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人体内的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分布,各菌间形成一种生态平衡。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肠菌之间失衡,则为肠道菌群失调。本文收集近五年以来临床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中医处方配伍进行总结。

  • 标签: 中药 肠道菌群失调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可直接引起人类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变化,进而直接参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多种代谢不良性疾病发生与发展。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慢性疾病,但临床发病缓慢,其机理尚无定论。本文概述了目前有关2型糖尿病(T2DM)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并总结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9月于我院ICU接受治疗的160例脓毒血症患者,收集粪便测定肠道菌群分布、浓度情况,予以对症治疗后随访10d观察患者谵妄情况,并分别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分析ICU脓毒血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实际入院顺序将本院收治的70例肠道菌群失调患儿依次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时间范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单组患儿例数为35例。两组均统一接受常规用药干预,在此前提下,为观察组联合开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接受治疗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指标。 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分泌型IgA、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指标数值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肠鸣音发生时间(10.47±2.90h)、恢复排气时间(25.64±3.45h)及腹痛缓解时间(30.74±3.79h)均更短(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分泌型IgA指标数值均更高,其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指标数值均更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分泌型IgA指标数值(1.57±0.34g/L)更高,其C反应蛋白(7.79±0.79mg/L)及白细胞介素-6指标数值(76.49±13.16ng/L)均更低(P<0.05)。 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在肠道菌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在促进患儿肠道功能恢复的同时,明显改善其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功能 免疫水平
  • 简介:摘要菌群失调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肠道菌群与结肠癌,口腔菌群与口腔肿瘤。肺癌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来研究发现下呼吸道菌群可能通过改变肺部炎症、免疫、代谢微环境等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本综述就下呼吸道菌群失调与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近年研究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探索肺癌诊治新策略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肺肿瘤 呼吸道感染 细菌感染和真菌病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嗜热链球菌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患者72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嗜热链球菌治疗,研究组采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嗜热链球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激素水平、粪便检查、结肠镜检查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35/36),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P<0.05。治疗后,两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生长抑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B/E)值均较治疗前升高,真菌感染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B/E值高于对照组,真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镜检评分为(0.85±0.14)分,低于对照组的(1.65±0.29)分,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比2.78%(1/36)]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嗜热链球菌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疗效较佳,可改善患者胃肠激素的分泌。

  • 标签: 腹泻 肠道菌群失调 参苓白术颗粒 嗜热链球菌 疗效 胃肠激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肠道术后患者肠道排气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胃肠道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当中,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 肠道术后患者 肠道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道手术患者行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其术后肠道排气情况的影响。方法:于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资料中随机选择100例并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50例/组,常规组行一般性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接受不同方式的护理后,干预组患者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均早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提示研究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 肠道手术 肠鸣音 肠道排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68岁男性溃疡性结肠炎重度活动期患者使用激素冲击治疗后出现睡眠障碍,给予右佐匹克隆3 mg口服、1次/每晚以改善睡眠。用药次日,患者出现头晕、行走时头部下垂、身体歪斜等共济失调症状。患者既往有帕金森综合征病史,服用多巴丝肼疗效明显。怀疑为多巴丝肼引起的运动障碍,停用该药并予对症治疗3 d,患者症状未改善。请神经内科医师会诊,诊断为共济失调,怀疑与右佐匹克隆有关。停用右佐匹克隆4 d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出院前患者恢复应用多巴丝肼,上述共济失调症状未再出现。

  • 标签: 催眠药和镇静药 共济失调 运动障碍,药物性 右佐匹克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水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形成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多个系统的疾病。现有的腹水病因和分类中,主要以心源性腹水、肝源性腹水、肾源性腹水等为主。单就消化系统而言,不同消化系统器官疾病也会因为不同的病理机制产生不同性质的腹水。因此,腹水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仍是临床一大难点。目前腹水相关肠道疾病的总结较少,笔者通过回顾现有文献和资料,对与腹水相关的原发于肠道的疾病和累及肠道的全身性疾病进行总结,以此为消化内科医师对腹水相关肠道疾病的诊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腹水 肠道疾病 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时代变化太快,我们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首当其冲的便是我们的教育问题。当下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是几代人共同努力创造的结晶,它对于让人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课堂上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搞小动作,学习困难,身体不协调不够灵活,多动等等。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感觉统合失调”。这类问题有些严重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那我们对这些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的干预矫正上有什么好的策略呢?这就是本文要跟大家一起探讨的问题。

  • 标签: 感觉统合失调 干预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管理在防治胸腰椎骨折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肠道管理小组全程管理,比较两组便秘、腹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便秘、腹胀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管理可有效的防治胸腰椎骨折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减轻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道管理 胸腰椎骨折 胃肠道功能紊乱 专科小组
  • 简介:摘要针灸治疗共济失调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目前针对共济失调的针刺选穴,以头枕部腧穴为多,因枕区为小脑在头皮的解剖投影区,故认为针刺该区可激发小脑功能,促进小脑神经细胞的恢复,从而改善临床症状。针刺多以丛刺或排刺为主,旨在集中和增强局部能量的转化,增加单位面积刺激量,激发经气,发挥更好的疗效。针刺亦常联合艾灸、中药及康复训练等进行综合治疗。以近5年的文献为据,总结归纳共济失调的针灸治疗方法及联系,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 标签: 共济失调 针刺疗法 艾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注意力缺陷儿童虽然智力发育基本正常,但是由于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参与事件的能力相对较差。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来看,儿童注意力缺陷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而主要原因则是大脑对作用于人体的各种感觉的整合功能不良,即感觉统合失调。结合我国幼儿教育来看,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无法正常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干预缓解儿童注意力缺陷是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 标签: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