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胰腺感染对机体的危害及控制胰腺感染的措施.方法:将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二组.A组:未继发胰腺感染组,B组:继发胰腺感染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B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25.29±6.12)与A组(12.83±2.4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胰腺感染对机体的危害非常大,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防治胰腺感染.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感染 SAP 临床资料 治疗措施
  • 简介:SAP的发病率大约是30/100000,病死率大约为10%~15%[1].虽然SAP时胰腺实质发生坏死,但其病死率在无菌情况下还是很低(0~10%),如果,坏死的胰腺及其周围组织发生感染,则SAP患者预后恶化,病死率升高3倍(>30%)[2].因此,对于SAP患者胰腺坏死继发感染的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坏死感染 并发胰腺 感染早期
  • 简介:随着重症监护的加强及影像诊断的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器官功能衰竭引起的病死率已显著下降,而感染相关并发症造成的病死已占SAP病死的约80%。因此探讨SAP合并胰腺感染的可能相关因素,对于预防感染发生,降低感染相关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SAP合并感染患者的资料,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感染 相关因素分析 器官功能衰竭 相关并发症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探讨并发胰腺感染的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原因。观察引起胰腺感染的各种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的患者中,低氧血症、机械通气、糖尿病史的差异导致感染率不同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胰腺感染的病原菌中,阴沟肠杆菌的感染率最高(20.45%),各种细菌感染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发胰腺感染主要与患者的性别、血氧、糖尿病史、机械呼气、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合理使用抗菌药、提高患者呼吸功能、合理饮食可有效预防胰腺感染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胰腺感染 相关病史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早期感染的相关因素、特点分析;早期急性胰腺感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高度怀疑为胰腺发生感染①病人出现持续或反复发热。②外周血WBC数明显增高或低于正常范围并可伴有血小板数下降,CRP进行性升高。④病人可出现腰背部肿痛,③CT动态监测可见胰周坏死范围扩大,界限模糊。⑤腹水培养阳性,腹部二个以上部位腹膜刺激征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5例急性胰腺炎早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未感染组无死亡病例,早期感染组死亡3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感染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早期感染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急性腺炎感染将是导致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时间。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早期感染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感染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9月,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收集关于我国SAP患者继发胰腺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9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纳入研究的风险偏倚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项病例对照研究,合计4 5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因[OR=1.18,95%CI(1.01~1.39)]、糖尿病[OR=1.78,95%CI(1.21~2.61)]、低氧血症[OR=3.01,95%CI(2.28~3.98)]、机械通气[OR=2.25,95%CI(1.86~2.71)]、抗菌药物使用[OR=0.38,95%CI(0.27~0.53)]、手术治疗[OR=2.49,95%CI(1.77~3.50)]、血红蛋白[OR=-4.59,95%CI(-8.47~0.72)]、血钙[OR=-0.27,95%CI(-0.42~0.1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OR=8.12,95%CI(3.33~12.92)]、Ranson评分[OR=1.13,95%CI(0.55~1.7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 Ⅱ评分)[OR=3.19,95%CI(2.38~4.00)]、器官功能衰竭个数[OR=1.47,95%CI(1.19~1.75)]、禁食时间[OR=4.69,95%CI(3.78~5.60)]、胃肠功能障碍时间[OR=1.90,95%CI(1.04~2.76)]、肠外营养时间[OR=6.15,95%CI(4.00~8.29)] 是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AP患者继发胰腺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控制感染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胰腺 感染 危险因素 综合预防 病例对照研究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胰腺坏死(IPN)患者复数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2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34例具有明确病原学依据的IPN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5例,女性49例,年龄(46.69±14.11)岁。按引流液中病原菌耐药情况将IPN患者分为复数MDROs感染组和非复数MDROs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更换抗菌药物种数、联用抗菌药物种数、入住ICU时间等相关因素差异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134例具有明确病原学依据IPN患者中,复数MDROs感染41例(30.60%),非复数MDROs感染93例(69.40%)。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APACHEⅡ评分、胰腺感染、外科手术次数、发病至手术时间、引流管通畅、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更换抗菌药物种数、联用抗菌药物种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复数MDROs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OR=3.957,95%CI:1.073~14.600)、发病至手术时间(OR=6.086,95%CI:1.263~29.325)、更换抗菌药物种数(OR=3.560,95%CI:1.077~11.772)、联用抗菌药物种数(OR=3.560,95%CI:1.077~11.772)、入住ICU时间(OR=3.590,95%CI:1.126~11.448)是IPN患者复数MDRO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期病灶清除、持续控制血糖、减少入住ICU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频繁更换抗菌药物与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少IPN患者复数MDROs感染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感染性胰腺坏死 