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的出现成为功能的关键调节因素之一,并且使人们认识到微生物--的重要性。肠道微生物和大脑通过免疫系统、色氨酸代谢、迷走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多种途径相互联系。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包括感染、分娩方式、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压力和宿主遗传学。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能与许多疾病有关,包括自闭症、易激综合征等。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了解微生物-肠道-的潜在机制,并试图阐明基于微生物的神经精神疾病的干预和治疗策略。

  • 标签: 微生物-肠-脑轴 短链脂肪酸 迷走神经 自闭症
  • 简介:摘要:腹泻型易激综合征(IBS-D) 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病之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多样,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定论。有相关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失调是IBS-D 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最新罗马Ⅳ标准指出-互动障碍可能贯穿易激综合征( IBS) 发病的始终。肠道微生态失衡被认为是导致-互动障碍的重要始动因素,参与构成菌群--,成为新兴研究热点。本文以菌--机制为出发点,探讨总结其与 IBS-D 的联系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究 IBS-D 的发病机制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菌-肠-脑轴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营养来源,可以为新生儿带来重要的营养和神经发育益处。研究表明,肠道与大脑密切相关,且这种紧密的关系从胚胎时期就已经建立。母乳喂养可能通过肠道对新生儿神经发育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从视角出发,概述了母乳对新生儿出生后神经发育的影响及机制,以期进一步加深对母乳喂养的认识。

  • 标签: 母乳喂养 胃肠道微生物组 儿童发育
  • 作者: 赵楚南 张景宇 戴双双 刘阳珷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重庆 400042,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学员四大队13队,重庆 400038,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 简介:摘要创伤性脑损伤(TBI)及其并发症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此大量研究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TBI的病理过程,以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近年来,TBI的病理过程与内菌群、代谢产物、炎症因子、神经体液改变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不仅深入地揭示了TBI对的作用方式,也为进一步改善TBI救治率和恢复水平提供了新靶点。但精细而复杂的自我调节能力及TBI患者基础情况的异质性,极大地限制了相关研究成果的推广及临床转化。笔者就TBI对的影响及在TBI病理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与TBI的相互关系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 标签: 脑损伤 病理过程 脑肠轴
  • 简介:摘要由于长期的肠道摄入不足,衰竭患者不得不依赖外营养(PN)来维持能量和正常的生理需求。然而PN在提供能量及营养物质的同时,也会引起肝脏损害。此外,由于肠道结构和内环境发生改变,IF患者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失调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过度生长的细菌代谢产生的毒性介质可诱导肠道炎性反应和胆汁酸代谢紊乱,最终导致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及衰竭相关性肝损害(IFALD)。自1998年Marshall首次提出-肝的概念以来,-肝紊乱在IFA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肠道-肝脏之间的"对话"是维持肝脏代谢和肠道内稳态平衡的关键,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然而,作为一个"被遗忘的器官",肠道菌群在IFA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笔者首次提出-菌-肝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试图强调肠道菌群是-肝中的重要一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IF患者肠道和肝脏损害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菌-肝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深入研究,将对理解IFALD的发病机制和改进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菌-肝轴 肠-肝轴 肠衰竭相关性肝损害 肠衰竭 短肠综合征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是肝硬化、肝癌和多种肝外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肝脏炎症是NAFLD进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因而调控肝脏炎症有望为延缓和逆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展提供潜在手段。研究发现,-肝免疫在NASH进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肠道菌群可利用其代谢物诱发糖脂毒性、氧化应激和肠道屏障损伤,而细菌组分如脂多糖、肽聚糖、细菌DNA和胞外囊泡等可经由受损的肠道屏障转位进入肝脏,引发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进而加剧肝脏炎症反应和促进NASH进展。现围绕-肝免疫解析肠道菌群介导的肝脏免疫和其在NAS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研发NASH治疗新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脂肪肝 炎症 肠-肝轴 肠-肝免疫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后大鼠认知障碍及黏膜屏障损伤之间的相关性,量化分析慢性低灌注所致实验大鼠认知行为改变,以及黏膜屏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与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慢性低灌注组(CCH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5只大鼠。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CCH模型,SHAM组大鼠只分离颈总动脉不结扎。4周后采用旷场实验、物体辨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情绪唤醒能力,对新事物的探索能力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大鼠回肠组织损伤情况,免疫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回肠组织OPN表达水平,ELISA实验检测大鼠血清OPN水平。采用SPSS 23.0及GraphPad 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旷场实验:与SHAM组[(28.70±10.70)次,(1 030.45±81.51)cm]比较,CCH组大鼠站立次数和运动总路程[(16.70±7.13)次,(736.64±136.71)cm]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4.16,均P<0.05);物体辨别实验:CCH组大鼠的辨别指数(0.44±0.26)低于SHAM组(0.9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P<0.05);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显示,组别和时间主效应均显著(F=383.36,153.87,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与SHAM组比较,CC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与游泳总路程增加(均P<0.05);空间探索实验显示,与SHAM组[(7.20±1.81)次,(9.96±2.95)s]比较,CCH组大鼠穿越次数[(3.00±0.82)次]减少,穿越潜伏期[(29.70±6.28)s]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7.04,均P<0.05)。肠道黏膜病理评分,与SHAM组[(1.98±0.34)分]比较,CCH组评分[(4.52±0.27)分]更高,肠道黏膜损伤更重(t=18.53,P<0.01);免疫荧光实验显示,与SHAM组(125 028.58±33 077.39)比较,CCH组肠道上皮细胞间的claudin-1累计光密度(47 154.50±7 507.29)降低(t=-16.10,P<0.01);免疫蛋白印迹实验,与SHAM组(0.38±0.11)比较,CCH组肠道OPN表达含量(1.20±0.95)增加(P<0.05);ELISA实验,与SHAM组[(3.42±0.66)μg/L]比较,CCH组血清OPN含量[(14.92±1.45)μg/L]明显增加(P<0.05)。认知受损程度与黏膜上皮claudin-1表达量、血清OPN含量间均呈负相关(均P<0.01);黏膜上皮claudin-1表达量与血清OPN含量呈负相关(r=-0.952,P<0.01)。结论CCH可引发明显的大鼠认知功能受损及肠道黏膜屏障的破坏,血清OPN或可作为CCH致大鼠认知损伤及肠道黏膜屏障破坏的潜在血清学标志物。

