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9-2019年失智症护理研究的热点,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Biosis Previews、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词为"dementia"、"Alzheimers disease",检索时间范围为2009-2019年,类别选项限定为护理。结果共检索到2 883条文献记录,提取含关键词信息的文献共计2 560条。统计得出高频(≥85次)关键词38个,占总频次累计百分比为35.39%。共词聚类分析得到5个研究热点:失智症照护模式和管理、失智症疾病管理、失智症风险管理、失智症症状管理、失智症末期照护。结论近10年来失智症相关护理研究集中探索了护理实践在失智症照护、干预、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为拓展失智症领域的护理实践和科研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失智症 护理研究 共词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18年我国亚健康研究的热点,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亚健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以2001年1月—2019年4月期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亚健康研究论文中的关键词为研究对象,以共词聚类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Excel、IBM SPSS 22.0、中医药数据关联分析平台软件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到相关文献408篇,截取高频关键词38个。共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近18年国内亚健康形成了3个研究热点:亚健康量表的研制、亚健康现患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亚健康疾病及其干预方法的研究。结论现阶段亚健康相关研究已较为成熟,形成了3个较为稳定的研究热点,然而在今后的研究中,亚健康量表研制方面应将调查人群的广泛适用以及调查内容的多维全面纳入考虑,加强对同一地区不同人群的纵向比较以及同一人群不同地区的横向比较,深入挖掘、试验更多有效的亚健康干预措施。

  • 标签: 聚类分析 亚健康 共词分析 热点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宁疗护的研究热点,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收录的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发表的与安宁疗护相关文献,以文献中的关键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Bicomb、SPSS 23.0软件对其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 766篇,截取高频关键词46个,通过共词聚类分析总结出安宁疗护的7个热点:绝症晚期患者对安宁疗护的需求和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照护者的心理状况和获得的社会支持;安宁疗护模式的升级;预先指示和预立医疗计划的推广实施;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知信行的调查和相关培训;安宁疗护转诊和治疗的最佳时间;安宁疗护中的疼痛管理。结论近年来安宁疗护受到持续关注,但我国研究相对较少;通过高频主题词聚类分析,了解到国际上安宁疗护的研究热点,以供国内安宁疗护研究者参考。

  • 标签: 安宁疗护 临终关怀 舒缓医疗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社会志愿团队养老照护师资培训需求的层次与潜在类别,为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3月至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江苏省13个市100个红十字养老照护社会志愿团队的224名养老照护师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对象培训需求及养老照护知识知晓情况;共发放问卷224份,回收有效问卷20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4%。采用SPSS 21.0和Latent GOLD 5.1软件进行描述分析、层次聚类与潜在类别分析。结果养老照护师资对于老年人心理照护、老年人志愿服务和老年人康乐活动等知识与技能中"非常需要"的人数分别为196、196和193例,比例分别为94.7%、94.7%和93.2%。聚类分析显示,培训需求可分为老年人生活照护知识与技能、医疗保健知识与技能、心理护理知识与技能和精神慰藉知识与技能四大类;潜在类别分析结果显示,养老照护师资基于培训需求的不同可分为整体知识与技能高需求组、整体知识与技能部分需求组和医疗保健与心理照护知识与技能高需求组,三个模型对应的潜在概率分别为80.2%、13.0%、6.8%。结论社会志愿团队养老照护师资的培训应重视老年人精神慰藉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培训方案的设置应以师资成员多层次、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满足养老照护师资对自身发展的需要。

  • 标签: 养老照护 社会志愿团队 需求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5年外固定护理研究热点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外固定护理实践和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2015年8月—2020年7月发表的外固定护理相关文献,利用书目信息数据挖掘系统软件和图形聚类工具包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20篇,其中英文文献318篇,中文文献402篇。提取频次≥23次的英文高频词25个,频次≥25次的中文高频词17个。聚类分析后获得2个英文研究热点,分别为护理研究中的信息获取与应用、外固定术后功能恢复;获得5个中文研究热点,分别为针道感染的预防、系统化护理对外固定患者的护理效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骨缺损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不同部位骨折的康复护理。结论可借助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对外固定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并通过标准化流程和出台针对不同部位外固定的护理指南,规范外固定护理流程。同时,需注重外固定患者在术后的功能恢复,以提高外固定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骨科 外固定 文献计量学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近5年国内外围产期抑郁研究的热点及差异,为我国围产期抑郁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方法检索万方、Pubmed数据库,纳入2015—2019年发表的有关围产期抑郁的国内外文献,使用Bicomb 2.0书目共现分析系统、gCLUTO软件进行词频分析及双向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英文文献2 616篇、中文文献1 074篇,截取35个英文和20个中文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英文文献聚类分为5个主题:围产期抑郁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围产期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围产期抑郁的病因学研究,围产期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干预措施研究,围产期抑郁的早期筛查;中文文献聚类分为:社会支持干预对围产期孕妇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围产期抑郁的影响因素,心理干预对围产期孕产妇不良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孕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结论加强对产前抑郁的探讨,增加对围产期抑郁女性子代的长期随访研究,开发完善包含多因素、多维度的围产期抑郁危险因素评估工具,构建全方位管理模式可以成为近期我国围产期抑郁研究的探索方向。

