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5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1例,女49例,年龄(59.38±5.95)岁,年龄范围为23~78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胆道支架组(n=60)与联合治疗组(n=90)。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支架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胆道支架组患者术后的总胆红素[(99.12±20.05)μmol/L]、DBIL[(75.17±15.08)μmol/L]、ALT水平[(205.20±42.11)U/L]低于术前[(128.93±25.23)μmol/L、(105.24±21.47)μmol/L、(330.58±83.56)U/L],γ-GT水平[(33.83±3.03)U/L]高于术前[(30.54±2.0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的总胆红素[(80.11±15.06)μmol/L]、DBIL[(58.13±12.09)μmol/L]、ALT水平[(135.13±30.08)U/L]低于术前[(127.91±24.25)μmol/L、(104.93±20.27)μmol/L、(331.25±85.56)U/L],γ-GT水平[(37.26±3.09)U/L]高于术前[(30.85±2.1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胆红素、DBIL、ALT水平低于胆道支架组,γ-GT水平高于胆道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支架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9个月时支架通畅率[92.2%(83/90)]高于胆道支架组[71.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胆道支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支架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后期支架通畅率,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标签: 恶性胆道梗阻 射频消融 胆道支架 肝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间胆道镜取石在胆道手术后残余结石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73例;平均年龄(59±14)岁。首次开腹手术80例,腔镜手术26例,经皮经肝胆道镜术12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入院、胆道镜取石及出院。分析日间胆道镜治疗患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日间胆道镜取石均于原胆道手术后6~12周实施。行胆道镜取石共162例次,其中1次性结石取净率79.7%(94/118),2次结石取净率为11.9%(14/118),取石3次及以上者8.5%(10/118)。单纯采用网篮取石90例,先碎石再取石27例,球囊扩张后再取石1例。整体日间手术完成率达98.8%(160/162)。2例术后出现急性胆管炎,积极治疗后痊愈,无发生胆道出血和窦道损伤。结论日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患者住院周期短,可纳入日间手术流程。

  • 标签: 胆结石 胆道镜 日间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胆道成形技术在成人肝移植术中的技术操作,探讨其在肝移植胆道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肝移植手术并采用胆道成形技术进行胆道重建的36例受者资料。肝移植术中供肝或受者胆道断端直径小于4 mm或者两者直径差距较大的,行供肝或受者胆道成形后,再行胆道端端吻合。观察胆道吻合口愈合及胆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6例受者应用胆道成形技术,其中11例行供肝胆囊管-胆总管成形,14例行供肝胆囊颈部-胆总管成形,4例行供肝胆囊颈部-胆囊管-胆总管成形,4例行受者胆囊管-肝总管成形,3例同时行供肝胆囊颈部-胆总管成形和受者胆囊管-肝总管成形。术后随访20.8(10~34个月),1例受者围手术期出现胆漏,经手术治疗后痊愈。1例受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胆道吻合口狭窄,但总胆红素仍在正常范围内,行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后痊愈。结论对于供肝或受者胆道断端直径较细,或两者直径不匹配的情况,采用胆道成形技术重建胆道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肝移植 胆道整形 胆囊管 胆囊颈
  •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小儿肝胆外科疾病,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式。Kasai手术是治疗胆道闭锁的首选手术方案,术后约60%的患儿会出现并发症,如胆管炎、肠梗阻、吻合口狭窄、胆漏和消化道出血等,2~5年内约有50%的患儿会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需要肝移植。Kasai手术和肝移植序贯结合可明显改善预后。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胆道闭锁手术治疗的研究报道,分别从Kasai手术年龄、手术技巧,腹腔内、外Kasai手术,微创与开腹Kasai手术,再次Kasai手术,肝移植等方面对胆道闭锁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胆道闭锁 手术治疗 肝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1例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5例,女66例;年龄为(55±16)岁,年龄范围为20~89岁。111例患者术中采用胆道镜观察胆道系统黏膜走行及黏膜下血管、增生性病灶等情况。观察指标:(1)患者检查情况。(2)具体病例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患者检查情况:111例患者术中均行胆道镜检查,5例患者行病理学检查。111例患者中,5例患者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2)具体病例分析。病例1患者术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胆道镜检查及胆道镜下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总管内原胆囊颈管口处黏膜异常,血管增粗,走行紊乱,考虑恶变可能。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囊颈管炎细胞浸润,局灶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囊颈管管壁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浸润肌壁癌变,3,3-二氨基联苯胺染色检查结果示细胞角蛋白7强阳性。病例2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CP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伴腺瘤,息肉根部可见1根血管,诊断为胆囊息肉合并腺瘤。内镜窄带成像术(NBI)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伴腺瘤,根部黏膜下可见粗大血管。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固醇性息肉,局灶腺体成腺瘤样增生。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慢性胆囊炎伴胆固醇性息肉,局灶腺体呈腺瘤样增生。病例3患者术前MRCP检查结果示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肝内胆管结石较大。采用钬激光碎石处理,击碎结石后发现胆管结石后方黏膜增生性病灶,病灶质软,黏膜光滑。NBI和亚甲基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管结石后方黏膜增生性病灶黏膜下多发弯曲血管。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4患者术前MRCP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扩张。CT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多发软组织密度影,考虑胆管乳头状瘤病。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除胆总管下段小结石,肝内外胆管壁上多发节段性增生絮状增生病灶。NBI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内多发增生性病灶,病灶黏膜下多发弯曲血管影。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样增生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5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示胆管下端泥沙样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胰管颈部狭窄,其余区域增粗。CT冠状面检查结果示胆囊颈部及胆总管内多发结石,伴肝内外胆管及主胰管扩张,胆总管下端稍狭窄,不排除壶腹部占位性病变可能。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示胆总管下端软组织占位性病变,考虑内生性腺瘤可能,胆总管内微小结石。术前超声内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慢性炎。术中胆道镜检查及胆道镜下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处黏膜光滑,未见占位性病变。术中胆道镜下超细超声探头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处黏膜及黏膜下结构层次清楚,未见占位性病变。结论胆道镜检查可用于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

