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合探讨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细菌耐药的成因及其对治疗的影响,以及加强耐药监测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策略。文章首先指出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病诊断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了检验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如成本增加和专业人才短缺。随后,文章深入探讨了细菌耐药的多重成因,包括不恰当的抗生素使用、微生物自然变异和基因水平转移等,以及耐药对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的负面影响。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包括完善耐药监测网络、制定严格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加强公共卫生教育、管理农业用药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旨在有效控制耐药的传播,保障患者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公共卫生 抗生素使用 治疗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监测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我院内各大科室当中所进行送检的微生物标本为对象,共计提取出了200株致病菌实施分析。结果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最为常见的菌种。变形杆菌属对于头孢他啶的耐药比较低;肠杆菌属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比较强;铜绿假单胞菌对氧氟沙星以及头孢他啶的耐药比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有着较低的耐药。结论 细菌存在较为显著的耐药升高的情况,各类耐药情况比较严峻,实施临床微生物检验当中的细菌耐药监测可以对细菌耐药的情况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提升抗菌药物使用期间的合理性。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抗生素耐药在医学检验中的监测与应对策略,并提出了相关的关键思考点。抗生素耐药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医疗实践的可持续性。我们首先介绍了抗生素耐药的基本概念和现状,随后重点讨论了医学检验在抗生素耐药监测中的重要性。我们强调了医学检验在早期诊断和治疗选择方面的关键作用,为有效管理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

  • 标签: 抗生素耐药性 医学检验 监测 应对策略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细菌耐药(RTD)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CM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邳州市中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于2022.1-2023.12期间接收到的11270份标本为研究材料,对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将1789份阳性样本进行培养分离出致病菌后进行RTD监测。观察致病菌株的分布情况,分析RTD监测结果。结果  1789份阳性样本共分离出致病菌株184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61株,占比35.87%;革兰阴性菌1099株,占59.63%;真菌83株,占4.50%。RTD监测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在青霉素(PG)、红霉素(EM)、左氧氟沙星(OFX)中存在较高水平的耐药耐药率高达80%以上;表皮葡萄球菌(sep)对PG、头孢呋辛(CXM)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溶血葡萄球菌(shl)对PG、氨苄西林(AMP)、EM、克林霉素(CLI)、哌拉西林(PIP)、头孢他啶(CAZ)耐药率高达80%以上。大肠埃希菌(eco)对头孢噻吩(CEP)、四环素(TCS)、阿莫西林(AMC)、PIP存在一定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n)对CEP、TCS、CXM、头孢噻肟(CTX)和环丙沙星(CIP)的耐药率超过50%;铜绿假单胞菌(pae)在PG、AMP、EM、TCS、氯霉素(CPL)、AMC中存在较高水平的耐药耐药率高达80%以上。结论  在1789份阳性样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最高,并且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部分耐药率高达80%。

  • 标签: []  细菌耐药性监测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 摘要:药物耐药的问题对全球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研究深入探讨了药品耐药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重点分析了微生物药品耐药、肿瘤药品耐药以及慢性疾病药品耐药等几个方面。研究表明,药品的不合理使用,药物的单一性以及病毒变异等因素是导致药品耐药的主要原因。药品耐药的产生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公共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该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对抗药品耐药的医疗应对策略。通过推进精准医疗,合理使用药物,鼓励药物的研发和创新,以及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可以有效应对药品耐药问题。研究结果提供了解决药品耐药问题的新思路,对保障全球公共健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药品耐药性 医疗应对策略 不合理用药 精准医疗 跨领域合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深入探讨了抗生素耐药的产生机制及其对策问题。分析了抗生素耐药的特点,包括耐药的多样性、进化性和全球性,这些特点使得耐药问题愈发复杂和严峻。指出了当前抗生素耐药存在的三大问题: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耐药菌的监测与防控体系不完善以及抗生素研发与替代药物的缺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包括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管与教育、完善耐药菌的监测与防控体系以及促进抗生素研发与替代药物的探索。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有望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降低耐药的发生率,从而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益和公共卫生安全。

  • 标签: 抗生素耐药性 产生机制 监管与教育 监测与防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抗生素耐药在动物传染病治疗中的监测与管理策略,分析耐药对动物健康和兽医治疗的影响,提出有效的监测与管理方法,以期提升动物传染病治疗效果和预防耐药问题的发展。

