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腹泻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及腹泻次数改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从2022年3月至10月收治的腹泻患儿55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7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患儿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整体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疾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呈P

  • 标签: 小儿腹泻 临床护理路径 改善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宁地区腹泻儿童轮状病毒(RV)与腺病毒(EAdv)的感染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与腺病毒。结果1438例粪便标本中,RV阳性161例,阳性率为11.2%;EAdv阳性77例,阳性率为5.4%,;RV与EAdv均呈阳性30例,占2.1%,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1~3岁年龄段的患儿最为多见,阳性率为15.1%,其次分别为<1岁组,≥3岁组;RV的阳性率有两个月超过了15%,其中,12月达到最高值(27.1%),其次为11月(16.9%),EAdv全年均有发病,各月份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RV阳性患儿中,有116例(72.0%)出现了发热症状,所有患儿均出现了腹泻症状,平均腹泻次数为6.6次/24h,表现为三多(次数多、量多、水分多)。41例(25.5%)出现脱水症状。EAdv阳性患儿中腹泻为主要表现,其次为呕吐,其余表现还有发热等,大多数患儿有轻至中度脱水。结论RV与EAdv是本地区腹泻儿童的主要病原。0-3岁为感染好发年龄段,11、12月为RV感染高发季节,EAdv全年均可发病。RV临床表现以腹泻、发热、脱水为主,EAdv呕吐较为频繁。

  • 标签: 南宁地区 腹泻儿童 感染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小儿腹泻患儿饮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0.1.1-2022.8.31期间小儿腹泻患儿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1:1纳入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饮食护理;统计2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营养状态。结果:观察组腹泻、呕吐、发热、脱水等症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营养指标(PA、TRF、ALB)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饮食护理 小儿腹泻 营养状态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对小儿腹泻患者营养情况的改善效果。方法: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取样72例,入组时间2021年01月至2023年11月,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36,常规+饮食护理)和对照组(n=36,单纯常规护理),对比小儿腹泻患者营养情况、胃肠道功能情况和止泻、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比对照组高,研究组MTL、GAS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止泻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小儿腹泻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饮食护理有助于改善腹泻患儿营养情况和胃肠道功能,优化止泻效果,减少患儿住院时间。

  • 标签: 营养情况 小儿腹泻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为了解广西玉林市仔猪流行性腹泻感染情况,采用PCR方法2021-2023年间1260份样品检测了猪流行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猪瘟病毒,猪冠状病毒,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毒 ,病死仔猪组织样品640份,检出率分别为3.69%,47.36%,15.18%,5.48%,70.36%,13.21%,规模化猪场仔猪棉拭子共620份,检出率分别为1.21%,38.78%,3.54%,4.12%,68.78%,7.81%。从检测数据来看,仔猪感染率最高的为了猪圆环病毒,猪轮状病毒次之,有必要对其加强防控。

  • 标签: 流行性腹泻 感染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腹泻感染轮状病毒的具体情况及其临床特点,为以后的医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所收治的46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季度等多种因素与其轮状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临床总结。结果经研究发现,460婴幼儿腹泻患儿中感染轮状病毒者139例,感染率为30.2%。其中①男性与女性患儿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②<2岁患儿感染率高于≥2岁者(P<0.05),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③患儿秋季与冬季感染率高于春季、夏季(P<0.05),数据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与其年龄、季度等因素有关,临床需了解患儿发病特点,及时对其进行检查、鉴别与诊断,降低临床漏诊率与误诊率,并给予其适当的治疗措施,提高患儿治疗效果。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轮状病毒 感染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89-01
  • 简介:蓝氏贾第鞭毛虫是引起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急性症状又有自限性,加之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其感染情况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主要与当地卫生状况有关。所以对急性腹泻患者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情况调查研究,对于临床和公共卫生方面有指导作用。

  • 标签: 急性腹泻 蓝氏贾第鞭毛虫
  • 简介:为了解老年人国际旅游与腹泻的关系,以便掌握老年人旅游腹泻的预防措施,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快乐老人世界行"首批泰国游93名老人进行跟踪调查。93人中男37人,女56人;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56岁;平均年龄65岁。在旅游中出现不同程度腹泻48人,占总人数的51.16%。根据腹泻临床表现及症状,给予及时治疗,临床治愈;并对其发病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今后老年人跨国旅游提供有的放矢的疫情咨询和个人卫生保健常识,减少旅游腹泻发病率,促进国际旅行医学的发展。

  • 标签: 国际旅游 老年人 腹泻
  • 简介:目的分析河源市哨点医院腹泻病例的沙门菌感染状况,了解沙门菌感染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7年河源市哨点医院腹泻病例粪便样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测腹泻病例905例,检出沙门菌阳性120例,总阳性率为13.26%;沙门菌检出阳性高峰期为5—9月,共检出沙门菌阳性86例,占71.67%。120例阳性病例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男女性别比为1.5∶1;以0~2岁年龄组阳性病例最多,共72例,占60.00%。血清分型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占76.67%(92例),其次为肠炎沙门菌,占12.50%(15例)。120株沙门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83.33%),其次为氨苄西林(81.67%);未出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头孢西丁、氨曲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头孢噻肟敏感率均达70%以上。结论河源市腹泻病例沙门菌感染主要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0~2岁儿童为易感人群,选择二代和三代头孢菌素能有效治疗沙门菌引起的感染。

