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2020年-2021年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021年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使用数据,统计、分析药物品种、用药金额、构成比及增幅、用药频率(DDDs)。结果:2020年、2021年各类抗肿瘤药物年使用金额呈快速增长,其中烷化剂类药、抗生素类药增幅最多,分别为61.63%、27.95%。培美曲塞二钠、奥沙利铂、吡柔比星、依班磷酸钠在2020-2021年抗肿瘤销售金额中均排前10位,其中培美曲塞二钠销售金额排在第1位,依班磷酸钠销售金额有所下降,吡柔比星、奥沙利铂销售金额有所上升。他莫西芬、阿那曲唑片、培美曲塞二钠、氟尿嘧啶、卡铂注射液、托瑞米芬片、环磷酰胺在2020-2021年DDDs抗肿瘤中排前10位。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药物品种增加有助于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进而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肿瘤医院 抗肿瘤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内科患者心理护理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间,在本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内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内科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分析肿瘤内科临床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临床应用促进策略。通过对肿瘤内科临床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促进临床应用的策略和措施。本研究旨在为肿瘤内科临床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有效的推动和支持。

  • 标签: 肿瘤内科 临床科研成果转化 临床应用 促进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旨在评估精确放疗技术在不同类型肿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比较其基线特征、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本临床研究纳入了88例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包括脑转移癌、宫颈癌、骨转移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直肠癌、食管癌等。通过收集基线特征数据,如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等,并进行了治疗效果评估(缓解率)和副作用发生率(危及器官放射性损伤)的比较分析。结果 在不同类型肿瘤患者中,精确放疗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癌、宫颈癌患者的部分缓解率相对较高,分别为95%、90%和85%,而骨转移癌、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癌患者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70%、60%、55%和50%。不同类型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均存在差异。结论 研究强调了不同肿瘤类型对精确放疗技术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个体化治疗对于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和基线特征制定最佳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 标签: 精确放疗技术 肿瘤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肿瘤疼痛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肿瘤疼痛管理的护理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关注镇痛药物的种类与选择以及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与应对措施;非药物治疗则涵盖了物理治疗、心理干预、疼痛教育等多元化方法。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临床护理中肿瘤疼痛管理的应用实践,包括护理人员的角色与职责、疼痛管理护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患者疼痛管理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了肿瘤疼痛管理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如疼痛评估不准确、镇痛药物使用不当以及疼痛管理护理的连续性与协同性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肿瘤疼痛管理效果的措施与建议,包括加强疼痛评估与管理的培训与教育、完善疼痛管理制度与流程、促进多学科协作与综合疼痛管理等。

  • 标签: 肿瘤疼痛 疼痛管理 临床护理 疼痛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肿瘤临床检验中运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形态学分析技术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间,随机在我院接收的肿瘤病人中选取100例进行分析,所有病人均运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形态学技术进行检查,获取CTC形态后,再经过免疫组化检测得到CD45和CD31单克隆抗体,用于评估和验证形态学判读标准在实际应用时的适用性。对CTC检出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CTC和CTM检出率分别为42.00%(42/100)和8.00%(8/100),且CTC和CTM者的CD31、CD45均为阴性,与CTM、CTC免疫学特征相符;CTC阳性组同阴性组相比较,CTC计数和病人年龄、T4、N2和N3分期率均比阴性组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阳性组中病人患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以及肠癌例数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在肿瘤临床检验中运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形态学分析技术,利于保留细胞完整性,可以判断多种类型肿瘤的CTC,特异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形态学分析技术 临床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化疗专科护理措施对降低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临床实践影响。方法:抽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化疗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肿瘤化疗专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化疗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化疗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对比存在一定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对比结果有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肿瘤化疗专科护理措施应用于化疗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上肢深静脉血栓和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肿瘤化疗专科护理措施 化疗 上肢深静脉血栓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 作用
  • 简介:摘要: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散布在整个消化系统的黏膜层中,包括胃、肠道、胰腺和肝脏等器官。这些肿瘤的特点是它们可以产生激素物质,并且在临床上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虽然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消化系统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肠、阑尾和胰腺。本文主要分析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特点。

  • 标签: 消化系统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晚期肿瘤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统计两组的生活质量、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晚期肿瘤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肿瘤患者常需长期接受化疗、营养支持和药物输注等治疗,而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静脉通路的一种重要选择,在肿瘤护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PICC在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并发症风险、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问题以及患者的接受度和依从性等。本文旨在探讨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意义、评估其效果、解决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展望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全面分析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优化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PICC 肿瘤护理 临床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甲状腺肿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70例,70例患者均接受CT、彩超诊断。比较不同方法下的准确率。结果 彩超诊断准确率高于CT诊断(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以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鉴别中起到积极作用,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RP与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22-2023年期间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例进行分组研究,均进行血清CRP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观察组CRP、CEA、CA125、CA19-9、AFP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的CPR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和复发时的CPR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血清CRP与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参考价值。

  • 标签: 血清CRP 肿瘤标志物 消化道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12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例与同期体检正常的12名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对象血清EPO水平。结果:患病组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患病组中,9例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3例无贫血患者,p<0.05;但3例无贫血患者EPO水平稍高于正常组,但两组对比,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EPO水平升高明显,分析原因可能与CRA有关,检测血清EPO水平可帮助诊断妇科肿瘤患者是否存在CRA情况,从而积极指导纠正贫血。

  • 标签: 妇科肿瘤 肿瘤相关性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临床意义
  • 简介:   摘要:目的:腹腔镜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临床分析。方法:选择医院在2022年5月-2023年3月期间提供治疗的小肝癌患者54例,按照抽签方式分成对照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和分析组(行射频消融术),对比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分析组的ALT、AST水平相比治疗前和对照组有显著降低(均P<0.05);分析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肝癌的治疗,射频消融术相对于腹腔镜肝切除术来说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肝癌 射频消融术 腹腔镜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为脑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68例脑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分为两组。对比腰椎穿刺放液治疗(对照组)和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同时颅内压与SP100蛋白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分流术应用于脑肿瘤合并脑积水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术前分流术 脑肿瘤 脑积水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肿瘤介入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86例肿瘤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43),一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P<0.05,且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介入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肿瘤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比较不同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挑选2023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均根据抽签法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出血量及术后体温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所取得疗效明显不同,其中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表现出的优势较高,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缩短,预后良好。

  • 标签: 子宫肿瘤剔除术 腹腔镜 手术方式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