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肥厚脑膜(HC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1月到2007年12月收治的经综合治疗的10例H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均于有效治疗后10d内病情逐渐出现改善,其中8例完全恢复正常,1例遗留左眼外展稍差,1例遗留经常轻度头痛。随访半年-2年,有2例复发1次,1例复发3次,此3例患者每次复发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尽早明确HCP诊断.应及时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菌素治疗,必要时可手术清除病灶,防止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综合治疗
  • 简介:患者男性,41岁。主因头痛1年,双侧下肢乏力、行走不稳20d,于2009年6月22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持续胀痛,以后枕部及顶部更为显著,无明显周期,时有加重而影响日常生活,站立位诱发,无其他明显加重或减轻症状的冈素,发作时不伴恶心、呕吐,无畏光、畏声及视物变形等症状与休征。

  • 标签: 脑膜炎 自身免疫疾病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厚脑膜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症状较单一,主要表现为慢性头痛,头部MRI示局部脑膜异常强化灶。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疗效显著。结论肥厚脑膜多以慢性头痛和多颅神经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是目前最重要的诊断手段。根据病因治疗是基本原则。

  • 标签: 肥厚性硬脑膜炎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10年8月2日我院门诊收治的1例特发性肥厚脑膜(Idiopathichypertrophicpachymeningitis,IHPM)病例的分析研究,熟悉IHPM的病因以便能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此病。

  • 标签: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 IHPM 临床分析
  • 简介:肥厚脑膜(hypertrophiccranialpachymeningitis,HCP)是一种以脑膜局限性或弥漫增厚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疾病,可累及颅底、大脑镰、小脑幕、静脉窦等多部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头痛、多颅神经损害和癫痫发作等.现报道1例经多次误诊的HCP病例,并综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HCP的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临床上提高对本病的正确诊断率.

  • 标签: 肥厚性硬脑膜炎 多颅神经损害 慢性头痛 正确诊断率 硬脑膜 弥漫性增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以血清免疫球蛋白(Ig)G4水平升高的肥厚脑膜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治疗的20例血清IgG4水平升高的肥厚脑膜患者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女9例、男11例,发病年龄(50.8±16.5)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90.0%(18/20)]、视力下降[35.0%(7/20)]、视物重影[25.0%(5/20)]、耳鸣[25.0%(5/20)]、发热[20.0%(4/20)]、癫痫[20.0%(4/20)]、眼睑下垂[15.0%(3/20)]、肢体无力[10.0%(2/20)]。所有患者头颅MR增强提示脑膜强化且血清中IgG4水平升高。结论以血清中IgG4升高的肥厚脑膜在磁共振成像的表现主要以累及脑膜为主,可有颅骨破坏及大脑皮层浸润损害。在临床怀疑为肥厚脑膜患者,建议完善血清IgG4检测,必要时可进一步病理学活检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脑膜炎 IgG4相关性肥厚性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点 IgG4相关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以眼科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特发性肥厚脑膜(IH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眼科住院治疗的8例IH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11~ 65岁,平均年龄(48.00±19.08)岁。病程30 d~ 7.5年,平均病程(17.00±30.08)个月。记录患者发病年龄、症状、体征。所有患者均行眼部检查、颅脑或眼眶MRI或CT检查,血常规、生化、肿瘤标记物、免疫学指标、乙肝、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同时行腰椎穿刺测颅压并检测脑脊液(CSF)相关指标。总结患者临床表现、颅脑或眼眶MRI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8例患者中,视力下降6例,视力下降伴复视1例,复视1例。双眼受累7例,单眼受累1例。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听力下降等。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1只眼,视盘苍白6只眼。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异常4例,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异常3例,免疫抗体阳性3例。CSF测量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可见蛋白升高。颅脑和(或)眼眶MRI及CT检查发现,视神经受累6例,动眼神经受累1例,累及海绵窦区2例。所有患者均行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2例患者复视完全缓解;7例患者联合疾病修饰治疗(DMT)预防炎症复发。所有患者经平均(26.63±16.55)个月的随访观察未见复发。结论IHP可因双眼先后或同时视力下降就诊于眼科。IHP患者易于合并头痛和其他颅神经麻痹症状。明确IHP诊断需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糖皮质激素早期治疗有效,但因IHP易进展及复发,应尽早联合DMT。