  • 标签: 腹泻 沙门菌 血清分型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犬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警犬肠道感染病,由多种病毒引起,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等特点,严重影响警犬的健康和工作能力。本文对警犬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病因、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控制措施。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搜集和分析,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腹泻的建议。

  • 标签: 警犬 病毒性腹泻 流行情况 预防控制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08~2011年初诊急性腹泻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疗情况,为进一步制定腹泻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2011年肠道门诊就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朝阳区每年7、8月为腹泻病高发季节;20~30岁年龄组人群为高发人群,性别间无差异;城区腹泻病就诊病例多于城乡结合部;选择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的腹泻病患者达87.9%,选择社区医院就诊的腹泻病患者为12.1%(χ2=109.9,P≤0.000);腹泻病患者静脉补液治疗占21.4%、抗生素使用率达37.3%。结论夏秋季为腹泻高发季节,进一步规范腹泻病临床诊断和治疗,合理用药,加强社区医院肠道门诊人员建设,积极引导腹泻病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 标签: 腹泻 肠道门诊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贵州地区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病原结构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急诊儿科收治的190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并鉴定分析病原构成及其耐药性。结果1900例标本中共检出268株病原菌,检出率为14.1%,常见的病原菌共261株。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较高(平均>70%),第3代头孢菌素及加酶抑制剂的耐药率平均<25%,美洛培南无耐药菌株,各类抗菌药物对变形杆菌的耐药性均较低。结论贵州地区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为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和变形杆菌,第3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等药物是治疗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有效药物。

  • 标签: 感染性腹泻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泻患儿感染轮状病毒(RV)的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腹泻患儿18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新鲜粪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V抗原。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检测出腹泻患儿标本数量为189例,其中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有58例,阳性检出率为30.68%。男性患儿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患儿中女性阳性率,P<0.05,提示组间差异有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RV感染在儿童时期的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但以12-24个月年龄段的患儿发生腹泻的阳性率最高,达37.84%,,与其他组相比有着明显差异,而将各年龄组的患儿阳性率两两比较,发现有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患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患儿出现RV感染,该种疾病的流行特点与气候变化及患儿年龄都有着很大关系。

  • 标签: 腹泻 轮状病毒 感染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及其药敏检测情况。方法于本院2006年4月~2007年4月期间内接收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中选取17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儿均行病原微生物检测以及药敏试验。分析患儿病原微生物构成情况,并对比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药敏检测结果。结果①本研究173例患儿检验结果显示,沙门氏菌82例、占比47.40%,致病性大肠杆菌55例、占比31.79%,轮状病毒20例、占比11.56%,其他病原微生物16例、占比9.25%。②上述菌株对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哌酮耐药性较高。结论沙门氏菌是引起儿童腹泻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原菌,并且耐药性较强,临床治疗中应选取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最大化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儿童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药敏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及其药敏检测情况。方法:于本院 2006年 4月~ 2007年 4月期间内接收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中选取 17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儿均行病原微生物检测以及药敏试验。分析患儿病原微生物构成情况,并对比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药敏检测结果。结果:①本研究 173例患儿检验结果显示,沙门氏菌 82例、占比 47.40%,致病性大肠杆菌 55例、占比 31.79%,轮状病毒 20例、占比 11.56%,其他病原微生物 16例、占比 9.25%。②上述菌株对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哌酮耐药性较高。结论:沙门氏菌是引起儿童腹泻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原菌,并且耐药性较强,临床治疗中应选取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最大化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儿童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药敏检测
  • 简介:摘 要:为了更好的了解某地区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本实验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该地区的三个规模化奶牛场的奶牛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抗原检测,通过实验结果显示抗原阳性率在0.57—2.03%之间,说明三个奶牛场都有不同程度的牛病毒性腹泻感染,感染情况相对比较严重,需要进行有效的防控措施来改善目前的状况。

  • 标签: 牛病毒性腹泻 流行情况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科住院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02/2020-08月在某院儿科住院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有无AAD将患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可能引起患儿AAD的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纳入的231例儿科住院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共有58例(25.11%)患儿出现AA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0.685,95%CI:0.480~0.979)为儿科住院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AAD的保护性因素;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天(OR=1.435,95%CI:1.018~2.022)、二联用药(OR=1.468,95%CI:1.036~2.081),三联用药(OR=1.379,95%CI:1.021~1.861)、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OR=1.505,95%CI:1.096~2.068)及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OR=1.429,95%CI:1.018~2.006)为危险因素(P

  • 标签: 住院患儿 抗生素 相关性腹泻 影响因素 措施
  • 简介:宝宝的大便原本应较稀,特别是月龄比较低的时候大便次数要比成人多很多,因疾病引起的腹泻通常症状是大便次数增加且水分多。此时应注意宝宝情绪及食欲。

  • 标签: 婴儿 治疗方法 腹泻 大便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