  • 标签: 抗生素耐药性 动物传染病 监测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全面探讨了艾滋病病毒耐药的特点、检测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对策。指出艾滋病病毒耐药的发生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且存在传播风险。然而当前耐药检测在方法、资源及患者认知与依从性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检测方法和技术、加强检测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患者认知和依从性等优化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有望提高耐药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通过研究,期望能为艾滋病病毒耐药的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耐药性 发生机制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 目的 精准应对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观察。方法 择期选取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各个科室入院并送检肺部标本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病原菌分布、耐药进行评估,掌握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80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菌31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37株(75.48%),多见铜绿假单胞菌112株(35.67%)、肺炎克雷伯菌87株(35.67%);革兰氏阳性菌77株(24.52%),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31株(9.87%),肺炎链球菌22株(7.01%);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最高,两种病原菌均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最高、肺炎链球菌对莫西沙星耐药最高,两种病原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耐药率最低。结论 肺部感染患者存在多种病原菌,常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临床可对患者分泌物实施病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针对性抗菌药物。

  • 标签: [] 肺部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方法:2021.02.01-2023.11.30,筛选90例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取其呼吸道样本,对其进行分离,并鉴定其中的病原菌,给予患者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90例患者中,检测出116株病原菌,其中细菌106株,分别为革兰阴性菌(75例)、革兰阳性菌(31例),真菌10株;75株革兰氏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最高;绿铜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耐药最高;31株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最高;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最高。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增多,且对多种抗菌药产生耐药,在这类患者的治疗中,以药敏结果为依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肺癌 化疗后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耐药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有效的治疗策略。我们通过对大样本数量的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症状难以辨认,但高度怀疑的患儿应立即进行血液培养以明确诊断。与此同时,我们还检测了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提醒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治疗过程中的风险。本研究结果对于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特征 病原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并通过对比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50例患者的病原菌检测结果,评估不同菌种在耐药上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普通内科就诊的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病原菌类型、分布情况和各种抗生素耐药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常见的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耐药分析显示,部分病原菌出现了多重耐药现象,对某些常用抗生素表现出明显的耐药。不同病原菌在耐药上存在一定差异,流感嗜血杆菌对某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而其他细菌则相对敏感。结论:本研究明确了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了依据。针对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应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未来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探讨耐药机制,以优化治疗策略,保障患者用药效果。

  • 标签: 普通内科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100例ICU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析患者病原菌构成情况,并且对患者进行药敏分析,分析药敏结果。结果:本次研究所选100例患者中,共检出245株致病菌,其中,G-菌占比最高,其次分别为真菌和G+菌;其中占比最高的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其次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G-菌对ICU常用药物菌耐药分析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安曲南均超过9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安曲南耐药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安曲南耐药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耐药高,大肠埃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安曲南耐药高。结论:在引起ICU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中,G-菌为最主要病原菌,其中,碳氢霉烯类抗生素是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抗生素,同时在分析ICU常用药物耐药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不断增加。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分析耐药肺结核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医院中收治的10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分成对照组(标准四联治疗方案)和研究组(标准四联方案基础上联合利奈唑胺治疗),各组50例病患,比较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灶吸收缩小时间、痰培养转阴时间、空洞闭合时间以及抗酸染色涂片阴性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奈唑胺用于耐药肺结核疾病治疗当中,取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较高,增加空洞闭合率以及痰菌转阴率,值得运用。

  • 标签: 利奈唑胺 治疗 耐药性肺结核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临床检验科生物质量检验的主要原因与病原菌耐药。方法 筛选2023年01月至2024年12月200例微生物检验患者,对影响患者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同时基于药敏感试验下分析病原菌的耐药。结果 入组200例患者共选取标本200份,其中33份出现检验误差,检验总准确率为83.50%,准确率占比最高的为尿培养样本,约93.10%,其次为分泌物检验样本,占比约83.33%。经深入分析出现检验误差33份检验样本,发现人员素质因素是对微生物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占比高达42.42%),次要影响因素为不规范采集样本和未妥善保存样本或样本被污染(占比约36.36%)。200份检验样本共检出267株病原菌,其中主要三种病原菌为:(1)大肠埃希菌(67株,25.09%);(2)肺炎克雷伯菌(53株,19.85%);(3)鲍曼不动杆菌(29株,10.86%)。结论 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应加强对检验人员和操作不当等影响的防范,并要求检验人员分析病原菌耐药,从而指导患者后续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合理开展。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泌尿系结石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的特点,以此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泌尿结石尿路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清洁中段尿标本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其病原菌种类、菌群构成比及耐药的特点。结果:了解实验结果可以得知,所有观察对象标本中共检出10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占比分别为58.49%、29.24%、2.26%。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不同。结论:泌尿系结石且发生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不同病原菌耐药不同,因此为了确保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应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具体使用的抗菌药物。

  • 标签: 泌尿结石 尿路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兽医药品合理使用与抗药性监测是确保兽医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合理使用兽医药品意味着在兽医临床实践中遵守相关规定和指导,包括正确的药物选择和剂量、遵循使用期限和存储要求等。这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药物残留。兽医药品合理使用与抗药性监测是确保兽医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措施,两者相互促进,为预防和控制兽医领域的耐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 标签: 兽医药品 合理使用 抗药性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