  • 标签: 脑膜炎 视力,低 复视 糖皮质激素类 疾病修饰治疗
  • 简介:摘要报告1例以分泌中耳炎为首发表现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肥厚脑膜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患者青年女性,分泌中耳炎后1个月出现头痛,头强化核磁提示弥漫肥厚脑膜,考虑免疫系统疾病,抗核抗体阴性、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升高、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升高,给予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有效,但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病情反复,故给予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病情控制稳定。以分泌中耳炎为首发表现的ANCA相关肥厚脑膜病例临床少见,目前尚缺乏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在临床工作中,中耳炎后头痛的病例往往会首先想到颅内感染,从而忽略免疫系统疾病,故特此报道该病例以引起耳鼻喉科医师的关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隐球菌脑膜是由隐球菌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严重的颅内压增高、脑实质损害为特征,起病隐匿。这种机会性感染常见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或其他免疫抑制情况,也见于少部分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全球HIV感染逐年减少的背景下,隐球菌脑膜仍然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死率居高不下。文中重点对隐球菌脑膜的易患人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进行介绍。

  • 标签: 隐球菌 脑膜炎 HIV 抗真菌药 颅内压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肉芽肿多血管炎(GPA)继发肥厚脑膜(HC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4—2018年收治的GPA继发HCP病例资料的特点。结果① GPA患者315例,19例继发HCP,占6.0%;②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19~64岁,中位年龄57岁。③神经系统表现:19例均有头痛,16例颅神经受累。受累部位:额部8例,颞部8例,颅底8例(鞍旁4例,其中海绵窦3例,眶尖2例),小脑幕6例,大脑镰2例,顶部1例,枕部1例,1例合并膜炎。④系统表现:发热10例,体质量下降8例,肺部受累4例,肾脏受累3例,16例鼻窦炎,10例中耳炎,16例局限型GPA。⑤ 15例ANCA抗体阳性,8例蛋白酶3(PR3)-ANCA阳性,6例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⑥ 16例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力9例升高、5例正常、2例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10例。⑦ 15例(78.9%)伯明翰系统血管炎评分(BVAS)>15分。⑧ 19例均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12例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2例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氨蝶呤),19例病情均缓解。结论HCP是GPA少见且严重的表现,主要表现为颅高压和颅神经受累,多见于局限型GPA患者,常伴有全身疾病的活动,需积极治疗。

  • 标签: 血管炎,中枢神经系统 肥厚性硬脑膜炎
  • 简介:自打墙角那树泡桐开花起,雨天便统治了这一带。潮湿的雾水终日在河面萦绕。也许更远的陌生之地没有雨。她能想到最远的地方就是二十里地远的尖庄镇。那里有汽车通往更远的地方:县城或者省城。但这些超出她想象之外。眼下,她只能将想象定格在尖庄。那里有唯一的一条柏油马路贯穿整个集镇,两旁的房屋大多装上了蓝色的铝合金玻璃窗。晴天的时候,蓝色玻璃能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她猜不出是些什么人住在里头。

  • 标签: 蓝色 脑膜炎 铝合金 想象 玻璃
  • 简介:报道误诊为结核脑膜的隐球菌脑膜1例。患者女性,49岁,间歇头痛、低热,伴视力、听力进行下降3个月余,诊断为结核脑膜,行抗结核治疗1个月余。3d前患者体温骤升至39.4℃,伴剧烈头痛,呕吐。脑脊液真菌培养为隐球菌,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滴度1∶80。诊断:隐球菌脑膜。经抗真菌治疗半年后,患者一般情况好转,脑脊液病原学结果阴性。

  • 标签: 隐球菌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误诊
  • 简介:摘要结核脑膜(简称结脑)是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血管及部分脑实质病变的疾病。结核脑膜在我国仍为常见病。由于病变所在部位及病理变化,致使结脑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是一严重的结核病。结脑的发病率与整个结核病的发病情况有关。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发病率有所不同。总的特点为儿童发病高于成年人,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结核脑膜与隐球菌脑膜的症状、体征及脑脊液的化验检查的对比,分析结脑与隐脑在临床上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对比分析两种脑膜的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检验结果等的改变。结果两种脑膜都有头痛呕吐等症状,但隐脑以进行、顽固的高颅压为特点。结脑的颈强直,病理反射,肢体瘫痪变现更为明显。结脑脑脊液的细胞数及蛋白质要明显高于隐脑组,糖的含量要低于隐脑组。两种脑膜各自的神经影像学表现还有不同之处。结论两种脑膜的确诊需要病原学的检测,但症状体征及脑脊液的化验检查、神经影像学特点在鉴别诊断中也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 影像学
  • 简介:病例报告患者男,59岁,间断头痛1年余。无明显恶心、呕吐及其他自觉症状。近1月来四肢麻木、无力,以双下肢明显,行走费力。神经系统检查:颈2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四肢肌力减退,以下肢明显。肌张力增高。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n征、Babinski征(+)。血常规、血沉检查均正常。腰穿压力、脑脊液常

  • 标签: 肥厚性硬脊膜炎 病例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结核脑膜(TBM)是神经科最严重的致死性疾病之一。TB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脑脊液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TBM诊断的“金标准”,但敏感度不佳。随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TBM的早期诊断取得了重大进展。TBM的最佳治疗方案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文中对TBM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概述,为临床提供指导。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