  • 标签: 慢性脑低灌注 认知障碍 肠黏膜 骨桥蛋白 Claudin-1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梗病人采用早期内营养护理,以探究其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7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治疗的梗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可以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常规的护理方法)与B组(行早期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的各项营养指标情况。结果:在采取不同护理后,B组病人的护理效果优势显著;另外B组病人三角肌皮褶厚度也比A组病人偏低,表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早期内营养护理应用于梗病人治疗中,能够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缓解临床症状且效果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脑梗患者营养 影响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根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及肺-理论,调节胃肠道功能,保持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是治疗COPD的中医方法。升阳益胃汤为金元时期李东垣益气升阳、清热除湿的一张名方,常用来治疗脾胃病,从异病同治角度,也可用于COPD以脾胃虚弱、湿阻中焦等证候为主的治疗,且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肺-肠轴 升阳益胃汤 COPD 肺脾气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某车间急冷水泵于2000年投入使用,一直运行至今从未更换过。2020年3月12日,发现机械密封泄露,随即切泵检修,发现泵整体断裂。采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以及金相组织检验等方法对此断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断裂主要原因是制造过程中热处理不好以及高周疲劳。

  • 标签: 断轴 热处理 疲劳
  • 简介:摘要:五龙门设备的加工精度是设备的核心技术难点和价值体现。保证精度的准确性、一致性和重复性的重要机械部件就是轨道传动系统。轨道的精度决定着设备的性能表现,所以实际应用中设备出现老旧导致的精度问题,轨道是改造修整的首当对象。本文针对老旧的滚珠轴承导轨的翻新提出了新的想法和实践指导,适用于加工类企业对于设备精度恢复和改造。

  • 标签: 改造 数控设备 导轨 滑块轴承 加工精度
  • 简介:摘 要:介绍联螺钉深孔加工方法,详细指出了数控深孔钻床、合金内冷钻头及系列辅助系统的应用范围,以及达到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传统的螺纹加工方法主要为采用螺纹车刀车削螺纹,采用丝锥、板牙手工攻丝以及套扣。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三联动数控加工系统的出现,利用数控铣床进行螺纹的铣削得以实现。螺纹铣削是通过数控机床的三联动,利用螺纹铣刀进行螺旋插补铣削而形成螺纹,刀具在水平面上每作一周圆周运动,在垂直面内则直线移动一个螺距。螺纹铣削加工可以实现在不换刀的情况下,一次性完成螺纹的加工,包括底孔的钻削,螺纹的加工等;同一把螺纹铣刀能加工出螺距相同、直径不同的螺纹。因此,与传统的螺纹加工方法相比,螺纹铣削加工具有较大的优势:加工效率高,加工质量好,刀具通用性好,加工安全性好。对于一些特殊结构的螺纹,如不允许有过渡扣或退刀槽结构的螺纹,采用传统的车削方法或丝锥、板牙很难加工,但采用数控铣削却十分容易实现。本文着重介绍螺纹铣削的加工工艺过程。

  • 标签: 螺纹 铣削 数控 编程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领域对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的日益深入,也由此引发了关于大脑网络分析的热议,揭示局部性损害对结构和功能网络的影响,阐明局部性损害后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脑网络的变化模式以及这些模式是否能作为预后判断的影像学标志。本报告就对核磁共振技术中有关结构像与功能像的现状研究及其在疾病领域的应用展开综述。

  • 标签: 局部脑损害 脑网络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无痛镜下小儿息肉术中护理配合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小儿息肉患儿9例,均应用无痛镜下电切术治疗,总结其手术中护理配合措施。结果:9例患儿手术均成功,息肉切除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为(18.6±5.8)min,苏醒时间(10.1±4.3)min。结论:无痛镜下小儿息肉术中加强护理配合可保证手术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患者的痛苦,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

  • 标签: 无痛肠镜 小儿肠息肉 术中护理配合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前轴类零件径向油孔大多在立式加工中心四夹持加工,一般为四自带夹具即可满足加工要求;而径向油孔有三种特殊情况如:1.空心轴;2. 与端偏心深孔有相对应的位置关系;3.与上齿部、花键有相对应的位置关系。这三种情况下,常规夹具无法满足位置要求,本文设计了三类型钻油孔夹具,以保证图纸要求。夹具经验证,稳定可靠,效果良好。

  • 标签: 立式加工中心 四轴,钻油孔夹具 位置关系
  • 简介:摘 要:分析一种煤矿设备销断裂原因,对断裂件进行宏观外貌观测、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查,同时结合实际生产使用工艺,对该销断裂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销硬度值偏高,同时销受落煤冲击,断裂形式为剪切断裂。在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硬度值偏高非该销断裂原因,其主要断裂原因为落煤冲击过载引起销断裂。

  • 标签: 销轴 断裂 失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