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0例糖尿病患者( 2016年 1月 17日到 2017年 3月 17日期间),另选 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后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Ⅰ型糖尿病患者 CADA阳性率为 83.33%; ICA阳性率为 70.00%,明显高于Ⅱ型糖尿病, 2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P值< 0.05。糖尿病患者 CADA及 ICA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 0.05。且血清 CAD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 ICA, P< 0.05。结论: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可作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对糖尿病的分型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胰岛细胞抗体 糖尿病 分型
  • 简介: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科研工作中.本快速染色法即用组织学醛品红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同一张切片上对胰岛B细胞和A细胞进行了双重染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作简单介绍.取大鼠胰腺,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切5μm厚切片.双染步骤如下:第一步,胰岛B细胞的醛品红染色:切片脱蜡到水;入0.25%浓硫酸和0.25%高锰酸钾等量混和液中3min;蒸馏水洗后入5%草酸2min;蒸馏水洗;再经70%酒精后入醛品红染液15min;70%酒精分色后,蒸馏水洗.第二步,胰岛A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将经醛品红染色后的切片,入3%甲醇双氧水室温孵育15min;蒸馏水洗后枸橼酸缓冲液(0.01M,pH6.0)(电炉加热煮沸92℃~98℃)进行抗原修复10min;PBS浸泡5min后,用正常羊血清室温封闭30min;弃去多余羊血清,滴加一抗(抗胰高血糖素抗体,1∶1500),37℃,孵育2hr;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辣根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DAB显色.结果及讨论:此染色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所观察到的胰岛B细胞呈蓝紫色,而胰岛A细胞呈棕黄色,两者颜色对比清晰.细胞核不着色.本方法可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免疫组织化学多重染色中步骤多、时间长,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限制,进而降低了非特异性染色.因此,该方法在科研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快速双染 细胞快速 细胞细胞
  • 简介: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是涉及多基因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数项基因组扫描技术已确定控制β细胞发育或功能的T2DM危险位点,强有力地证明β细胞基因易感性决定着T2DM的发病危险。一旦糖尿病(DM)的病理机制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随之发生,对β细胞造成损害或毒性效应。

  • 标签: 高血糖 高血脂 胰岛Β细胞
  • 简介:摘要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是防止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措施。现已明确,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能够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同样运动对受损的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修复作用,同时改善糖、脂代谢,从而使糖尿病个体达到良好的代谢水平。作为简便、经济的干预方式,运动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运动 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
  • 简介: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且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星上升趋势,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是胰岛索治疗,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胰岛移植虽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但面临胰岛供体匮乏,免疫排斥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给病人带来痛苦等困难。能找到可以避免上述困难又能有效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将给亿万糖尿病病人带来福音。

  • 标签: 胰岛素分泌细胞 糖尿病病人 免疫抑制剂 分泌胰岛素 前治疗 重大疾病
  • 简介:摘要1例53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12 U皮下注射、2次/d,阿卡波糖50 mg口服、3次/d,用药13个月,但血糖控制不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示空腹,餐后1、2和3 h血糖分别为8.84、17.94、21.22和18.51 mmol/L;血胰岛素为109.5 mU/L;C肽为0.52 nmol/L;胰岛素自身抗体>175 U/ml。考虑为外源性胰岛抗体综合征。停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改为口服二甲双胍、吡格列酮、阿卡波糖和格列美脲。13 d后患者空腹血糖降至7.6 mmol/L。随访1年间,患者3次检测抗人胰岛抗体均为阴性。考虑患者的外源性胰岛抗体综合征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所致。

  • 标签: 胰岛素 胰岛素抗体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 简介:目的:探讨灵芝多糖(Gl-PS)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胰岛细胞,分别观察在葡萄糖为5.6和16.7mmol*L-1时,Gl-PS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进一步加入不同的抑制剂观察Gl-PS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ting观察Gl-PS对胰岛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表达的影响.结果:在5.6mmol*L-1葡萄糖时,100mg*L-1的Gl-PS可明显促进胰岛细胞胰岛素的分泌;当葡萄糖浓度为16.7mmol*L-1时,50和100mg*L-1的Gl-PS均可明显促进胰岛细胞胰岛素的分泌.维拉帕米或维拉帕米+EGTA均可显著抑制5.6和16.7mmol*L-1葡萄糖时胰岛素的分泌,维拉帕米只能部分抑制Gl-PS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而维拉帕米+EGTA则可完全抑制Gl-PS的这种作用.在葡萄糖浓度为5.6和16.7mmol*L-1时,Gl-PS50和100mg*L-1均能明显促进胰岛细胞GLUT2的蛋白表达.结论:Gl-PS可能通过促进胰岛细胞GLUT2蛋白的表达从而有助于葡萄糖转运入B细胞,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引起胰岛细胞外Ca2+内流而起到促胰岛素释放的作用.

