理就会产生切17的感染和裂开的情况,造成手术切口愈合的阻碍,所以,发生开腹手术切口感染和裂开的几率是可以检验医疗水平的一种标准。

  • 标签: 妇产科 切口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