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伟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教育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本文就边缘肾的定义、演变、质量评估及移植应用现状作一简要述评,旨在推动我国边缘肾移植的发展。

  • 标签: 肾移植 边缘供肾 评分
  • 简介:摘要在肾来源极其短缺的情况下,扩大标准(ECD)肾移植数量不断上升,其效果不如标准肾移植且并发症较多,需要严格遵循"安全有效"和"知情同意"的伦理准则。一是由于目前国际上对ECD评估暂无统一标准,需要伦理委员会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充分审查,避免ECD肾无原则滥用,以免受经济、身体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损害。二是ECD肾移植前应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但患者知晓后很可能拒绝,从而导致ECD肾移植无法开展。建议卫生行政部门联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拟定包含ECD肾相关内容、有较强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知情同意书统一使用,在尿毒症患者到移植中心初诊时即实施肾移植手术的知情告知,征求患者自由和充分的知情同意。

  • 标签: 肾移植 扩大标准供者 伦理 器官捐献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1例肾移植术前血管CT成像显示其左侧生殖静脉较粗(直径14.19 mm),多次CTA成像考虑为双下腔静脉畸形。此例在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行"后腹腔镜下左侧肾切取术",术中发现左侧生殖静脉内径约15 mm,与右侧下腔静脉直径接近,最终确定其为双下腔静脉。本例提醒术在术前不仅要关注肾动脉变异情况,还要关注相关静脉的变异,避免术中误伤血管。

  • 标签: 活体肾移植 供肾切取术 下腔静脉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国内外器官捐献肾移植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不同模型纳入的关键特征变量,指出模型构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精准医学模式下器官捐献肾移植评估体系的选择、建设和临床应用提供线索和帮助。

  • 标签: 肾移植 器官捐献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亲属肾移植术后产生腹胀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亲属肾移植60例,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与分析术后腹胀产生原因,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为(20.5±3.6)h,明显少于对照组(42.3±4.8)h,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亲属肾移植术后产生腹胀的原因展开分析,并行针对性的护理,可显著缩短腹胀缓解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亲属肾移植 供者 术后腹胀 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本综述介绍了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报道有关影响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预后相关因素的文献,分别从肾获取类型及保存方法、相关因素、受相关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死亡肾移植预后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期为肾移植相关临床管理人员在移植前全面评估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肾获取及保存方式,综合评估相关状况,建立全面、系统的预后评估体系等提供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人类白细胞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扩大标准的(ECD)与标准肾移植的中长期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8月至2017年5月共506例肾移植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数据将相应受分为ECD组和对照组,基于两组间基线资料初步比较结果进行1∶4倾向性评分匹配以最大程度消除选择偏差对结果的影响,最终选定ECD组(67例)、对照组(230例)进行分析研究。中位随访时间50个月,应用秩和检验等方法比较两组受不同时间点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恢复情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急性排斥反应、全因感染发生率以及受/移植肾存活率等。结果ECD组受在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全因感染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至术后4年,ECD组受的eGFR均略低于对照组(P<0.05),第5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3)。受/移植肾存活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和P=0.076)。结论合理的肾取舍标准和受选择标准可以使ECD肾的应用更安全、更科学、效率最大化。

