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治疗脊柱骨折截瘫合并外伤的方法,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脊柱骨折截瘫合并外伤患者共24例,选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24例患者一般资料,讨论合适的治疗方法。结果在手术中,针对胸外科处理情况可知包括气管切开8例(33.3%),呼吸机辅助呼吸10例(41.7%),腹腔闭式引流21例(87.5%),开探查膈肌修补4例(16.7%);24例患者共治愈95.8%,l例(4.2%)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顽固性休克);结论针对脊拄骨折截瘫合并外伤,应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对于骨折急诊处理,需要注意患者伤后的各种情况,不能急于矫正。在搬运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过伸、扭转以及屈曲等情况,从而解决截瘫、骨折脱位问题,提升稳定性,最大程度保证疗效。

  • 标签: 截瘫 胸腰段骨折 分析 脊柱 胸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后路内固定治疗法在脊柱结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手术治疗手段。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15)采用前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n=15)采用后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中依据累及椎体数量分为观察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观察Ⅱ组(累及多个椎体),对照组也分为对照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对照Ⅱ组(累及多个椎体),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Ⅰ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矫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Ⅰ组,P<0.05;对照Ⅱ组的矫形率明显高于观察Ⅱ组,P<0.05。结论前路内固定治疗术对于累及单个椎体的脊柱结核可取的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后路内固定治疗法在累及多个椎体的脊柱结核的治疗中更具有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矫形率,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疾病的类型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前路 后路 内固定 胸腰段 脊柱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脊柱骨折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0例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并归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4月—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针对两组Cobb角情况以及伤椎前后缘的高度比值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对于其的骨折改善情况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能够较好的保持患者的脊柱生物稳定性,因此值得我们在对于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

  • 标签: 后路手术 治疗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骨折截瘫合并外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5例脊柱骨折截瘫合并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以上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归纳。结果对以上患者随访1~2年,平均1.2年。在外伤随访结果上,气管切开和膈肌修补各4例、腹腔闭式引流7例,其中14例治愈,1例死亡;另外,4例患者手术治愈,5例患者效果显著改善,其他6例没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脊柱骨折截瘫合并外伤患者,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存在直接影响。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 合并胸外伤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CT对脊柱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进入我院急诊的脊柱损伤患者5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X线平片检查,实验组54例患者采用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T诊断54例患者89个椎体粉碎性骨折,伴椎板骨折22例,椎板和棘突同时骨折10例,脊椎关节脱位4例,伴椎管不同程度狭窄24例。椎管狭窄程度0级20例,1级16例,2级10例,3级8例。结论针对关系到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性,采用CT诊断脊柱损伤的方式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骨折的类型、程度以及范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CT 胸腰段脊柱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实施后路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前路手术治疗)、试验组(后路手术治疗)各31例,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80.6%;治疗后的前后缘高度、Cobb角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脊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手术效果,探讨这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脊椎结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性地回顾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8例脊椎结核患者,通过随机方法从两种手术方式中各抽取40例患者,分为A组(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组)与B组(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血沉及Cobb角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A组平均为473.6±114.2ml、B组为745.2±112.5ml,手术时间A组平均为145.2±21.4min、B组平均为227.4±48.3min,平均住院天数A组为17.4±5.2d、B组为22.5±4.7d,血沉A组由术前的35.6±15.2mm/h到术后的44.1±22.6mm/h、B组由术前的31.9±16.8mm/h到术后的52.6±23.9mm/h,Cobb角A组由术前35.2±11.5°到术后的19.6±13.3°、B组由术前37.2±11.3°到术后的11.6±6.4°。组间分析A组与B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Cobb角矫正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沉术前与术后的变化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分析血沉术前与术后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均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畸形,但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矫正后凸畸形,防止术后Cobb角的丢失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胸椎 腰椎 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脊柱骨折前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2例脊柱骨折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使用前路、后路手术治疗方式,然后比较不同方法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之后对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概率、术中出血量等都小于前路组,且P<0.05,;手术前及术后两周后两组患者在前缘高度比与Cobb比较中没有显著差异,且P>0.05;但是12个月、24个月复查的时候,在伤椎前缘高度比、JOA评分等方面均大于后路组,且P<0.05。结论使用后路手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概率小;而前路手术在椎体高度等恢复效果上要优于后路手术方式,可谓是各有利弊。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不同固定方式在治疗脊柱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行跨伤椎固定治疗的40例作为对照组,行经伤椎固定治疗的40例作为实验组,研究过程中对两组术后疼痛、骨折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术后VAS评分、术前Cobb角等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术后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与术后半年矫正丢失度等方面比较,实验组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脊柱骨折进而有效促进骨折复位,并较好的维持脊柱矫正度,对促进患者骨折恢复意义重大,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伤椎固定 跨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脊髓损伤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5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探查脊髓神经加椎板减压手术治疗。分析本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恢复期间钉棒均无松动,治疗优良率为93.85%。结论脊柱脊髓损伤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腰胸段脊柱脊髓损伤 后路手术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5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使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使用常规固定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59±30)min,出血量为(35.5±12.5)ml,住院时间为(5.84±2.62)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70±25)min,出血量为(75.5±16.0)ml,住院时间为(8.00±1.5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7例,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具有出血量小、医疗效果明显等特点,有助于患者的病情好转,能有效达到治疗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9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Load-sharing评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评分为4~6分的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对于评分≥7分且保留完整骨折椎后方结构、不伴有脱位的患者,应用前路手术+骨折椎体次切+前路植骨术;对于评分≥7分且骨折椎后方结构破坏或伴有脱位的患者,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骨折椎体次切+前路植骨术。观察记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后凸角、椎管占位及椎体压缩于手术后均得到恢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不完全性神经功能损害患者中,3级神经功能恢复者2例,2级神经功能恢复者14例,1级神经功能恢复者24例。根据Denis分级对术后腰痛评价分级,P149例,P214例,P36例。术后31例恢复原来从事工作或体力劳动,32例更换较轻松工作或轻体力劳动,6例生活能自理但不能参加正常工作及劳动。结论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改良Load-sharing评分 胸腰段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