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MARPN)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共4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应用MARPN,对比两组的术后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ARPN对于感染坏死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胰腺炎 并发症 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5年 2月至 2016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依据不同治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谷氨酰胺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 87.5%,对照组为 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水平上,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通过亚胺培南和谷氨酰胺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改善相关生理指标水平,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 ] 重症急性胰腺炎 感染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感染胰腺坏死(IPN)是急性胰腺炎病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处理棘手。近十年来,微创治疗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开放外科手术,成为IPN的一线治疗方案。内镜下坏死组织引流术和清创术作为微创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IPN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IPN内镜下引流支架的选择、清创方案的优化、设备的改进、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问题亟需解决。现就IPN的内镜诊治进展作一阐述。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感染性胰腺坏死 治疗 内镜
  • 简介:摘要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系统急诊,患者易产生多种并发症,且死亡率较高,给临床治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治疗方案,以为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指导。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感染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细菌感染的主要途径及细菌来源。方法实验1:采用P^2标记的大肠杆菌于大鼠肠道中定植,用5%牛磺胆酸钠胰管内注射制成ANP模型.所有大鼠分成正常组、对照组、ANP组,于不同时间取脏器标本做放射活性测定。实验2:将实验六鼠分成假手术组、ANP组、ANP实验组。于10h后收集乳糜液,将收集的乳糜液及脏器组织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实验1结果表明ANP组中各脏器的放射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组:实验2表明ANP实验组乳糜液、胰腺、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而ANP组中各脏器细菌培养均阳性。结论ANP感染细菌来源于肠道;淋巴系统、污染胆汁是细菌移位的主要途径。

  • 标签: ANP 脏器 乳糜液 细菌感染 坏死性胰腺炎 动物实验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感染胰腺坏死(IPN)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病人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手术是治疗IPN的重要手段。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研究为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提供了证据,也改变了传统IPN治疗模式。在微创外科时代,是否仍应坚持“延迟手术”及如何实现“延迟手术”成为IPN治疗的研究热点。创伤递进式策略并非所有IPN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需积极探索其替代方案,外科开放手术、外科微创手术、内镜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的具体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在学界仍未达成共识。目前,个体化、多学科化及微创化的IPN治疗仍是发展主流。笔者探讨IPN手术治疗的时机与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胰腺炎 感染性胰腺坏死 治疗时机 策略与方式 微创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切除术难度高、并发症多,其中胰瘘是胰腺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若胰瘘引流不畅,腐蚀胰腺周围组织形成脓液,易继发腹腔感染。胰瘘合并腹腔感染可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者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而死亡。至今,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治疗方案尚无定论。本文综述了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相关研究,分析胰瘘合并腹腔感染诊断标准及常见致病菌,讨论其外科干预指征和系统治疗方案,旨在为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胰瘘 腹腔感染 细菌培养 腹腔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坏死感染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入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因SAP坏死感染选择我院就诊的病例数72例,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为36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为36例,给予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分析SAP坏死感染诊断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淀粉酶、血白细胞和尿淀粉酶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SAP坏死感染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疗效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坏死感染 诊断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疗效
  • 简介:摘要急性胰腺炎(AP)是由于胰酶被激活引发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过程,并发症较多较重,其中,胰腺感染性坏死的病死率达10-20%,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在该并发症的治疗上,近年来,外科专家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在手术治疗上取得较大进展,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收集、对比,就胰腺感染性坏死的外科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感染性坏死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胰腺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87例肝胆胰腺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为一般组。同时选取87例手术部位无传染的肝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当作改进组,并对肝胆胰疾病传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展开分析。结果:两组在切口引流分类和糖尿病置管时间有显著性差异。肝胆胰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与引流切口分类ASA评分及糖尿病患者置管时间有关。结论:术后应掌控患者血糖,减少治疗时间,及时替换引流管,维持切口无菌,以减少肝胆胰疾病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

  • 标签: 肝胆胰腺 手术部位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