  • 标签: 肾移植 扩大标准的供者 预后
  • 简介:摘要肾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优方法。由于尸体肾受到诸多限制,活体肾得到广泛开展,活体肾移植(livi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LKT)术后受体的生存率大幅提升。但目前对活体肾移植(living kidney donors, LKDs)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其生理方面而忽视了围手术期的精神健康。文章主要阐述了LKDs围手术期焦虑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危害性,并介绍了围手术期焦虑的评估方法及缓解围手术期焦虑方法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改善LKDs围手术期精神健康,确保将LKDs围手术期生理及心理伤害降至最低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肾移植 活体供者 精神健康 围手术期 焦虑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教育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回顾我国成人接受儿童肾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并对提高此类移植的安全性提出建议。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供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重≤15 kg与体重>15 kg的儿童儿童受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实施的156例儿童单肾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儿童体重大小分为两组,体重≤15 kg的儿童对应单儿童受为小肾组,体重>15 kg的儿童对应的单儿童受为大肾组。小肾组89例,大肾组67例,肾分别源于46例体重≤15 kg和48例体重>15 kg的儿童。小肾组与大肾组的年龄[1.00(0.02~4.00)岁与10.00(3.00~18.00)岁]、体重[10.0(3.4~15.0)kg与35.0(16.2~56)kg]、身高[76(50~113)cm与144(67~172)cm]、肾小球滤过率[(31.50±7.46)ml/min与(36.79±7.00)ml/min]、肾长径[(5.91±0.48)cm与(8.71±1.8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性别、冷/热缺血时间、死亡原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组与大肾组受年龄[(11.28±3.89)岁与(13.86±3.56)岁]、身高[(130.02±28.56)cm与(143.97±16.59)cm]、体重[(31.83±10.45)kg与(35.13±9.1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术前血清肌酐水平[(822.65±135.04)μmol/L与(777.31±165.40)μmol/L]、HLA错配位点[(3.4±1.4)个与(3.2±1.3)个]、原发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受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不良事件、患儿及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小肾组与大肾组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肾功能延迟恢复[5.6%(5/89)与7.5%(5/67),P=0.89]、移植肾血管栓塞[3.4%(3/89)与0,P=0.35]和急性排斥反应[2.2%(2/89)与4.3%(3/67),P=0.7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肾组术后平均随访30(3~74)个月,术后1、3、5年患儿存活率分别为96.6%(86/89)、91.0%(81/89)、91.0%(81/89),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1%(82/89)、86.5%(77/89)、84.2%(75/89);大肾组术后平均随访32(4~89)个月,术后1、3、5年患儿存活率分别为95.5%(64/67)、94.0%(63/67)、91.0%(61/67),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5%(62/67)、83.6%(56/67) 、83.6%(56/6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组和大肾组术后移植肾均快速生长,1年后移植肾长径[(9.63±0.31)cm与(9.75±0.7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15 kg儿童儿童受肾移植效果与体重>15 kg儿童单肾移植效果相当,可在临床开展。

  • 标签: 肾移植 体重 儿童供者 器官捐献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65岁以上的老年肾移植的中期生存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施的接受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肾移植的受(老年肾组,43例),采用数字随机法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接受年龄在18~49岁且受年龄、性别匹配的标准肾移植作为标准肾组(43例)。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受/移植肾存活率,移植肾功能状况,以及移植肾功能延迟(DGF)、急性排斥反应、蛋白尿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老年肾组和对照组受3年存活率均为95.3%,删失死亡的移植肾3年存活率分别为92.7%与97.6%,两组间受/移植肾3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术后1周至3年各随访时点的血肌酐水平,老年肾组高于标准肾组(P<0.05);术后1周至3年各随访时点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老年肾组低于标准肾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GF发生率,老年肾组20.9%(9/43),标准肾组18.6%(8/43);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老年肾组4.7%,标准肾组2.3%;蛋白尿发生率,老年肾组27.9%,标准肾组14.0%;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5岁以上老年肾移植移植肾功能虽然不及标准肾移植,但是中期存活效果良好,并发症的发生率接近标准肾组,经评估后能够用于边缘肾移植

