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横向搬运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疗效。方法:我院选取60例在我院治疗糖尿病足的患者当作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5月到2022年度6月期间。我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选用的治疗方法是胫骨横向搬运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有效率,对照组30例,选用的治疗方法是临床常规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 糖尿病足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骨横向搬运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胫骨横向搬运术后,总结治疗效果。结果行胫骨横向搬运术的糖尿病足患者溃疡创面均愈合;患者的治疗后疼痛评分、踝肱指数、10g尼龙线测试、远端皮温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行胫骨横向搬运术,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同时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侧肢体血供,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骨横向骨搬运术 糖尿病足 骨窗 外固定
  • 简介:摘要 : [ 目的 ] 探究 胫骨横向搬运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研究 。 [ 方法 ] 选取我院 2016 年 12 月 ~ 201 8 年 12 月 收治的 20 例 糖尿病足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 , 行 胫骨横向搬运术 后,总结治疗效果。 [ 结果 ] 行 胫骨横向搬运术 的糖尿病足患者溃疡创面均愈合 ; 患者的治疗后疼痛评分 、 踝肱指数 、 10g 尼龙线测试 、 远端皮温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 结论 ]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行 胫骨横向搬运术 ,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同时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侧肢体血供,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 标签: 骨横向骨搬运术 糖尿病足 骨窗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骨横向搬运对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胫骨横向搬运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用胫骨横向搬运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6例出现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度1月到2021年度1月期间。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8例,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48例,采用胫骨横向搬运术进行治疗.将两给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胫骨横向骨搬运术 糖尿病足溃疡 临床症状改善间 治疗有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Ilizarov搬运技术治疗胫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胫骨缺损患者,对其实施Ilizarov搬运技术,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对患者实施Ilizarov搬运技术之后进行6-24个月随访,有1例对接端愈合不良,有1例胫骨远端感染,有2例对线不良,有4例钉道感染,所有患者在实施针对性治疗之后均恢复.结论:给予胫骨缺损患者Ilizarov搬运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期间还是存在疗程长,操作复杂以及复查次数多等症状,因此需要加强对该治疗技术的研究,降低并发症.

  • 标签: Ilizarov骨搬运技术 胫骨骨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搬运技术与传统搬运技术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髓炎伴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科收治的34例累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髓炎伴缺损的患者资料。根据缺损修复方式不同分为2组:改良组14例(接受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搬运技术治疗),男9例,女5例;年龄为(39.4±7.3)岁;传统组20例(接受传统搬运技术治疗),男12例,女8例;年龄为(41.2±6.6)岁。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固定戴架时间(EFT)、外固定指数(EF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末次随访时根据Ilizarov技术研究和应用协会(ASAMI)标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评估缺损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34例患者术后获18~32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改良组EFT[(3.9±1.6)个月]显著短于传统组[(9.8±2.2)个月],EFI[(0.48±0.09)个月/cm]显著低于传统组[(1.42±0.32)个月/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SAS评分[(48.1±4.7)分]显著低于传统组[(61.2±6.2)分]、人均并发症数[(0.8±0.4)种/例]显著少于传统组[(1.4±0.3)种/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愈合结果和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满意分别为13、12例,不满意分别为1、8例;Ⅱ级钉道感染分别为1、8例,未发现分别为13、12例;Ⅲ级钉道感染分别为1、9例,未发现感染分别为13、1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与传统搬运技术相比,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搬运技术在治疗胫骨远端节段性缺损方面展现出更好的效果,具有EFT短、EFI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髓炎 硫酸钙 骨搬运 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在胫骨横向搬运术治疗糖尿病足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因糖尿病足于我院接受胫骨横向搬运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200例,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从足背皮温、VAS、ABI以及愈合时间来看,对照组均不如试验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胫骨横向骨搬运术 糖尿病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Ilizarov搬运技术治疗胫骨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行Ilizarov搬运技术治疗的胫骨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使用Ilizarov搬运技术治疗的胫骨缺损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Ilizarov骨搬运技术 胫骨骨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 治疗有效率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中给予搬运技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析。 方法 将 2016 年 6 月 -2019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30 例患有 胫骨慢性骨髓炎 的患者采用奇偶数的方式平均分成两组,每组 15 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搬运技术治疗方法 ,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 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 ,常规组的 治疗总有效率为 60.00 % ;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较为显著,两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搬运技术治疗方法显著,既可以有效改善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同时也可以整体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

  • 标签: 胫骨慢性骨髓炎 骨搬运技术 常规治疗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胫骨横向搬移(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TTT)治疗下肢足坏死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间我院接收的8例9足坏死病例,均接受胫骨横向搬移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5例6足患者得到临床有效治疗;8例患者均未得到疼痛及坏死创面缩小等症状好转,1例出现经前皮肤坏死,1例出现搬运块回移困难并发症。结论:胫骨横向搬移(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TTT)在下肢足坏死治疗方面是一种相对有效方法,治疗中注意手术适应症及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胫骨横向骨搬移 下肢足坏死 溃疡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足胫骨横向搬运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2年3月份至2023年3月份,患者的数量为80例,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的数量为40例,参照组为常规护理,实验组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佳,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胫骨横向搬运术后的患者提供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学科协作 护理模式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运术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胫骨骨折术后感染、缺损患者使用IIizarov外固定架搬运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共抽取52例胫骨骨折术后感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于2019年1月-2020年8月入我院接受救治,所有患者均选择IIizarov外固定架搬运技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52例患者搬运长度理想,愈合时间、骨架佩戴时间较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IIizarov外固定架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和缺损效果理想,恢复较快,具有较高的安全度,要重视。

