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猪乙型脑炎病的传染性较强,一旦发病会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在分析猪乙型脑炎病的临床症状及其流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综合诊治措施。

  • 标签: 猪乙型脑炎病 流行特点 诊治措施
  • 简介:摘要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占成人颅内肿瘤的10%~20%,此肿瘤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对比之下,儿童脑膜瘤较少见,文献报道仅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4%,具有与成人脑膜瘤不同的特征。现将本院一例儿童脑膜瘤的影像表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儿童 脑膜瘤 CT MRI
  • 简介:报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隐球菌脑膜炎1例。患者女性,49岁,间歇性头痛、低热,伴视力、听力进行性下降3个月余,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行抗结核治疗1个月余。3d前患者体温骤升至39.4℃,伴剧烈头痛,呕吐。脑脊液真菌培养为隐球菌,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滴度1∶80。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经抗真菌治疗半年后,患者一般情况好转,脑脊液病原学结果阴性。

  • 标签: 隐球菌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干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2例脑干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男女青壮年患者较多,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多组颅神经损伤;MRI(磁共振扫描)和脑脊液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的重要方式。结论脑干脑炎的发病机制和原因尚未确定,可能与病毒入侵后诱发的免疫反应性脱髓鞘改变有关。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有较好效果,预后状况与病情严重程度、所患部位有关。

  • 标签: 脑干脑炎 临床特点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 护理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科于 2013年 1月 ~2016年 10月收治 66例 病毒性脑炎患儿, 随机分为循证 护理组和对照护理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循证 护理组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重、并发症多,循证 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小儿 病毒性脑炎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encephalitis,AE)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边缘性脑炎(Limbicencephalitis,LE)是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半个世纪前的一系列神经病理学研究描述了边缘性脑炎的病理特征,并且指出了其与肿瘤的关系。AE合并相关肿瘤者,称为副肿瘤性AE。副肿瘤性AE中符合边缘性脑炎者,称为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临床较为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确诊的1例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报告如下。

  • 标签: 边缘性脑炎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 病毒性脑炎在神经内科的 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 2016 年 7 月~ 2017 年 7 月收治的 32 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给予辅助检查确诊病症并进行对症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32 例患者接受治疗后 ,其中非重症患者中 22 例痊愈, 5 例明显好转; 5 例重症患者中 4 例痊愈, 1例有明显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病毒性脑炎疾病的临床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脑电图及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早期病情诊断,同时给予无环鸟苷等药物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神经内科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具有季节性发病、发病迅速、病情变化较快等特点,夏季为此病的高发期,儿童是此病的高发人群。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特点及防疫措施,即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接种方法。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估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与病毒性脑炎两者异同及关系。方法将我院32名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统计两组患者既往疾病史、临床表现、腰椎穿刺压力、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结果研究组中有9名患者亚急性发病,占56.52%;对照组中有12名患者急性发病,占7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主要首发症状癫痫(36%)、认知障碍(21%),存在头痛及体温等感染症状有5名患者(31.25%),对照组中主要表现为前驱非特异性感染症状,10名患者发热(62.5%),伴有癫痫(17%)发生与认知障碍(1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5名(31.25%)患者腰穿压力升高,对照组中12名(75%)患者腰椎穿刺压力有所升高,研究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6名(37.5%)患者有轻微升高,对照组13名(81.25%)患者蛋白质含量升高,对照组患者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升高患者相比于研究组明显偏多。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出现前驱症状较多,且急性发病多见,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比升高显著,两组患者既往疾病史方面差异不明显。

  • 标签: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恶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体会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总结。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脑膜瘤患者68例,并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4.12%vs.70.59%,组间差异经t和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恶性脑膜瘤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在提高患者舒适度、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具有极其显著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恶性脑膜瘤 临床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对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作用。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3年 1月至 2016年 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 2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从心理、发热、疼痛、惊厥和用药方面进行综合护理。结果 :本组 2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经过及时系统治疗和科学的护理 ,20例治愈 ,2例好转 ,2例放弃治疗。结论 :科学护理可以有效促进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和痊愈。    【关键词】小儿 ;病毒性脑炎 ;护理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 12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 2015 年 5 月— 2017 年 5 月收治的 122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家属在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 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病毒性脑炎治疗基础上给予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显效 21例 ,有效 30例,无效 10例,总有效 51例,总有效率为 83.61%;观察组显效 35 例 ,有效 24例,无效 2例,总有效 59例,总有效率为 96.72%,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 X2值为 5.915152, P值为 0.015011,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进行治疗可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丙种球蛋白 ,提高治疗疗效,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干扰素治疗 回顾性 临床分析
  • 简介:病毒性脑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目前报道的有130多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脑炎,患病率为3.5~7.4/万[1]。病毒性脑炎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合并症,及时诊治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仅凭症状及体征很难确诊,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EB病毒 脑脊液常规 病毒性脑膜炎 白细胞计数 腺苷脱氨酶
  • 简介: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31例手术并经病理诊断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对其性别、年龄、肿瘤部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肿瘤切除程度,手术后放疗等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男15例,女16例,平均存活时间为123个月,3年生存率为89%,5年生存率84%,8年生存率为72%。29例大体全切的患者中平均复发时间为个71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52个月,3年复发率30%,5年复发率为51%,8年复发率为62%。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切除程度(P=0.03)对非典型脑膜瘤的生存时间有影响,手术次数(P:0.01)和手术切除程度(P=0.001)对复发时间有影响。Cox多因素预后分析发手术切除程度(P=0.006)对生存时间有影响,肿瘤位置、手术次数、手术切除程度、术前KPS分级影响复发时间。结论手术全切是延长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非典型脑膜瘤 生存分析 手术切除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2017年收治住院治疗的66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儿童,随机分为接受一般护理的对照组(33例)以及接受综合护理的实验组(33例)。对比两组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发热消退、意识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缩短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行价值。

  • 标签: 发热消退 意识清醒 综合护理 儿童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根据CT检查、脑髓液检查和脑电图检查三种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和观察组,各10例。结果CT检查的异常率为60%,脑髓液检查的异常率为70%,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为100%。病毒性脑炎在脑电图的检查中异常率明显高于CT检查和脑髓液检查的异常率(P<0.05)。脑电图检查的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CT检查的阳性率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检查的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脑髓液检查的阳性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检查病毒性脑炎明显比CT检查和脑髓液检查效果更好,体现了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的检查诊断中更具有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探究 脑电图 病毒性脑炎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