  • 标签: 肾移植 老年供肾 评估
  • 简介:本文就活体肾移植有关临床应用发展现状及展望进行了简要综述。

  • 标签: 肾移植 活体供肾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留存肾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对术后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长期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0月19日至2018年12月31日512例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左、右肾GFR,根据术前留存肾GFR结果,将分为GFR<45 ml/min组111例(其中12例留存肾GFR为35~40 ml/min),45 ml/min≤GFR<50 ml/min组91例和GFR≥50 ml/min组147例。评价术后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长期健康情况。结果根据随访情况,512例中163例因资料不完整排除,349例纳入本研究,随访时间为1.0~20.0年,中位随访时间为8.3年。所有随访均健康存活,术后无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ESRD)发生。三组术后高血压及尿蛋白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留存肾GFR<45 ml/min组相比,留存肾GFR≥50 ml/min组的血清肌酐水平在术后3d、1周、3个月、1年、3年、5年、10年均略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高,术后3d、1周、3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年、5年、10年以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存肾GFR<45 ml/min组与留存肾45 ml/min≤GFR<50 ml/mi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0年以上的GFR(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体肾移植术后长期安全性良好。对于术前总GFR≥80 ml/min的,留存肾GFR影响早期肾功能水平,留存肾GFR高的术后早期(3个月内)血肌酐水平较低、eGFR水平较高,但留存肾GFR水平不影响术后远期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肾移植 肾小球滤过率 供者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肾需求量的增加,活体肾开始逐渐被人们重视。同时,因为活体肾移植无法从肾切取术中获得任何受益,并且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其他肾脏相关治疗性手术患者更高,所以如何通过围手术期的各种措施缓解的术后疼痛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多学科合作的开展,术前预见性护理、术中改变麻醉方式和改良气腹术以及术后应用不同种类镇痛药物均可使活体的术后疼痛得到进一步缓解,并降低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本文对以上各种围手术期缓解活体术后疼痛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帮助。

  • 标签: 肾移植 活体供者 围手术期医护 心理干预 局部麻醉 药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糖原贮积症Ⅱ型肝、肾移植的短期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及南京鼓楼医院糖原贮积症Ⅱ型肝、肾移植3例术后的转氨酶、胆红素、血肌酐水平及B型超声检查的器官功能情况。结果目前3例受移植器官功能良好,例1肝移植术后15个月复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5 U/L、谷氨酸转氨酶(ALT)12.6 U/L、总胆红素28.3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2 μmol/L,B型超声检查提示肝静脉及门静脉、肝动脉血流通畅,移植肝实质回声均匀。例2为左肾受术后14个月复查血肌酐水平为95 μmol/L,例3为右肾受术后14个月复查血肌酐水平为78 μmol/L,肾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移植肾血流丰富,动脉阻力指数正常,移植器官近期预后佳。结论可考虑糖原贮积症Ⅱ型捐献器官行肝、肾移植;术前应进行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组织学评估;术后加强随访,警惕移植器官糖原贮积症发生、进展。

  • 标签: 肝移植 肾移植 糖原贮积症Ⅱ型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1例肾移植术后不明原因发热、消瘦的受,经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查明确致病菌为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T检查明确腹膜后感染。结合其他资料考虑来源感染,手术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并维持低浓度,停用抗代谢类药物。引流术后随访6个月,感染无复发。本病例诊治经过提示来源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可引起腹膜后脓肿,腹部CT扫描有助于诊断。

  • 标签: 肾移植 肺炎克雷伯菌 腹膜后脓肿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疾病最理想的方法之一,活体肾移植具有组织配型相容性高、肾质量好、排斥反应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但同时会对健康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害,必须加强伦理审查和制度约束。为有效缓解器官来源匮乏这一世界器官移植的难题,小肾癌肾评估成为近年来学者们探讨的领域之一。本文根据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和规范,以尊重、不伤害、有利、公正四原则为指导,具体分析小肾癌活体肾移植、受双方的自主性及利弊得失,对此类肾移植的临床实践及伦理审查提出建议。

  • 标签: 肾移植 肾癌 伦理决策
  • 简介:肾移植已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一种主要手段。在我国尿毒症患者人数逐年增多,利用尸体肾已不能满足患者数量增长的需求,大多数患者在等待中死亡,这使得肾移植焦点逐渐转向活体亲属肾移植。我院1990年8月-2006年4月共施行108例活体亲属肾移植,手术配合成功、治疗效果满意,人/肾1年以上存活率达98.6%,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 手术配合 终末期肾病 患者人数 患者数量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