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作者: 阮方 董宏伟 接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 北京市感染性眼病诊疗中心,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社会和谐、国家稳定,体现出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感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对良好校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不良社会现象以及高校治理不端现象的消极影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当代大学生感意识模糊、淡薄,亟需学校、社会的正确引导,建立正确感意识的良性运作机制。

  • 标签: 耻感意识 大学生 传统文化
  • 简介:摘要  通过对国内外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病感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病感相关概念、来源及影响、测量工具、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关爱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降低其病感水平和实施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病耻感,女性,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通过对国内外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病感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病感相关概念、来源及影响、测量工具、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关爱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降低其病感水平和实施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病耻感,女性,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糖尿病足患者病感的真实体验、来源和应对方式,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4月,选取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1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借助Nvivo 12.0软件,根据Colaizzi现象学分析7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糖尿病足患者经历病感可归纳为3个主题。主题1:病感真实体验,包括羞耻感、焦虑、沮丧、自责和后悔、自尊感降低;主题2:病感来源,包括家人、朋友和同事、媒体、治疗费用;主题3:病感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隐瞒、回避和拒绝。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存在较强烈的病感,其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进行应对,因此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需充分关注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感,为其提供相关的护理干预和心理支持。

  • 标签: 糖尿病足 病耻感 真实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肺癌是癌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肺癌患者的病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本文从肺癌患者病感的概念、现状、危害、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个方面,对肺癌患者病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降低肺癌患者病感水平提供依据。

  • 标签: 综述 肺肿瘤 病耻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联合病感评定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病程<48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9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将HAMD-24评分>7分的患者纳入PSD组(n=58),HAMD-24评分≤7分的患者纳入非PSD组(n=101)。2组患者均于入组后次日进行血清皮质醇检测和病感评定[采用慢性疾病病感量表-8(SSCI-8)],HAMD-24评定由1名神经内科医师在2组患者病程3个月时(随访时)完成。采用Spearman分析血清皮质醇和病感与抑郁程度相关性,使用观测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比较血清皮质醇联合病感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PSD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和病感分别为13.45(10.03,16.5)ug/dl和21(15,24)分,均明显高于非P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感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r=0.556,P<0.01),血清皮质醇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r=0.423,P<0.01)。病感、血清皮质醇以及二者联合预测PS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742、0.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感、血清皮质醇以及二者联合曲线下面积进行Z检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联合曲线下的面积明显高于病感和血清皮质醇单一指标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感、血清皮质醇均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3个月内发生的PSD有一定预测意义,血清皮质醇联合病感对PSD的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脑梗死 脑卒中后抑郁 血清皮质醇 病耻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疱型银屑病患儿病感对其学习行为的影响。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应用病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学习退缩行为量表对湖南省儿童医院86例脓疱型银屑病学龄患儿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患儿病感、社会支持对其学习行为的影响,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脓疱型银屑病患儿学习退缩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学龄患儿病感总分(42.85±3.98)分,学习退缩行为总分(73.96±3.98)分,社会支持总评分(25.82±3.85)分。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感总评分及其各维度与学习退缩行为总评分、心理退缩行为评分及积极学习行为呈正相关(P<0.05),而与社会支持总评分、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社会隔离、社会排斥、内在羞耻感、定期接受随访、接受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利用度是影响脓疱型银屑病患儿重返学校后学习退缩行为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学龄儿童脓疱型银屑病患儿重返学校后病感及学习退缩行为较明显,社会应给予患儿相关支持,以减轻患儿病感,提高患儿对疾病认知及自信心,让患儿重新适应校园生活。

  • 标签: 学龄儿童脓疱型银屑病 病耻感 学习行为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社区长期留置导尿患者病感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社区2019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的60例长期留置导尿患者,为其提供延续性居家护理指导,统计并整理其完整资料,分别在指导前、指导后1个月、5个月评价所有患者的病感、家庭亲密度,最后选择Spearman计算相关性,分析病感和家庭亲密度的关系。结果 指导前的歧视经历、疏远、病感抵抗、刻板认同、社会退缩、总分均高出指导后1个月、5个月(P<0.05)。指导前理想中家庭状况、家庭实际情况、总分均高出指导后1个月、5个月(P<0.05)。病感评分与家庭亲密度评分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 长期留置导尿患者病感与家庭亲密度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病感不断减低,其家庭亲密度明显改善。

