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72例用输尿管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采取术前饮食、心理护理、术后常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发热、消化道反应、窦道穿孔、胆道出血、黄疸或急性胰腺炎等,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72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24例,72例均恢复良好出院。

  • 标签: 输尿管镜弹道碎石 肝外胆管残石 护理
  • 简介:<正>结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228例的经验,探讨纤胆镜在治疗内结石中的困难和对策。临床资料男103例,女125例;年龄17~81岁。经T管窦道进镜取208例,经左管引流窦道进镜取5例,经胆肠吻合皮下盲拌造口瘘道进镜取15例。疗效以经纤眼镜、T管造影证实无结石为取净。残余结石在内Ⅰ~Ⅳ级管分市和治疗效果如下:Ⅰ级13例

  • 标签: 纤维胆道镜 胆管残石 纤胆镜 取石网 困难和对策 肝内胆管
  • 简介:胆管结石手术后约50%患者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1],如经窦道纤维胆道镜检查取胆管狭窄扩张以清除内残余结石等,其结石清除率可达94%以上^[2,3]。2002年8月至2007年8月,本院手术室应用纤维胆道镜经窦道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645例,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纤维胆道镜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术(EST)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胆管结石方面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了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ERCP和EST取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结石除净率为96%,对照组结石除净率为9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为2%,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率为12%;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为(7.45±1.56)d,对照组的住院时长为(16.46±3.53)d,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和EST取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更加理想,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更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ERCP和EST取石术 肝外胆管结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取出方法。方法 用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院内医治的 68 例胆管结石患者,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两组, 38 例参照组用胆总管切开取术 + 体外冲击波处理术后, 30 例观察组用段病变切除术 + 胆道镜 T 管瘘道网篮处理术后,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 。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临床疗效比 观察组 差; 参照组并发症比 观察组 多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胆总管切开取基础上用段病变切除术 + 胆道镜 T 管瘘道网篮处理术后能保障胆管结石疗效和提高术后取出效果,治疗更安全,应推广。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术后残石 胆总管切开手术
  • 简介:摘要胆石症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资料显示自然人群普查占2.36%~9.42%,其中胆管结石占31.1%。现统计我院10年来成功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治疗胆管结石18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肝外胆管结石 腹腔镜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去除结石、解除梗阻、保证胆流通畅。

  • 标签: 肝外胆管结石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左叶切除联合术中经胆管行胆道镜探查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的4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将这40例患者分为行单一左叶切除术的20例对照组和行左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治疗的20例观察组两组;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两项手术指标和近期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率为5%,比对照组20%的率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比对照组75%的优良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左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进行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比单一行左叶切除术的率低,优良率高,同时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和延长手术时间,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左肝外叶切除术 胆道镜 肝胆管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中段胆管癌在胆管癌分类中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05年诊治的402例门部胆管癌、85例中段胆管癌、76例下段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门部、中段、下段胆管癌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7.8%(102/367)、51.3%(38/74)、59.2%(45/76),手术并发症分别为36.1%(132/366)、9.5%(7/74)、32.8%(25/76),根治性切除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34/102)、44.7%(17/38)、28.9%(13/45)。结论中段胆管癌除了手术切除率低于下段胆管,手术的并发症、手术的选择以及预后均好于其余两类。

  • 标签: 胆道肿瘤 肝门部 中段 下段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胆管癌的超声诊断。方法根据患者进行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胆管癌早期无特征性症状,临床上多以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黄疸就诊,可伴腹胀、纳差、皮肤瘙痒、消瘦等症状。胆管腔内发现实性肿块时,诊断较容易。肿块不明显时,需结合多种声像表现,并应仔细观察胆管阻塞端及周围血管改变。