  • 标签: 灵芝多糖 胰岛细胞 胰岛素功能 葡萄糖转运蛋白2 抑制剂
  • 简介:对于胰岛β细胞初始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和餐前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哪一个更好,格列美脲加睡前基础胰岛素治疗组,而应用格列美脲加睡前基础胰岛素治疗后真胰岛素原仅轻度增加

  • 标签: 促分泌 保护作用 分泌加
  • 简介:观察翻白草黄酮对糖尿病小鼠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胰岛抗体的影响,翻白草黄酮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和胰岛抗体的影响(略),翻白草黄酮对血清胰岛素和胰岛抗体的影响模型对照组血清胰岛素水平下降

  • 标签: 小鼠血清 抗体作用 糖尿病小鼠
  • 简介:摘要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β细胞功能和数量逐渐下降,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血糖控制难度增加。因此,研究β细胞的发育、功能维持及数量调节对未来防治糖尿病有积极意义。该文对胰岛β细胞的分化、功能调控及凋亡再生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胰岛β细胞 细胞发育 去分化 凋亡 再生
  • 简介:目的总结无功能胰岛细胞癌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1980年5月至2003年5月收治的12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年龄45岁。最常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包块和不适。所有病人经超声和CT检查确定了肿瘤部位,但仅2例术前考虑为内分泌肿瘤。手术证实7例存在淋巴结转移,3例存在肝转移。11例施行肿瘤切除,1例肿瘤无法切除,施行胆囊吻合解除梗阻性黄疸。5和10年生存率是50%和17%。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癌手术切除率高,虽治愈率低,但多数病人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 标签: 胰岛细胞癌 肿瘤 腹部 病理学
  • 简介:摘要在胰岛细胞凋亡的进程中,免疫机制尤其是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阐述近年来细胞因子尤其是新发现的胰腺衍生因子PANDER参与β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胰腺衍生因子PANDER 细胞凋亡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细胞凋亡功效,还能够作用于机体其他系统,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关系密切。目前国内外对其机制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从抗凋亡、促分泌方面做一概述,对临床指导糖尿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IGF-1 细胞凋亡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 简介:本研究探讨胰岛素对Reh细胞胰岛素受体(I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表达的影响及对Reh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用CCK-8法检测Reh细胞的增殖;采用实时PCR法检测Reh细胞IR和IGF-ⅠR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胰岛素对Reh细胞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促增殖作用,当胰岛素浓度为10-9mol/L时其促增殖作用最强,进一步提高浓度,胰岛素的促增殖作用不再增强。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胰岛素10-9mol/L作用24、48及72h,IR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的比值分别为2.2520±0.7431、1.9956±0.9692和3.9766±1.3189,IGF-ⅠR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的比值分别为1.0803±0.2238、1.6026±0.6158和3.1013±0.1008。胰岛素刺激后IR和IGF-ⅠR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22和P=0.00)。结论:胰岛素能促进Reh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IR和IGF-ⅠR上调有关。IR和IGF-ⅠR的高表达与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有着密切关系。

  • 标签: 胰岛素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Reh细胞株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和外源性胰岛抗体综合征(EIAS)的临床特征,探讨这两种综合征的异同点。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22例临床诊断为IAS(n=13)和EIAS(n=9)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 C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低血糖自发缓解比例。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IAS组及EIAS组年龄、男女比例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4.2±1.8)比(10.2±5.1)mmol/L,t=3.254,P<0.01]、餐后2 h血糖[(9.6±4.9)比(19.3±6.6)mmol/L,t=5.240,P<0.01]和HbA1c [(6.9±1.9)%比(12.6±1.3)%,t=4.454,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空腹胰岛素[923.5(287.1,3 714.4)比480.0(278.9,851.9)mU/L]、空腹C肽[5.1(3.3,13.2)比4.1(1.8,6.8)ng/ml]、负荷后2 h胰岛素[4 069.0(835.5,6 921.3)比968.7(381.1,3 113.0)mU/L]、餐后2 h C肽[14.6(12.3,24.4)比7.6(2.6,16.3)ng/ml]、空腹胰岛素/C肽摩尔比值(5.3±6.6比3.4±2.2)和负荷后2 h胰岛素/C肽摩尔比值(5.7±6.0比4.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自发缓解的比例[69%(9/13)比67%(6/9)]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S与EIAS除了血糖存在差异,其人口学、胰岛素、C肽、自发缓解率、治疗策略和预后均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自身免疫疾病 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建立一种检测胰岛β细胞去分化状态的方法。方法实验研究。常规培养胰岛Min6(小鼠β细胞系)、αTC1-6(小鼠α细胞系)、HepG2(人肝癌细胞)和F9细胞(小鼠畸胎瘤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合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棕榈酸(PA)过夜处理Min6细胞制备β细胞去分化模型。细胞染色采用抗-嗜铬粒蛋白A(ChgA)、抗-胰岛素(Ins)、抗-胰高血糖素(Gcg)、抗-SRY盒转录因子9(Sox9)和抗-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技术鉴定细胞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Min6细胞高度表达Ins和ChgA,αTC1-6细胞高度表达Gcg,HepG2细胞高度表达Sox9,F9细胞高度表达Oct4,阳性率在90%左右。炎性因子(IL-1β+TNFα)处理Min6细胞导致Ins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降低(92.775%±1.702%比97.125%±0.246%,P=0.045),Sox9染色阳性细胞增加(41.675%±0.390%比25.875%±3.348%,P=0.003),但ChgA和Oct4染色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PA处理Min6细胞后,Gcg染色阳性细胞数量上升(54.500%±3.597%比41.160%±3.007%,P=0.02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RNA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的趋势一致。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可检测各去分化模型中不同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为判断胰岛β细胞的去分化状态提供了新的手段。

  • 标签: 胰岛素分泌细胞 细胞去分化 流式细胞术 胰岛β细胞
  • 简介: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2型糖尿病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随着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进展,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趋向衰竭。因此,如何在早期保护甚至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

  • 标签: 胰岛Β细胞功能 GLP-1 2型糖尿病 Β细胞功能减退 糖尿病治疗 自然病程
  • 简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足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高发性代谢性疾病:虽然滓射外源性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但无法改善血糖的生理性代谢,解决DM并发症问题。自1966年美国第1例胰腺移植,1970年Younoszai等全球首例胰岛移植以来,挑战了传统外源性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T1DM),并产生了较好的影响^[1]。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细胞 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