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微滤技术分离检验人血中脱落上皮细胞的新方法。方法选用微孔滤膜并构建细胞分离过滤平台,优化过滤参数;制备15组混合细胞悬液,每组包含2个等比例混合的样本,1个进行常规DNA检验,另1个经过滤平台过滤,取滤膜作DNA检验,对比两者的STR分型结果,评判过滤平台的细胞分离效果。结果当流量为250mL/h、滤膜孔径30μm时,白细胞滤除率可达90%以上,而脱落上皮细胞截留率不低于70%;对15组混合细胞悬液经分离检验,14组获得预期结果。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人血中脱落上皮细胞的分离检验,能够改善此类检材中目的细胞的STR分型结果,为刑事案件中血迹浸染的烟蒂等混合生物检材的细胞分离检验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标签: 微孔滤膜 细胞分离 DNA检验 混合生物检材
  • 简介:同时在组织发育的形态结构形成过程中需要细胞粘附动态变化的参与,  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在组织形态结构的形成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钙粘附分子是表皮细胞中小带粘附连接的主要粘附受体

  • 标签: 上皮细胞组织 粘附分子上皮细胞 组织形成
  • 简介:摘要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主要感染先天免疫细胞。Mtb和先天免疫细胞早期相互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就Mtb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先天免疫细胞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 结核病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 (Mtb)引起的,主要感染先天免疫细胞。 Mtb和先天免疫细胞早期相互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就 Mtb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先天免疫细胞 免疫应答
  • 简介: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多种凋亡基因、侵袭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选取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各39例。米非司酮组采用米非司酮+手术治疗,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侵袭基因、凋亡基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米非司酮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β-catenin、GSK3β、uPA、NF-κBp65、OPN等侵袭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Smac、Bax、Fas等促凋亡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c-IAP1、Bcl-2、Livin、Id-1等凋亡抑制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够影响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多种侵袭、凋亡基因的表达,可下调侵袭基因的表达,抑制侵袭;上调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以及下调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腺上皮细胞 凋亡基因 侵袭基因
  • 简介:发现IBD患者IL-1ra/IL-1比值显著下降(P<0.01),发现IL-10能使IBD患者已下降的IL-1ra/IL-1比值恢复正常,etal.IL-4inhibitstheexpressionofIL-8fromstimulatedhumanmonocytes.JImmunol

  • 标签: 性细胞因子 抗炎 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上皮化生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52例胃黏膜上皮化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使用内镜诊断肠上皮化生的表现特点,并比较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以及观察内镜诊断的准确率与上皮化生程度、分型的关系。结果52例胃黏膜上皮化生患者中,有40例经病理活检证实,内镜诊断准确率为76.92%;重度胃黏膜上皮化生的内镜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中、轻度,III型胃黏膜上皮化生的内镜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II型和I型(p值<0.05)。结论胃黏膜上皮化生形态特点是内镜诊断肠上皮化生的最主要特征,且胃黏膜上皮化生程度与分型与内镜诊断准确率呈正相关。

  • 标签: 病理诊断 内镜诊断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Ⅱ型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诊疗过程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因腹痛行手术病理活检确诊,先后行两次化疗,最后疾病进展,累系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放弃治疗出院。结论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为少见的恶性淋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差,尚无统一治疗方案,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 标签: T细胞淋巴瘤 肠病相关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表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2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骨转移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n=30)和无骨转移组(n=240)。于术前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样本,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捕获外周血CTC,采用流式细胞仪对CTC和CTCEMT表型进行鉴定;比较两组患者的CTC检出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影响因素及CTCEMT表型分子标志物TWIST和viment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骨转移组中CTC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患者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WIST阳性表达、vimentin阳性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组中TWIST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5,P﹤0.05)。结论术前乳腺癌外周血CTCEMT表型分子标志物TWIST和vimentin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有关,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早期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骨转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目的:探讨lncRNA-HOTTIP在低氧诱导人舌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正常氧(20%O2)或低氧(1%O2)状态下培养舌鳞癌SCC9、CAL27细胞48h,实时定量PCR检测lncRNA-HOTTIP与HIF-1α的表达水平;通过小干扰RNA(Si-HIF1α)转染舌鳞癌细胞,检测HIF-1α敲低后lncRNA-HOTTIP的表达变化;进一步通过小干扰RNA(Si-HOTTIP)转染舌鳞癌细胞,验证敲低lncRNA-HOTTIP后E-cadherin、Fibronectin与Vimentin的蛋白和mRNA水平,以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舌鳞癌细胞SCC9、CAL27在低氧培养48h后,lncRNA-HOTTIP与HIF-1α均显著升高;Si-HIF1α转染SCC9、CAL27并于低氧培养后,HIF-1α水平显著降低,lncRNA-HOTTIP表达下降。Si-HOTTIP转染SCC9、CAL27并在低氧培养后,lncRNA-HOTTIP水平降低,间质标志蛋白Vimentin和Fibronectin在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降低,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表达升高,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结论:低氧可通过上调HIF-1α并激活lncRNA-HOTTIP表达,进而促进人舌鳞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及转移。

  • 标签: 低氧 舌鳞状细胞癌 上皮-间质转化 HOXA末端转录本反义RNA 低氧诱导因子1Α
  • 简介:对于吃这件事,首先我不应该说“吃”,因为这个词是地球的原生词汇。在其他的星球,生命体内部的能量配比要素本身就是达标并且持恒的,居民只需要通过某种转化方式就能达成心愿。我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行动论,我不是一个科学家,但是受地球上那些老学究们的影响,我还是沾染了他们的习气,我比较考究我的用词。

  • 标签: 转化方式 “吃” 生命体 科学家 地球 心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无痛镜下治疗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我院息肉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患者的选取时间为 2017 年 9 月—— 2018 年 9 月,本研究共选取患者 100 例,给予其高频电凝电切息肉术检查,保证其在无痛的情况下就进行检查治疗,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圈套器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对症治疗,患者均得以痊愈,痊愈率到达 100% ,无穿孔,出血等问题发生。 结论: 针对息肉患者,给予其静脉麻醉的情况下,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息肉术检查,其对应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 标签: 无痛肠镜 肠息肉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吴永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旺苍县人民医院吴永明肠镜直径大约1cm,本身细长可弯曲,属于一种医学仪器。肠镜可通过肛门直接进入到直肠内,抵达大肠位置,医生借助肠镜可观察到结肠情况与大肠情况。肠镜是我们医者用以检查肠内病变的诊断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内和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诊的1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依照双盲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外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早期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ALB、BUN、ALT、GLU、PA、H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外营养支持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指标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值得应用。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高血压脑出血 大骨瓣开颅
  • 简介:3.2 治疗结果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39例,治疗组39例,3.2.2 两组治愈患者1年后随访结果 治疗组随访治愈患者32例

  • 标签: 安肠 拟安 易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