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段胰腺切除术(middlesegmentpancreatectomy,MSP)治疗胰颈体良性肿瘤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9例行MSP的胰颈体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肿物直径4.2~7.0cm,手术时间80~320min,术中失血量200~1000ml,术中胰头侧胰腺保留〉1.5cm,胰尾侧胰腺除保留〉5cm;术后第3天的腹腔引流液和淀粉酶分别为2.5—12.5ml和568.4—1013.0IU几,第7天的腹腔引流液和淀粉酶分别为1.0~19.8ml和45.4~76.3IU/L;术后住院时间10-25d。术后发生胰瘘3例,均为单吻合术者,均在未行再次手术处理的情况下3个月自行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除1例失访外,所有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新发糖尿病和肿瘤再发。18例胰颈体良性肿瘤患者行MSP前后与正常对照组的胰腺外分泌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胰颈体良性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较好地保存了胰腺功能,有利于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该术式安全可行。

  • 标签: 中段胰腺切除术 胰颈体良性肿瘤 胰腺外分泌功能
  • 简介:摘要老年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继发的消化不良及营养障碍的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且潜在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国内外关于老年群体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系统性分析回顾国内外文献,对老年人胰腺外分泌不足的可能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疾病可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而反映生物信息终端事件的代谢组学研究则能够系统、全面地体现疾病状态下机体发生的变化。因此,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胰腺外分泌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 标签: 代谢组学 胰腺外分泌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空肠内灌注酪蛋白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胰腺外分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神经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ANP组和肠内营养组。后2组以胰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法制作ANP模型。造模后24h空肠插管分别灌注酪蛋白溶液(肠内营养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和ANP组),每15min收集胰液1次,共6次,记录胰液分泌量和检测胰液蛋白含量。取大鼠延髓孤束核,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Fos蛋白表达。结果ANP组和肠内营养组组内各时间段之间胰液分泌量无显著差别,两组相应时间段之间胰液分泌量也无显著差别,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应时间段的胰液分泌量(P〈0.05)。对照组、ANP组和肠内营养组空肠灌注过程中胰液蛋白含量水平稳定,不同时间段间无明显差异,但ANP组和肠内营养组空肠灌注后0~15min、15—30min、30~45min、75~90min时间段内胰液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灌注后延髓孤束核c-Fos蛋白表达阳性,而对照组和ANP组延髓孤束核c—Fos表达阴性。结论空肠内酪蛋白灌注可促进延髓孤束核c—Fos表达,但不增加胰液分泌量和胰液蛋白含量。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肠道营养 孤束核 c—Fos
  • 简介:摘要在介绍胃腺功能解剖的基础上,阐述了胃酸、胃蛋白酶、胃黏液的功能和分泌调控机制。胃壁细胞分泌盐酸受神经、激素和旁分泌多种形式的复合调节,肠神经系统释放的乙酰胆碱、胃泌素细胞分泌的胃泌素和肠嗜铬样细胞分泌的组胺促进胃酸分泌,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是主要的负性调控多肽,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影响胃酸分泌。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最重要的生理性神经递质是胆碱能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血清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Ⅰ、Ⅱ检测有助于了解胃黏膜内外分泌功能,可作为萎缩性胃炎的无创诊断方法。胃黏液的黏蛋白显著不同于肠道,其上皮前的胃黏液pH梯度对于胃上皮细胞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对胃腺内外分泌功能的认识,有助于理解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后果。

  • 标签: 胃黏膜 内分泌 外分泌 胃酸
  • 简介: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常伴随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使肠道通透性增加,继而引起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导致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加剧了SAP的病程.肠道微循环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介质过度释放以及细胞凋亡,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可能是肠屏障损伤的机制。探讨SAP中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对治疗SAP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肠道 内外分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酶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36例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8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68例患者常规治疗加胰酶肠溶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CFA、CNA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粪便特征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酶肠溶胶囊用于治疗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CFA、CNA变化情况以及粪便特征,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胰酶肠溶胶囊 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胰酶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内科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酶肠溶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脂肪摄取指数(CFA)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的显著提高(95.83%VS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FA值均明显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FA值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酶肠溶胶囊配合治疗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具有进行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酶 胰腺外分泌不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胰酶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胰酶肠溶胶囊治疗。计算两组患者脂肪摄取指数(CFA)改变,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CFA值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治疗组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酶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对于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的治疗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胰腺酶 胰腺外分泌不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胰酶肠溶胶囊在治疗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4月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患者100例分两组,常规治疗组采用盐酸伊托必利分散片口服;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胰酶肠溶胶囊口服。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胀症状积分、嗳气症状积分、早饱感症状积分和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治疗总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常规治疗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腹胀症状积分、嗳气症状积分、早饱感症状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腹胀症状积分、嗳气症状积分、早饱感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胰酶肠溶胶囊在治疗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胰酶肠溶胶囊 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 临床疗效
  • 简介:胰岛素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在体内物质代谢、细胞有丝分裂、甚至胰腺外分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胰岛素在体内发挥生理作用是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一系列的信号传导与放大而实现的。体内体外实验已经证实胰岛素可以显著增加胆囊收缩素(CCK)等促胰酶分泌因子的作用,本文就胰岛素信号传导及胰岛素在胰腺外分泌中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胰岛素信号传导 胰腺外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胰腺手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予以胰酶制剂替代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胰腺手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70例,予胰酶制剂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消化道症状及再发性疼痛明显缓解;平均体重保持稳定并略有增加(P<0.05);胃肠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增加(P<0.05)。结论胰酶制剂长期替代治疗能有效改善胰腺手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生存质量。