  • 标签: 胆道良性疾病 胆道系统腺瘤 胆囊腺肌症 胆道系统慢性炎性狭窄 胆道镜 胆道系统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血栓压力袜在胆道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防控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胆道外科手术的患者82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全面护理,研究组在全面护理的基础上加之使用抗血栓压力袜。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率、心理状态变化、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血栓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两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高于研究组,对照组依从性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生存质量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行胆道外科手术患者过程中,应用抗血栓压力袜的效果显著。

  • 标签: 抗血栓压力袜 胆道外科手术 静脉血栓 依从性 生存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PTOBF)联合硬质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肝胆道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PTOBF取石手术的肝胆管结石94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成功后,直接扩张窦道至14F,应用硬质胆管镜经鞘管进入胆管取石,观察患者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窦道扩张成功比,结石残留率,术中出血量,结石复发率等。结果94例患者共行经皮肝胆管穿刺122例次,总穿刺成功率100%;扩张/穿刺成功率97.5%(119/122),术中出血量20(10,30) 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6%(9/94),术后结石残留率13.8%(13/94),结石复发率14.9%(14/94)。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在PTOBF取石手术中的靶胆管穿刺、窦道扩张、硬质胆道镜取石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为复杂肝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 导航 经皮肝穿刺术 肝胆管结石 硬质胆道镜
  • 简介:摘要晚期胆道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化疗仍然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新型分子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在晚期胆道肿瘤领域得以广泛研究。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c-Met抑制剂等新药治疗晚期胆道肿瘤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双功能免疫新药为晚期胆道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一些在研Ⅲ期临床研究有望改变晚期胆道肿瘤临床治疗现状,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 标签: 胆道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生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胆道发育不良(biliary hypoplasia,BH)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对B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5家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30例BH患儿的临床随访资料,讨论BH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其中,男18例,女12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9例;手术日龄为(83±36)d;出生体重为(2.75±1.00)kg;黄疸出现时间为生后(30±6)d。大便颜色浅黄28例,白色2例;尿色深19例;肝脾肿大18例,轻度腹水12例。结果本组3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仅行胆囊造瘘,8例行胆囊造瘘及胆道冲洗,2例行胆道造影后未予其他治疗。术后使用抗生素15例,激素22例,保肝及利胆药30例,丙种球蛋白9例。本组获随访40~288周。术后6个月内黄疸消退21例;未消退9例,其中4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术后皮肤瘙痒3例(其中1例伴生长迟缓),贫血1例。根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退黄(黄疸消退,总胆红素≤20 μmol/L),生长发育是否达标,是否伴有并发症,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21例)和预后不良组(9例)。胆道造影检查示预后良好组出现肝细胞变性6例,点状坏死3例;预后不良组出现肝细胞变性8例,点状坏死7例,两组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和0.002)。结论BH为罕见疾病,通过胆道造影及肝活检诊断,主要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及术后辅助用药,手术包括胆囊造瘘及胆道冲洗,总体预后良好,预后不良与肝损伤程度有关。

