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而农田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对基本农田建设与整理是集中体现这一根本的基本国策。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基本农田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针对农田整理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提出农田整理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 标签: 基本农田 整理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
  • 简介:11月上旬,广州国家土地督察局对广东省部分地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项目建设资金不足、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匮乏、地方政府对相关职能部门缺乏统筹联动、项目设计缺少土地权利人的充分参与、项目规划缺少对改善土壤质量的考虑等隐忧。对此,调查组建议在即将开始的“十三五”时期改进工作,进一步回应广大农民的期盼。

  • 标签: 基本农田建设 标准 土地权利人 专题调研 土地督察 资金不足
  • 简介:摘要高标准基本农田具有很多的特点,比如生态良好、高产稳产、设施配套、集中连片等,根据这些特点可以选择地块进行研究。从农田的基础设施、自然条件和立地条件三方面选择出12个指标,对基本农田的时序和分区用因素组合法和TOPSIS法进行分析和确定。通过该种分析方法,可以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新项目选择做好参考的依据。

  • 标签: 高标准基本农田 时序 分区 分析
  • 简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 标签: 耕地保护工作 习近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 耕地保护制度 耕地占补平衡 农村土地流转
  • 简介:耕地保护过程中,随着各主体的利益博弈加剧,耕地保护效果不断减弱。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博弈分析法研究耕地保护中三大主体的目标和行为:中央政府参与耕地保护的目标主要是保障粮食安全,地方政府参与耕地保护的目标主要是发展本地经济、增加自身政绩,农户主要是保护自己的资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大行为主体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三者在参与耕地保护和不参与耕地保护时获得的期望收益和投入的成本。结果表明:中央政府为了让地方政府积极参与耕地保护要加大对地方政府的奖惩力度,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要增加对农户的补贴。

  • 标签: 耕地保护 博弈分析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农户
  • 简介:摘要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存在一定的违法用地侵占耕地、随意改变耕地用途等问题,本文结合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对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加强耕地保护的措施进行了探究。

  • 标签: 土地管理 耕地保护 创新机制
  • 简介:以安徽省池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池州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出池州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耕地保护对策,为池州市保护耕地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池州市2000-2010年耕地变化总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8年)耕地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不断扩展;第二阶段(2008-2010年)耕地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定量分析表明引起池州市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因素、农业发展因素以及政策因素。必须从完善监管制度、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思想意识、加大经济投入以及增强科技创新手段等方面强化耕地保护

  • 标签: 耕地资源 驱动力 耕地保护 池州市
  • 简介:<正>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当前耕地保护基本手段是实行规划和用途管制,强调耕地保护主体要承担耕地保护义务,却忽略了其损失的利益:导致保护主体缺乏内在的动力,不利于我国耕地保护目标实现。对此,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要求"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浙江省于2009年开始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并于2012年启动省级试

  • 标签: 耕地保护 政策探讨 生态补偿制度 保护主体 用途管制 资源有偿使用
  • 简介:摘要阐述了兖州区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步建成了功能齐全的水利工程体系,从三个方面列举了如何多措并举,来保障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最后为如何推动兖州农田水利建设新发展列出任务目标。

  • 标签: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现状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山东省单县居民生活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否符合人体健康的标准。方法调查了单县地区有代表性的耕地土壤(21例)、饮用水(16例)和非饮用水(66例),并统计分析了样品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生活饮用水中微量元素F-(F-=2.46)含量高于人体健康标准(F-≤1.0),I-(I-=0.16)含量符合人体健康标准(I-≤0.2)。耕地土壤中砷、铬、铜、铅、锌等元素含量均符合人体健康标准,但是重金属元素镉和汞的含量均高于人体健康标准(镉≤0.6,汞≤1.0)。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山东省单县居民生活环境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基本符合人体健康的标准,而饮用水中的氟元素土壤中的镉和汞元素高于人体健康标准。

  • 标签: 饮用水 土壤 微量元素 含量
  • 简介: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发展,对耕地保护工作,我们如何进入新常态,不但要确保中高速发展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用地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被突破。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保护耕地都作出了重要批示,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决不能有闪失;要推进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 标签: 耕地保护工作 路径 耕地保护制度 保护耕地 建设用地 耕地红线
  • 简介:在美国,农业生产坚持可持续理念,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轮作以保证土壤肥力是一种保护方式,免耕是另一种方式。选择免耕方式,是缘于大自然的教训。当然若有必要,也会有少量土地被轻微翻耕。美国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应用到农业领域,就是大规模使用拖拉机翻耕土地,数干万公顷干旱、半干旱草原因此被开垦成为大片粮田,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粮仓”的根基。终于,这一举动酿成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事件。原因在于,西进拓荒时期的垦殖,导致土壤风蚀严重,而连续不断的干旱更加剧了土地沙化现象。

  • 标签: 道理 科学 耕地 土地沙化 土壤肥力 19世纪初
  • 简介:文章将化学基本概念根据其学习属性分成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抽象概念三大类,并阐述三类概念的学习原理,构建了三类概念意义建构教学的基本过程。教学实践表明,化学基本概念分类及其教学基本方法很容易被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和掌握,也容易被中学化学教师接受。

  • 标签: 化学基本概念 分类 教学设计 教学原理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划定"生态红线",建设生态文明,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对比内涵已相对清晰的"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的相关制度概念仍在进一步探索中。笔者认为通过"生态红线"与"耕地红线"相关基础性概念的比较与判断,进一步明确"生态红线"的概念、特征与操作对策,可为下一步开展"生态红线"的相关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 标签: 生态文明 理论铺垫 生态环境退化 基础性概念 相对清晰 土地整治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方法。

  • 标签: 农田水利 建设 节水灌溉
  • 简介:提升耕地质量,已成为当今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但提升耕地质量的途径与措施却仍在探索中。笔者以为,提升耕地质量,关键在于建设健康产能。"二调"数据反映的耕地产能问题耕作条件差,稳定性不强。"二调"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耕地灌溉条件总体不高,有灌溉设施的耕地9.1亿亩,比重为45.1%,无灌溉设施的耕地1.1亿亩,比重为54.9%。

  • 标签: 耕地质量 产能建设 重度污染 耕作条件 灌溉条件 数据显示
  • 简介:通过历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分析,探讨退耕还林模式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成功的造林模式,以达到山地的综合利用,对扶贫开发进程、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不反弹,以顺利实施国家的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

  • 标签: 退耕现状 造林模式 泸水县
  • 简介:摘要隆阳区地处山区、半山区,由于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紧缺的现象逐渐暴露出来,现有水资源也得不到有效利用。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没有水万物都将不能生存,更谈不上社会的发展。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能使人们的生存得到保障。农业生产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但是跟其它产业相比较,山区农田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但较落,而且比较粗放,没有对水资源进行节约和综合利用。本文首先介绍了隆阳区山区农田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当前山区农田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

  • 标签: 山区农田 节水灌溉 问题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