  • 标签: 家庭亲密度 社区 留置导尿 病耻感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社区长期留置导尿患者病感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社区2019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的60例长期留置导尿患者,为其提供延续性居家护理指导,统计并整理其完整资料,分别在指导前、指导后1个月、5个月评价所有患者的病感、家庭亲密度,最后选择Spearman计算相关性,分析病感和家庭亲密度的关系。结果 指导前的歧视经历、疏远、病感抵抗、刻板认同、社会退缩、总分均高出指导后1个月、5个月(P<0.05)。指导前理想中家庭状况、家庭实际情况、总分均高出指导后1个月、5个月(P<0.05)。病感评分与家庭亲密度评分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 长期留置导尿患者病感与家庭亲密度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病感不断减低,其家庭亲密度明显改善。

  • 标签: 家庭亲密度 社区 留置导尿 病耻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用于乳腺癌手术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科接诊乳腺癌手术病人8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I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SIS评分,在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33.58±3.26)分,和对照组(50.23±4.91)分相比更低(P<0.05)。关于SDS和SAS评分,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用心理护理,病感降低更加明显,不良情绪缓解更为迅速。

  • 标签: 心理护理 病耻感 乳腺癌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国病感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该领域近20年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及趋势,为我国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2000年1月1日—2022年1月28日发表的与病感相关的文献。使用CiteSpace 5.8. R3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 086篇文献,病感研究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周英,目前研究领域内已形成核心作者群,作者以团队内部合作为主,跨机构合作较少,发文量较多的机构集中在上海、广州、北京等高校附属医院。研究热点聚焦在影响因素、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研究前沿为自我效能、护理、叙事护理。结论近20年来,病感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相关文献不断涌现,但作者间合作较少,发文机构地区分布不均衡。为促进我国病感研究的发展,未来应加强跨作者、跨地区、跨机构的交流合作,提高我国病感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 标签: 病耻感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热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感与服用依从性之间关系。方法:应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月在云南昆钢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患者100例。根据保密维度得分情况将100例患者分为普通组和羞耻组。对比两组服药依从性。结果:羞耻组1个月、3个月、6个月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低于普通组,护理后羞耻组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感与服药依从性具有密切关系,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认知,降低病感,这样能够提高服药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病耻感 服药依从性 影响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SCZ)患者病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本社区收治的91例SCZ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其分成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支持性心理干预。探索两组患者病感评分与社会能力评分指标。结果 研究组社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病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持性心理干预可提升SCZ患者社会能力评分,并改善其病感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持性心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病耻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实施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病感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个月,评价患者的病感康复效果,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社会功能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

  • 标签: 肺癌 不同阶段心理护理 社会功能 病耻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叙事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及病感水平的影响。方法:于本院2021.04——2022.05期间挑选乳腺癌根治术者共计60名,参与统计。基于随机分组法,平均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纳入30名。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叙事护理。对比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和病感总分。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和病感总分更低,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接受叙事护理后,可稳定其情绪,建议推广。

  • 标签: 乳腺癌根治术 叙事护理 焦虑抑郁 病耻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感现状,并探讨其与自我同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4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病感量表、自我同情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感与自我同情的关系。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为93.75%。结果225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感量表总分为(56.47±16.72)分,条目均分为(2.01±0.60)分;自我同情量表总分为(86.46±12.79)分,条目均分为(3.33±0.49)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感量表总分与自我同情量表总分呈负相关(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自我同情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感的影响因素(P<0.01),可独立解释自我病感13.1%的变异(ΔR2=0.131,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感处于中等水平,自我同情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感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可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同情以减轻其自我病感。

  • 标签: 糖尿病 自我同情 自我病耻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对宫颈癌化疗患者疲乏状况、病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宫颈癌化疗患者76例分为参比组38例和试验组38例,参比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循证护理模式。将两组疲乏状况、病感、社会支持情况进行比对。结果:相较于参比组,试验组CSF各项评分、SIS各项评分更低,SSRS评分更高(P

  • 标签: 循证护理模式 宫颈癌 化疗 疲乏状况 病耻感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感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到我们的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的86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两组均为4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行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比两组的病感。结果:实验组社交、能力及治疗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 严重精神障碍 病耻感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叙事医学护理模式,观察该种方式对患者病感和心理状态影响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中开始时间为2021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6月,将62例患者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叙事组采用叙事医学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病感评分和心理状态情况。结果:(1)普通组和叙事组病感评分对照中,干预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区别,干预后普通组病感评分为69.28±3.15(分),叙事组为52.19±3.06(分),(t=14.602,p=0.011),两组结果有差异。(2)普通组和叙事组心理状态评分对照中,干预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区别,干预后普通组心理状态评分为51.61±3.17(分)、叙事组为42.83±3.66(分),(t=13.849,p=0.012),两组结果有差异。结果: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叙事医学护理模式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叙事医学护理 病耻感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