  • 标签: 抑郁 围产期 文献计量学 词频分析 聚类分析 研究热点
  • 简介:摘要目的从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角度,探索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可能的不同分型,有针对性地提出疾病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对307例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的一般特征及自我管理水平。结果307例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分为3种类型:Ⅰ类消极不作为型,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缺乏健康管理自主性,存在消极情绪;Ⅱ类乐观自主型,患者疾病知识储备充分,能够进行有效心理调适,主动参与疾病管理;Ⅲ类盲目实践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来指导正确的自我管理行为。三类患者的透析龄、健教次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聚类分析,从自我管理的角度明确不同亚型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特征,甄别不同类型患者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支持与指导,进一步完善患者自我管理的措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 自我管理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探讨儿童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及证型分布。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5年10月-2022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脑病专科门诊183例3~18岁难治性抽动障碍患儿,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和IBM 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频数描述性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该病临床特点及证型分布。结果183例难治性抽动障碍患儿的中医症状聚类为6类,得到5类证型,其中类脾虚肝旺夹湿证占比最大(27.32%),后依次为类痰火扰神证(21.31%)、类风热犯肺证(18.03%)、类痰气交阻证(17.49%)、类阴虚夹湿证(15.85%)。结论通过对本院儿童脑病专科门诊难治性抽动障碍患儿相关信息的挖掘与分析,得出该病症的常见中医证型,为其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抽动障碍 证型分布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用于先天性眼球震颤(CN)眼动波形自动分类和波形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的90例(90只眼)CN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龄(12±9)岁。所有患者采用高速视频眼动仪记录眼动波形。对标准化后的眼动波形进行无监督机器学习层次聚类分析,获得可视化分类结果并予以波形命名,统计每种波形的发生比例,分析波形成分与CN患者视功能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90例(90只眼)CN患者的46 620个有效眼动波形中,通过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自动分出7种波形,分别命名为波形Ⅰ(14 259个,30.59%)、波形Ⅱ(11 498个,24.66%)、波形Ⅲ(4 083个,8.76%)、波形Ⅳ1(5 430个,11.65%)、波形Ⅳ2(3 451个,7.40%)、波形Ⅳ3(3 015个,6.47%)及波形Ⅳ4(2 663个,5.71%);有2 221个(4.76%)波形未分类。波形Ⅰ、Ⅱ、Ⅲ分别与3种CN基本眼动波形即速度递增型冲动型、速度递减型冲动型及钟摆型波形相符,波形Ⅳ1~4为复杂波形。波形Ⅰ、Ⅱ、Ⅲ及Ⅳ1~4在90例患者中的发生比例依次为78.89%(71例)、41.11%(37例)、17.78%(16例)、20.00%(18例)、7.78%(7例)、15.56%(14例)和11.11%(10例)。38例(42.22%)患者仅表现为1种眼动波形,其余52例(57.78%)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眼动波形,其中23例(25.56%)存在3种或3种以上眼动波形,5例(5.56%)存在4种眼动波形。患者眼动波形中波形Ⅰ所占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有显著相关性(r=-0.39;P<0.01),波形Ⅱ所占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无相关性(P>0.05)。以波形Ⅰ为主导的CN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0.19±0.14)优于以波形Ⅱ为主导的CN患者(0.45±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结论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可实现CN眼动波形的自动分类和波形诊断,为CN的精准诊断与评估提供辅助依据。