  • 标签: 肝外胆管癌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的发展方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病人易接受的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技术的成熟,微创治疗胆管结石的理念逐渐为胆道外科医生和患者接受。本文就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外胆管结石微创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术对于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共计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中显著例数23例,有效例数11例,无效例数1例,有效率97.1%;对照组中显著例数11例,有效例数18例,无效6例,有效率82.9%。治疗组患者中1例发生胆漏;对照组中4例发生结石残留,2例发生切口感染。比较发现治疗组在并发症发生以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段切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术种。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 标签: 肝段切除术 胆管切开取石术 肝内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胆管结石中,叶切除+胆道镜取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1例,分析叶切除+胆道镜取的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观察组较短/低(P<0.05);术后两组血清水平相比,观察组白蛋白水平上升,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下降(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总发生率观察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左胆管结石患者中,叶切除联合胆道镜,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左肝内胆管结石 胆道镜 肝左外叶切除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胆管成像在胆管疾病的影像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和/或其他影像学证实的胆管疾病患者37例,回顾分析其常规MRI及MRCP影像。结果MRCP显示胰胆管的解剖结构清晰;胆管病变的定位和梗阻程度诊断准确率100%;恶性梗阻病变定性准确率85.7%。结论MRCP能够清晰显示胰胆管的解剖和病理变化,结合原始图像分析,可提高胆管疾病诊断水平。

  • 标签: 磁共振 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结石B超诊断的技巧和诊断的符合率。方法选取胆管结石合并胆管扩张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39例采用常规的B超诊断操作,观察组患者39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加压探查、饮水、脂餐、胃肠准备等操作技巧。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使用B超诊断胆管结石时使用探头加压扫查、脂餐、饮水、胃肠准备等能够显著提升诊断的符合率。

  • 标签: 肝外胆管结石 B超诊断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本院80例胆管结石患者,时间:2020年08月-2021年08月,80例患者均开展超声检查,并开展回顾性分析,评估应用效果。结果 从结石位置分析,80例患者中,有35例上段结石,占比43.75%,45例下段结石,占比56.55%,从结石类型分析,多发性结石46例,占比57.50%,泥沙样结石36例,占比42.50%,可见,胆管结石以下段最为常见,多发性结石多见,但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特点以强回声为主,后方有阴影,存在远端胆管扩张,结石回声与管壁之间存在无回声缝隙。结论 超声检查应用价值较高,可明确胆管结石具体位置、数量及大小,明确结石类型,同时还具有检查效率高、安全无创、操作简单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影像特点 肝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段切除术与胆管切开取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胆管结石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胆管切开取术,观察组采用段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短,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要优于胆管切开取术,并且不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 标签: 肝段切除术 胆管切开取石术 肝内胆管结石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管结石患者诊断准确度的影响。方法抽取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疑似胆管结石患者57例,均行MRCP检查及CT检查。统计MRCP及腹部CT检查结果;比较MRCP及腹部CT检查诊断效能,包括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比较MRCP、腹部CT检查对不同直径结石的检出情况,以及MRCP、腹部CT检查胆管结石的影像学分析。结果以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57例疑似胆管结石患者共检出阳性34例,阴性23例;MRCP检查检出阳性34例,阴性23例;腹部CT检查检出阳性29例,阴性28例。MRCP诊断胆管结石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腹部CT检查,漏诊率低于腹部CT检查(P<0.05)。MRCP检查长径<9 mm的胆管结石检出率(90.48%,19/21)高于腹部CT检查(52.38%,11/21),P<0.05。腹部CT检查:胆总管表现为高密度影,其中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28例,增厚环形强化29例;误诊的3例患者中2例为内结石,1例无结石;漏诊的8例患者均为泥沙样结石,结石长径仅1例为9 mm,其余均<5 mm。MRCP检查:胆总管内表现为充盈缺损,远端表现为杯口状,胆汁周围环绕高信号,较小结石表现为条状或点状;1例漏诊患者为泥沙样结石,直径<5 mm;1例误诊患者为胆管结石。结论MRCP检查应用于胆管结石患者,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降低漏诊率,可为临床提供详细信息,对手术方案制定有指导作用。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腹部CT检查 肝外胆管结石 诊断效能 影像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