  • 标签: 胫骨骨折 术后感染 骨缺损 II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成果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糖尿病足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搬运技术一期修复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例小腿开放性损伤合并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31.8岁(16~52岁).7例患者开放性骨折均为GustiloⅢB型,其中3例合并感染,下肢严重创伤评分平均为4.8分(4~6分).清创后小腿软组织缺损面积平均为30.4cm2(12~70cm2),胫骨缺损长度平均为9.2cm(4~17cm).4例近中段缺损患者采用胫骨远端截向近端搬运修复,3例中远段缺损患者采用胫骨近端截向远端搬运修复.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覆盖或碘伏纱布填塞.结果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3个月(9~36个月)随访.7例患者缺损全部获愈合,其中5例一期愈合;2例搬运到位后对接端出现不连,植后愈合.愈合指数(愈合时间/缺损长度)平均为1.8个月/cm.7例患者软组织缺损面积均不同程度缩小,其中6例一期愈合,1例植皮后愈合.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3.3个月(2.5~6.0个月).本组2例患者出现马蹄内翻足畸形,1例患者发生钉道感染,1例患者出现踝关节僵硬,1例患者出现膝关节僵硬.结论外固定支架搬运技术一期修复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疗效确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移植 胫骨 创伤和损伤 外固定器 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胫骨近端截搬运胫骨远端截搬运在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所致大段缺损时对搬运生长矿化情况及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采用骨髓炎清创及搬运手术治疗的42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资料。根据慢性骨髓炎Cierny-Mader分型:42例患者均为弥散型(Ⅳ型)胫骨骨髓炎。根据搬运部位不同分为2组:32例采用胫骨近端截搬运(近端组),男27例,女5例;年龄为17~65岁;左20例,右12例。10例采用胫骨远端截搬运(远端组),均为男性;年龄25~63岁;左6例,右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对合端手术干预数、外固定指数(EFI)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髓炎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完整随访,近端组与远端组随访时间为(590.1±287.3)、(615.6±130.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搬运后近端组与远端组分别有3例、2例出现足部马蹄内翻畸形,均需手术干预;术后近端组与远端组分别16、3例对合端需手术干预19例;近端组与远端组EFI分别为(76.2±50.0)、(84.3±59.9)d/cm,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组与远端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分别为(81.4±10.1)、(60.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搬运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所致的缺损时,胫骨近端搬运胫骨远端搬运搬运生长及对合端愈合无明显影响,但胫骨近端搬运对足踝功能的不利影响较小。

  • 标签: 胫骨 骨髓炎 外固定器 骨搬运 外固定支架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Ilizarov搬运技术结合抗生素水泥间隔物治疗胫骨感染性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治疗的58例胫骨感染性不愈合患者资料,男38例,女20例;年龄18~51岁,平均29.4岁;静息感染27例,活动感染31例;受伤至此次手术时间为6~50个月,平均30.5个月.首先进行感染段切除、抗生素水泥间隔物植入,然后行Ilizarov搬运技术治疗缺损.软组织缺损较多无法闭合者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或断端适度短缩后行植皮覆盖或皮肤牵张术.末次随访时采用Paley与功能评分方法及患者满意度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4~63个月(平均31.6个月)随访.所有创面均获良好软组织覆盖.延长长度为6~15cm,平均9.2cm.愈合指数为31d/cm;带架时间为8~31个月,平均10.6个月.末次随访时Paley骨折愈合评分结果:优30例,良23例,可5例,优良率为91.4%;Paley功能评分结果:优28例,良18例,可12例,优良率为79.3%.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35例,满意18例,一般5例,满意率为91.4%.18例患者出现针道感染,5例患者出现膝关节伸直受限,4例患者出现马蹄足畸形,1例患者出现断针.所有患者感染均治愈,双下肢等长,无感染复发.结论Ilizarov搬运技术结合抗生素水泥间隔物可重建缺损、避免感染复发,是治疗胫骨感染性不愈合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骨髓炎 骨折 不愈合 伊利扎罗夫技术 骨黏合剂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大鼠糖尿病足胫骨横向搬移模型。方法将40只高脂饲养5周后的SD大鼠腹腔注射链佐脲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并以随机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标准。实验期间在适应性饲养结束后每周监测一次体重、进食量、饮水量、排便量以及血糖的变化,直到连续3周随机血糖≥16.7 mmol/L。待血糖稳定后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存活的34只糖尿病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安装横向搬移外固定支架,切除大鼠足背皮肤,并进行横向搬移;对照组:安装横向搬移外固定支架并切除大鼠足背皮肤,但不进行横向搬移。在安装外固定支架后第1、5、10、15、20天记录创面变化。在横向搬移周期完成后(即胫骨横向搬移造模术后24 d),两组分别随机抽取1只大鼠进行血管造影,其余大鼠处死后观察下肢皮肤变化,并比较两组大鼠下肢皮肤组织CD31免疫组化染色的光密度值(AOD)。结果随机血糖由造模前(6.89±1.03)mmol/L升高到末次检测的(25.91±6.42)mmol/L,并且连续3周血糖均≥16.7 mmol/L。实验组足背创面在第5、10、20天时溃疡愈合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观察与血管造影都发现实验组横向搬移侧下肢有更丰富的血管。CD3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实验组的AOD为0.60±0.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7±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2,P=0.001)。结论在成功制作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自主设计的横向搬移外固定支架建立了下肢微循环改善的胫骨横向搬移模型。

  • 标签: 糖尿病足 伊利扎罗夫技术 大鼠 胫骨 横向骨搬移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和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糖尿病足疼痛、皮温以及愈合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胫骨横向搬移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足部皮温,减轻其疼痛,并且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这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糖尿病足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