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胫骨骨缺损肢体畸形患者,研究使用大博医疗单边轨道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19.2—2021.2实施大博医疗单边轨道系统来完成治疗的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一共41人,在本研究中,要对病人的耐受以及软组织张力等产生的反应等进行有效观察。结果:在术后阶段,一共有5人引起了钉道感染,一共16人存在着牵拉区域产生疼痛的情况,另有6人存在着足下垂的情况;在骨愈合后,降外固定架拆除并且有所改善,一共12人产生了轴向偏移的情况,对外固定架实施有效调整,并对骨延长速度加以合理地矫正。结论:针对胫骨骨缺损的患者,本文实施该类治疗手段后,能够收到较好的成效,然而,仍然应该注重避免轴向偏移的出现。

  • 标签: 单边轨道系统 胫骨骨缺损 肢体短缩伴成角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伊里扎洛夫)技术治疗胫骨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Ilizarov技术治疗的16例胫骨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20~61岁,下肢4.0~14.0 cm,治疗时间2~19个月。术后随访11~26个月,统计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愈合所需时间平均5.0个月。骨延伸时间平均53.6 d;骨痂矿化所需时间平均118.9 d。16例患者中临床疗效优12例,良4例;肢体功能优11例,良5例。结论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畸形有利于患肢长度延伸,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愈合。

  • 标签: 胫骨 短缩畸形 Ilizarov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单边轨道式外固定架双平面截骨一期矫正儿童股骨远端骨骺损伤后遗下肢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采用单边轨道式外固定架,一期于股骨远端截骨即时矫形、股骨中上段截骨缓慢牵张延长治疗的5例股骨远端骨骺损伤后遗下肢畸形的患儿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13.6岁(10~17岁),平均5.1 cm(3.9~6.5 cm),股骨远端平均24.9°(17.0°~30.5°)。测量并分析患肢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股骨远端外侧机械轴夹角(mLDFA)、股骨远端后侧机械轴夹角(mPDFA)、机械轴偏移(MAD)、膝关节活动范围及双下肢长度。结果5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15~32个月)。所有患儿下肢机械轴线恢复满意,mLDFA,mPDFA,MAD均恢复至正常范围,肢体长度均达到术前计划,平均延长5.6 cm(3.9~8.0 cm),平均愈合指数为35.6 d/cm(29.0~45.0 d/cm),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牵张区骨痂及截骨端均愈合良好。牵张期结束时,所有患儿屈膝活动度基本达到90°,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膝关节活动正常。所有患儿无血管、神经损伤,无髋、膝关节脱位,无去架后再骨折、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单边轨道式外固定架双平面截骨一期矫正股骨远端骨骺损伤后遗下肢畸形安全、可行,避免了多次手术,提高了患儿治疗期间的舒适度。

  • 标签: 外固定器 骨骺损伤 短缩/成角畸形 牵张成骨 畸形矫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骨斜行截骨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15例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背倾或掌倾畸形角度小于20°),均单纯采用尺骨斜行截骨术。记录术前、术后尺骨的变异程度,并比较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患侧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手部握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Mayo评分。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50个月,平均28.4个月。术后X线片示尺骨截骨部位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9~13周,平均11.5周,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骨板断裂、螺钉松动。术后尺骨平均缩短5.6 mm。末次随访时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VAS评分及Mayo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尺骨斜行截骨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背倾或掌倾畸形角度小于20°),可以明显减轻腕关节疼痛,改善腕关节的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桡骨骨折 尺骨截骨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李佳琪,女性,13岁,汉族,未婚,患者于7年前不幸车祸伤及右大腿,软组织损伤严重,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后患侧下肢发育不等长,明显于健侧,走路陂行,右下肢关节活动尚可。右大腿外伤后大面积植皮瘢痕,站立位身体向患侧倾斜,膝关节外翻畸形20度,大腿长度于健侧8cm,髋膝关节活动无障碍。末梢感觉和循环存在。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短缩畸形 固定治疗 固定架 膝关节活动 护理
  • 简介:随着膝部肿瘤患者的增加和假体置换后寿命的延长,肿瘤型膝关节假体远期并发症随之增加。假体松动、下沉并骨折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于2011年收治1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20年股骨干皮质穿孔伴同侧下肢严重畸形的患者,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短缩畸形 肿瘤型 股骨干 穿孔 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肢体畸形超声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2763例中孕期胎儿进行产科常规超声及系统超声检查,观察超声检查检出率。结果12763例受检胎儿中共发现肢体异常24例,漏诊5例,肢体畸形检出率为82.75%(24/29);经引产、生后随访及病理分析,检出畸形者准确率达100%。结论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测法检查中孕期胎儿肢体,可以显著提高肢体畸形检出率,有效阻止肢体畸形儿出生,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