  • 标签: 眼震,先天性 机器学习 聚类分析 眼震电图描记术 眼球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10年国外护理领域中共享决策研究热点,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2010—2019年相关文献的主题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Bicomb软件和gCLUTO软件对其进行词频分析及图形聚类分析,结合专业知识对可视化山丘图的聚类结果进行解读。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34篇,发表在297种期刊上。提取高频主题词30个,占总频次累计构成比为39.69%。通过共词聚类分析发现,研究热点包括5个方面,分别为养老院临终、儿科伦理、肿瘤决策辅助、慢病管理、ICU协作。结论近10年国外护理领域中的共享决策研究热点呈现多人群、多疾病、多层面的不同特点,这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开展护理共享决策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护理学 共享决策 共词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聚类分析识别青年学生群组,探索不同群组的特征和需求差异,为预防艾滋病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教育部门组织的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性健康教育需求调研,对使用方便抽样法获得3 884份网络调查的有效数据进行两步聚类分析,结合专业领域认识判断确定纳入分析的变量和群组数,比较群组间的性健康、人口学特征、性教育内容与形式需求的差异。结果经聚类分析确定聚类变量共6个,分别包括自慰行为认知和发生率、性行为发生率、性资讯获取频率、接纳性伴开放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根据以上性健康知信行特征、HIV感染风险将学生分为3个群组,其中高风险组1 810人(46.6%)、中风险组1 549人(39.9%)、低风险组525人(13.5%)。人口学特征,高风险组中位年龄19岁,男生(65.9%)、性取向为非异性恋(15.2%)、来自城镇(58.2%)、独生子女(30.8%)和在读本科(54.7%)的比例最高;中风险组中位年龄19岁,女生(82.7%)、在读高职(34.0%)的比例最高;低风险组中位年龄18岁,来自农村(52.4%)、非独生子女(80.6%)、在读高中(41.3%)、非寄宿(17.5%)、无实习/打工经验(43.2%)的比例最高。在教育内容需求方面,高风险组对自我认同、性安全、性决定、避孕流产和STD/AIDS防治的需求高,中风险组则更关注婚恋观、性侵害,低风险组更需要了解青春期生理知识。与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对同伴教育、互联网/多媒体、匿名咨询等性教育形式需求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群组的青年学生自身特点、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和教育需求存在区别,应分类开发教材和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群组特点施教,增强学生的接受度和积极性,以提高教育质量。

  • 标签: 青年学生 性健康 艾滋病 聚类分析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并分析当前国际乳腺癌护理领域的现况和热点,为我国乳腺癌护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通过PubMed检索2014—2019年发表的乳腺癌护理文献,利用书目信息数据挖掘系统软件和SPSS 22.0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及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48篇,提取频次≥13次的高频词40个,聚类分析后获得4个研究热点: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管理和护士角色;决策共享和医患沟通;幸存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知信行模式与早期筛查。结论本研究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国际乳腺癌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国内该领域研究和资助重点提供了一些方向。

  • 标签: 乳腺肿瘤 护理 文献计量学 聚类分析 研究热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国内外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研究热点,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ACP的开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PubMed和万方数据库检索近年ACP相关文献,利用书目信息数据挖掘系统和图形聚类工具包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2 717篇,提取累计占比50%以上的高频主题词,其中国内主题词35个,国外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89个;国内研究热点包括:ACP和预先指示文化与价值研究、ACP的推行与实施现状、ACP相关研究进展、ACP接受程度调查、医护人员ACP态度及现状;国外研究热点包括:预先指示在ACP中的作用及评估和应用、影响终末患者ACP选择偏好的影响因素、代理决策的现状和方法、ACP与安宁疗护、临终选择对护理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影响、ACP的辅助决策方式。结论我国ACP相关研究虽已在探索阶段,但国内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差距,研究形式、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都有待深入,今后研究应结合我国政策及文化背景积极探索ACP发展的新模式。