  • 标签: 胰腺 手术 胰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胰腺分泌肿瘤(PET)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进行一定的探讨分析。方法对我院于2001年6月-2012年5月所收治的28例胰腺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一定的回顾性分析,28例胰腺分泌肿瘤患者中有3例(11%)是胃泌素瘤,有25例(89%)患者是胰岛素瘤。结果25例(89%)胰岛素瘤患者中有2例患者死亡,其死亡原因则是出现了呼吸衰竭;25例(89%)胰岛素瘤患者中其它3例患者各方面的治疗效果较为良好。治疗胰腺分泌肿瘤最主要的手段则是进行一定的手术切除,同时其手术的禁忌症并不高扩局限侵润和肝脏的转移。

  • 标签: 胰腺内分泌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pNENs)占所有胰腺肿瘤的2%~4%,年发病率约为(0.2~2.0)/100万人。根据患者的激素分泌状态和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功能性pNENs(functioning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F-pNENs)和无功能性pNENs(nonfunctioning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NF-pNENs)。其中,NF-pNENs占胰腺肿瘤的1%~2%,占pNENs的60%~90%。日本pNENs的年发病率为2.23/10万人,占所有NENs的47%。胰腺神经内分泌癌(pancreaticneuroendocrinecarci-noma,pNEC)只有2%~3%。pNENs中除胰岛素瘤外,其他类型肿瘤均有侵袭性行为,约50%会发生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0%~40%。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肿瘤 肿瘤诊治 NEOPLASM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 年发病率
  • 简介:胰腺分泌肿瘤(pancreaticendocrineneoplasm,PEN)约占全部胰腺肿瘤的2%~4%,年发病率约为1/10000。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及分泌的激素水平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PEN。前者以胰岛素瘤最为常见,胃泌素瘤次之,胰高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较为罕见;后者约占胰腺分泌肿瘤的30%~50%。另有约10%~20%的患者合并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ultipleendocrineneoplasm,MEN)。除胰岛素瘤约10%为恶性外,其他PEN约60%~80%为恶性,且发现时多已存在肝脏转移。

  • 标签: 胰腺内分泌肿瘤 外科治疗 neoplasm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血管活性肠肽瘤 胰高血糖素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酶肠溶胶囊在治疗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0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慢性胰腺炎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酶肠溶胶囊治疗,1周后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脂肪摄取指数和蛋白氮摄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粪便平均脂肪含量、粪便含氮量、大便频率、大便质量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死亡事件发生,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8.6%、25.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胰腺炎患者应用胰酶肠溶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胰腺外分泌不足的临床症状,并可促进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患者的总体营养状况,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胰酶肠溶胶囊 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囊性纤维化患儿中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临床及基因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经汗液氯离子浓度及全外显子测序确诊的12例囊性纤维化患儿的临床表型、粪便弹性蛋白酶1水平、基因型、诊断及治疗情况等信息,对其临床表型和基因型进行总结。结果12例患儿中男7例、女5例,确诊年龄5.4(2.0,10.6)岁,常见临床表现包括慢性咳嗽12例、营养不良7例、脂肪泻7例、支气管扩张5例、低钾低氯性碱中毒4例。8例患儿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脂肪泻7例,其中5例起病于婴儿期;营养不良6例,包括轻度1例、中度2例、重度3例;3例患儿有腹胀;2例患儿有间断腹痛;7例患儿完善胰腺磁共振成像或B超,4例提示胰腺脂肪浸润或体积缩小,3例未见明显异常;8例患儿均给予胰酶替代治疗,随访2.3(1.2,3.2)年,6例患儿脂肪泻症状明显改善,1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奥美拉唑。共检测出20个CFTR基因变异位点,其中7个为新发现变异(c.1373G>A、c.1810A>C、c.270delA、c.2475_2478dupCGAA、c.2489_c.2490insA、c.884delT、1号外显子缺失)。结论我国囊性纤维化患儿多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临床以婴儿期起病的脂肪泻及营养不良为主要表现。胰酶替代治疗能显著改善腹泻及营养不良症状。

  • 标签: 儿童 囊性纤维化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