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肩胛前后有丰厚的肌肉组织保护,肩胛骨折较为少见,占全身骨折的1%,肩部骨折的5%[1].肩胛为一扁宽不规则骨,其诊治常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可导致肩关节和上肢功能障碍.现就肩胛骨折的分型、手术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上肢功能障碍 组织保护 不规则骨 手术治疗 肩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肩胛颈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肩胛颈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直切口入路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Judet入路治疗方法,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以及切口大小等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肩胛颈部骨折比较,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直切口 Judet入路 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胛骨折(scapularfracture,SF)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经手术治疗并全部得到随访肩胛骨折的类型,手术方法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肩胛骨折多由高能暴力所致,常有严重的合并伤,CT三维重建对于明确骨折类型和选择治疗方法有明显的帮助。对移位严重的肩胛骨折,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肩胛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6例肩胛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功能锻炼。结果15例获得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7个月。按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结论移位明显的肩胛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内固定方法,早期正确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胛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采取手术治疗肩胛骨折14例。通过后方手术入路,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和钢丝等固定。结果1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9例,良2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78.6%。结论肩胛骨折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影像学检查的基础上行内固定治疗并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使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肩胛骨骨折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胛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肩胛骨折68例,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13~67岁,平均43岁。手术治疗43例,保守治疗25例。结果本组6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月~10年,平均为5年两个月。根据复查X片,所有病例都在3月内获得骨性愈合,手术组病例愈合平均时间为9周,非手术组病例愈合平均时间为10周。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手术组优良率86﹪;非手术组优良率60﹪;手术组伤口感染1例,异位骨化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论手术治疗可以恢复肩胛正常解剖结构,坚强固定有利于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更早更好的恢复肩关节功能。

  • 标签: 肩胛骨 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肩胛也叫胛骨、琵琶骨,位于胸廓的后面,是三角形扁骨,介于第2~7肋之间。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前面为肩胛下窝,是一大而浅的窝。后面有一横行的骨嵴,称肩胛冈,冈上、下的浅窝,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扁平,称肩峰。外侧角肥厚,有梨形关节面,称关节盂。上角和下角位于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内侧缘长而薄,对向脊柱。外侧缘肥厚,对向腋窝。上缘最短,在靠近外侧角处,有一弯向前外方的指状突起,称喙突。左右各一,略作三角形。肩胛、锁骨和肱骨构成肩关节。现以诊治的肩胛骨折手术为例,探讨肩胛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 标签: 肩胛骨 骨折 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肩胛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肩胛骨折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复位满意,随访5~15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0%。结论:对肩胛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并辅以早期功能锻炼的疗效好。

  • 标签: 骨折:肩胛骨 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反Judet手术入路行肩胛复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收治36例肩胛复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0~63岁,平均46岁。其中高能量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3例,Miller ME分型均为Ⅳ型。患者术前均行肩胛CT扫描三维重建,术中采用反Judet入路显露肩胛,使用重建钢板行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并随访临床疗效。同时对照分析同时间段20例肩胛复杂骨折采用经典Judet入路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3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肌皮瓣坏死,患者均获门诊随访1~6年,平均3.8年,按Hardegger疗效评价标准,优28例,8例,优良率为100%。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对比经典Judet入路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对于手术治疗肩胛复杂骨折,可采用肌皮瓣分离的反Judet入路,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中骨折暴露充分,有利于骨折复位牢固固定,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可做为手术治疗复杂骨折的安全有效的入路选择。

  • 标签: 肩胛骨 外科手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总结肩胛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09年给予手术治疗的23例肩胛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在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就诊的20例肩胛骨折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两组患者随访5个月~12个月,平均9个月,干预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9周,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两组均无感染钢板外露等发生。干预组的Hardegger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X2=6.01,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给予手术治疗的肩胛患者,进行有针对的整体护理,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通过对12例手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折病例,明确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总结手术内固定的有效治疗经验。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肩胛外侧缘入路直切口手术治疗肩胛骨折严重移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98例肩胛骨折严重移位患者,随机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传统Judet肩胛倒L后侧入路,观察组采用肩胛外侧缘入路直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肩胛骨外侧缘入路 直切口 肩胛骨骨折 严重移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肩胛骨折临床分类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肩胛骨折患者42例,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手术治疗)14例和对照组(保守治疗)28例,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8%和93.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和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分别为7.3±0.8分和8.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对肩胛骨折预后均较好,并发症少,若患者合并骨折伴严重移位,或存在漂浮肩情况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佳,保守治疗患者疼痛感明显高于手术治疗患者。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临床分类 治疗效果 评价
  • 简介:背景:如何在安全边界切除肩胛肿瘤并保留肩关节的良好功能是骨肿瘤医师需要面临的挑战。目的:评估改良肩胛置换治疗肩胛恶性肿瘤的临床适应证、手术要点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骨科运用改良肩胛置换治疗的25例肩胛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7-45岁,平均31.6岁。包括6例骨肉瘤,8例软骨肉瘤,6例骨髓瘤,2例尤文肉瘤,1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2例复发的软骨肉瘤。所有患者均为EnnekingIIb期,肿瘤范围均累及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肩胛带分区的S1、S2区。骨肉瘤、尤文肉瘤、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复发的软骨肉瘤患者术前、术后均行新辅助化疗。12例患者使用人工韧带重建关节囊,13例直接缝合重建关节囊。结果:随访时间18-72个月,平均48.5个月。3例患者死于肺转移。无局部复发。无感染、脱位、压迫性溃疡、切口愈合问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3-28分,平均25.5分;肩关节外展30°-70°,平均46°;前屈范围55°-80°,平均69.4°。结论:改良肩胛置换保肢保关节适用于治疗肩胛S1、S2区中度或低度恶性肿瘤,在注重关节囊、残留肩袖肌肉重建的情况下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肩关节功能。

  • 标签: 肩胛骨 骨肿瘤 保肢 肩胛骨切除 肩胛骨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肩胛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肩胛骨折合并锁骨骨折治疗的患者3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临床治疗结束后2个月辅导患者对肩关节机能进行物理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给予骨折部位进行切开手术,同时完成复位后利用钢板固定,手术后4周开始肩关节功能恢复训练;结果待所有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对32例患者进行专病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接受切开手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肩关节机能普遍恢复良好;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肩关节机能恢复程度各有不同,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骨折合并锁骨骨折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有助于患者及早进入物理恢复阶段,对肩关节快速有效的恢复灵活性和平稳性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 治疗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