  • 标签: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共词分析 研究热点 聚类分析 文献计量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老年健康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热点,探索其发展趋势。方法基于PubMed数据库,检索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发表的相关文献,使用书目信息数据挖掘系统2.0和图形聚类工具包对文献主题词进行词频分析和图形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310篇文献。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共有21个国家进行了该方面研究。2009—2013年获得19个高频主题词,分析出2个研究热点:智能健康监测、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2014—2018年获得31个高频主题词及4个研究热点: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机器人在老年卫生保健中的应用、智能健康监测及机器学习用于疾病风险预测。结论手术机器人与智能健康监测的发展应用是该领域学者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近5年来,机器人在老年卫生保健中的应用以及通过机器学习预测疾病风险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我国学者应密切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前沿,并将其合理地用于国内实践,以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在我国老年健康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 标签: 人工智能 老年人 研究热点 聚类分析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ubMed数据库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研究的热点,探讨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在PubMed数据库中以主题词"nursing staff,hospital""workforce""staff development"检索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文献,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统计相关研究文献中的高频主题词,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主要主题词和副主题词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相关文献988篇,提取高频主题词18个,累计百分比为35.34%。共词聚类分析得到3个研究热点,分别为医院护理人员组织、管理与发展;医院护理人员的供给和分配;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结论对近10年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研究热点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促进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挖掘、培训、管理和高效利用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 标签: 护理 人力资源 文献计量学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布尼亚患者检验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分组,并分析其治疗措施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舟山医院传染科就诊的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14例,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生化指标,采用层次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并分组。结果层次聚类法分类最终分为A类有2例,以凝血酶时间(TT)高水平、B型脑钠肽(BNP)高水平为主要特征(TThighBNPhigh);B类有12例,以TT低水平、BNP低水平为主要特征(TTlowBNPlow)。A类患者激素药物的使用天数和剂量分别为(7.43±3.53)d,(489.19±173.02)mg,均高于B类的(5.20±1.03)d和(115.11±46.58)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55.56,均P<0.05)。结论TThighBNPhigh特征的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可能对激素的使用天数和剂量存在更高的要求。

  • 标签: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聚类分析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糖皮质激素类 丙种球蛋白类目
  • 简介:摘要目的梳理近10年国家级社科基金中灾难相关立项项目情况,探讨灾难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灾难护理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建议。方法将2009—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灾难相关立项项目信息作为研究资料,进行项目名称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648个项目,通过共词聚类分析得出4个研究热点:灾难风险预测机制、多组织灾难应对管理、物流优化模型、灾难舆情与信息传播。结论灾难护理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与信息,灾难护理学应加强其他学科和组织协作,形成灾难护理应急体系。

  • 标签: 灾难 护理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聚类分析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潜在临床亚型及相应临床特点,探讨不同亚型间可能的低觉醒阈情况差异。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睡眠监测中心就诊的154例OSA患者,纳入20种主诉症状、6种合并症,及2种量表进行聚类分析,并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特征及低觉醒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聚类分析分为3组:睡眠紊乱组37例(24.02%)、日间嗜睡组49例(31.82%)和轻微症状组68例(44.16%)。睡眠紊乱组以入睡困难及影响睡眠质量等主观症状的情况多见,与其他2组比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高,睡眠效率较日间嗜睡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8.65%存在低觉醒阈的情况。日间嗜睡组以突出的嗜睡症状为主要表现,与其他2组比较,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高,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最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存在低觉醒阈的情况最少(32.65%)。轻微症状组较其他2组各类症状发生率、ESS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存在低觉醒阈的可能性高(54.41%),但与睡眠紊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合并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由聚类分析获得的不同组OSA患者表现为不同临床特征,且各组间存在觉醒阈差异表现,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不同亚型OSA患者的特点,指导个体化治疗。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聚类分析 临床亚型 疾病特征 低觉醒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类分析视角下达标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7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聚类分析视角下达标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 s呼气容积(FEV1)、FEV1/FVC〕、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症状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EV1、FVC、FEV1/FV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上述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各维度睡眠质量评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ECOPD患者实施聚类分析视角下达标护理模式不仅可有效改善症状和肺功能,还可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聚类分析 达标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MSM涉药性行为(SDU)特征及应用二阶聚类算法对其行为模式进行分类,并探索SDU与HIV高危性行为的关联,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依托成都市MSM社会组织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和同伴推荐招募MSM,收集社会人口学、SDU特征、性行为情况、STD诊断史和HIV感染等信息。对7项SDU特征进行二阶聚类分析,进一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DU聚类模式与高危性行为的关联。结果共调查MSM 727人,近6个月SDU报告率为39.8%(289/727)。二阶聚类将报告SDU的MSM(SDU-MSM)聚成三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类MSM在月均收入、SDU所使用毒品类型、毒品使用方式、SDU频率、多种毒品或与药品混用、不坚持使用安全套和群交等变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三类报告SDU-MSM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是第一类的2.22(95%CI:1.06~4.66)倍;第三类和第二类报告SDU-MSM发生群交的可能性分别是第一类的2.82(95%CI:1.18~6.77)倍和8.78(95%CI:3.42~22.42)倍。结论成都市MSM中SDU报告率超过1/3,不同SDU-MSM聚类模式与高危性行为相关,SDU频率较高、毒品用量较大和有多种毒品或与药品混用的MSM更容易发生群交和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高危性行为,增加HIV/STD感染风险,需加强SDU监测和干预力度。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涉药性行为 二阶聚类分析 高危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