  • 标签: 胆道 发育不良 回顾性研究 多中心研究
  •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是导致新生儿及婴儿胆汁淤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高浓度胆汁酸的细胞毒性作用是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主要机制。胆汁酸受体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在维持胆汁酸稳态、免疫炎症反应、肝损伤修复、肝纤维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在BA发病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尚无定论。本文对FXR与BA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BA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 标签: 胆道闭锁 胆汁淤积 肝纤维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婴儿大便色卡的筛查方案在上海地区进行胆道闭锁筛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向在上海四家产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家长发放新生儿大便色卡并宣教使用方法。新生儿回家后,家长若发现存在黄疸且大便颜色异常,可直接联系胆道闭锁筛查中心进行进一步检查。若未联系,产科医院会于新生儿42 d回访时回收色卡,并按照筛查方案向本筛查中心传报疑似病例,由筛查中心追踪至诊断或排除胆道闭锁。所有确诊胆道闭锁患儿均需经胆道造影和/或胆道探查明确诊断。以家长在42 d回访前联系胆道闭锁筛查中心并被识别或在42 d回访时被产科医院识别并传报为胆道闭锁患儿被成功筛查的标准。统计上海地区胆道闭锁发病情况,并通过计算本次筛查敏感度、特异性、手术日龄及早期手术率,分析其对胆道闭锁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影响。结果上海市四家胆道闭锁诊治中心数据汇总显示,本次研究期间上海地区总共出生41例胆道闭锁患儿,发病率为10.86/10万活婴(41/377 420,95%CI:7.80~17.74)。共有95例疑似患儿被筛查中心识别,11例患儿被确诊为胆道闭锁,其中9例在42 d回访前自行联系本中心;5例被漏筛。筛查项目的敏感度为11/16(68.6%)、特异性为99.93%(128 498/128 582)、阳性预测值为11.6%(11/95)、阴性预测值为99.99%(128 498/128 503)。成功筛查患儿(11例)与未进入筛查系统或漏筛患儿(29例)比较,手术日龄平均提前42.4 d(47.6±14.6 vs. 90.0±16.3,P<0.001),早期手术率(手术日龄<60 d)显著提升(90% vs. 0)。结论在上海地区利用大便色卡开展胆道闭锁筛查项目是可行的,可有效提高胆道闭锁患儿早期手术率,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胆道闭锁 筛查 发病率
  • 简介:【 摘要 】目的: 电子胆道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方法: 选取 82 例我院收治的存有胆道结石手术史的胆结石患者,归置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1 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电子胆道镜再次胆道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开腹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安全性更高, P < 0.05 。 结论: 电子胆道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有助于患者更好的预后。

  • 标签: 电子胆道镜 再次胆道手术 胆总管结石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是存储和运输流体物料的主要设备,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长期在高温、高压等环节下运行,对压力管道的密封性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为提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就必须切实做好检验工作,以便及时发现裂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 标签: 压力容器 压力管道 裂纹问题 优化措施
  • 作者: 王少波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0-05-14
  • 出处:《科学与技术》 2020年第2期
  • 机构:青岛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山东青岛 266100 摘 要: 本文集中阐述了在工程项目中,压力管道焊接接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质量缺陷,因此需要从焊接材料、焊接流程以及焊接的质量检验着手,进行质量控制的措施阐述,帮助压力管道能够达到良好的焊接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是婴幼儿常见的肝内外胆管进行性、闭塞性病变,常迅速引起肝硬化。如何改善BA患儿预后,延长自体肝生存时间,一直是小儿外科医师努力的重要方向。胆道闭锁患儿形成肝内胆管囊肿是影响自体肝长期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被认为是预后不良的标志。本文综述了有关肝内胆管囊肿的分类,发病机制,预后及治疗进展方面的文献,希望能够对阐明胆道闭锁肝内胆管囊肿形成的机制及提高治疗效果带来一些帮助。

  • 标签: 胆道闭锁 胆管,肝内 囊肿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