  • 标签: 胎儿 肢体畸形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在孕妇产前应用B超技术对胎儿的骨骼肢体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对胎儿骨骼肢体畸形情况的临床检出率来判断该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从2013年8月到2016年11月之间收诊的33例胎儿骨骼肢体畸形的妊娠妇女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相关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和研究,由此来判断产前B超检查和产后胎儿的临床表现以及X线片对于胎儿骨骼肢体发育情况的诊断效果。结果所检测出的33例骨骼肢体存在畸形的胎儿在引产或者分娩之后都通过X线技术或者相关的病理解剖等方法得到了确认和证实,这些胎儿中又25名胎儿存有软骨发育不全的情况,另外8名胎儿都是骨发育不全。在应用产前B超检查的过程中对于软骨发育不全的胎儿检测率为80%,而对成骨发育不全症状检出率达到100%。结论在对胎儿的骨骼肢体畸形应用产前B超技术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检出率,该方法是当前降低畸形胎儿出生率众多方法中的首选方法。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畸形的治疗原则、方法、材料选择和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行鼻翼软骨缝合技术者208例,鼻小柱支撑移植192例,帽子状鼻尖移植者168例,鼻尖盾形移植32例,隆鼻根及鼻背200例,鼻中隔延伸移植者187例,耳廓复合组织移植16例。结果除3例患者仍嫌长度不足,2例出现鼻孔不对称,鼻小柱歪斜,1例鼻尖突出度不足,1例感染,取出移植物后6月,再次手术纠正外,其余病人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合理使用软骨移植技术和缝合技术,根据解剖病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短鼻鼻小柱支撑移植 鼻中隔延伸移植 鼻尖帽子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肢体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三维超声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孕期(18周-28周)胎儿肢体用连续顺序追踪法进行超声筛查,并与引产或产后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引产或产后胎儿肢体畸形共19例,产前超声共诊断胎儿肢体畸形17例,主要分为足内翻7例,四肢骨短小4例,肢体缺如3例,长骨弯曲3例,漏诊并指1例、多趾1例。结论胎儿肢体畸形种类繁多,超声检查具有多次、可重复性,是产前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首选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胎儿 超声 肢体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伴有下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对52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9.5岁(47~8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后经保守治疗(19例),内固定治疗(33例)。术前拍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及CT,测量髋关节偏心距、旋转中心、髋臼值和股骨假体大小、颈长和截骨位置;术后1、3、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均复查并拍X线片了解假体位置及骨长入状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术后患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3.5年(6~54个月),无死亡病例,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无术后关节脱位及坐骨神经损伤,无假体周围骨折,无假体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38.5±2.3)分,术后(92.7±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肢体长度差:术前1.5~4.5cm,术后0.5~1.0cm。术前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外旋)为(43.7±4.6)°,术后为(192.3±5.7)°。术后48例患者髋关节无疼痛,3例患者为轻度疼痛,1例患者大腿外侧及膝关节疼痛,无需药物止痛,日常生活无影响。结论生物型髋关节假体能有效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恢复下肢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6年4月接受检查的183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行产前系统或常规超声检查,除相应要求的项目外,对胎儿肢体的形态、结构、姿势及运动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超声共检出38例胎儿肢体畸形,其中包括上肢畸形16例和下肢畸形22例,以足内翻、对称性四肢短小、畸形手、多指等为常见;漏诊3例。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肢体畸形的临床诊断能够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在临床中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前 超声诊断 胎儿肢体畸形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