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吸虫吸虫纲)是不分节的、有2个吸口的片状蠕虫。感染是人畜共患病(传入动物病);人类由于进食被污染的食物而意外感染。在一些地区有大量人被感染。淡水螺是这些感染的中间宿主。吸虫是雌雄同体,因此即使轻度感染也产卵。成虫不复制;重度感染由大量或重复食入传染性后囊蚴引起。因此,典型的患者并非旅行者而是当地人(如难民)。注意酱油、浸酸、发酵和酒精腌泡都不能杀死鱼或甲壳类动物上的后囊蚴,而这些是亚洲和其他地区传统饮食的一部分。

  • 标签: 肝吸虫 肺吸虫 意外感染 人畜共患病 中间宿主 重度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老年肺吸虫合并颅内吸虫感染的治疗,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1例老年肺吸虫合并颅内吸虫感染患者,分析其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情况。结果:入院后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肺吸虫合并颅内吸虫感染,经过治疗,于2020年11月17号好转出院,出院时基本病情稳定,偶有咳嗽症状,头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肺吸虫合并颅内吸虫感染应该及早诊断治疗,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果,防止病情恶化。

  • 标签: 老年肺吸虫 颅内吸虫 感染
  • 简介:摘要肺吸虫病是由肺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食源性寄生虫病,很少累及肝脏,罕见于胰腺。现报道1例以肝脏、胰腺占位,首发症状为急性胰腺炎且术前诊断为胰腺癌肝转移,但术后病理确诊为临床罕见的肺吸虫病病例,为进一步认识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拓宽思路,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降低致残率。

  • 标签: 胰腺肺吸虫 肝肺吸虫 治疗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肺吸虫病误诊的方法,分析血小板(PLT)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在肺吸虫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报告1例以"咳嗽4个月,右侧胸背部包块2个月"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患儿的诊疗过程中PLT和EOS水平变化,分析PLT和EOS在肺吸虫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因本例患者仅以临床症状、体征、胸部CT结果为诊断依据,未仔细询问个人史,未辨证分析PLT和EOS变化,导致多次误诊,并因误诊实施全身麻醉下包块切除术,经规范治疗患者PLT和EOS水平逐步恢复正常。结论辨证分析PLT和EOS是临床发现肺吸虫感染的关键,抗原和抗体检查是其确诊的依据。PLT和EOS为反映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肺吸虫病 血小板 嗜酸性粒细胞 肺吸虫抗原皮试 肺吸虫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省镇雄县儿童肺吸虫病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昆明市儿童医院确诊的7例儿童肺吸虫病患儿,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果7例患儿均来自昭通地区镇雄县,其中女2例,男5例,年龄3~14岁,病程6天至半年。7例患儿均长期饮用山泉水,有2例有明确生食螃蟹的病史。7例肺部CT均有肺部渗出性病变及胸腔积液,1例除胸腔积液外合并有中等量心包积液,4例有皮下结节。7例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均明显增高(最高达72.3%),肺吸虫病血清抗体均阳性。7例患儿予吡喹酮口服治疗后效果好,预后良好。结论儿童肺吸虫病发病率低,表现多样,尤其是有肺部渗出及胸腔积液时易误诊为结核病,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免疫学检查可做到及时诊断,正确治疗。

  • 标签: 肺吸虫病 儿童 诊断
  • 简介:摘要对肺吸虫病(LFD)临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预防LFD误诊和误治。在万方数据、维普网和中国知网以"肺吸虫病(LFD)"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对检出文献进行筛查、整理、综合,共检出文章155篇,其中以"误诊"为文章标题共94篇(58.06%)。LFD首次确诊率仅11.4%,误诊率高达68.75%~88.60%。误诊原因为对LFD流行病学现状认识不足,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不仔细,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科学的分析,缺乏有效的确诊手段。通过分析文献,结合作者经验,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预防误诊:一是强化"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科学询问现病史、个人史,寻找肺吸虫入侵的蛛丝马迹;二是强化"三基"体检训练如注意胸肺型LFD"体征与体温分离现象";三是强化"三基"常规化验、影像结果的分析训练,识别白细胞(WBC)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异常变化;四是开展易于推广肺吸虫抗原和抗体检测如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PAI)等;五是关注传染病流行病学变化。通过详细、科学病史询问,细致的体格检查,科学分析实验室指标和影像结果,进行必要的抗原抗体检测,LFD的误诊是可以避免的。

  • 标签: 肺吸虫病 误诊 预防 进展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1例难治性皮下曼氏裂头蚴感染合并肺吸虫感染病例。患者曾有食用蛙类及醉虾等流行病学史,反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伴皮肤瘙痒,经多周期口服治疗剂量的吡喹酮后痊愈。本病例提示临床医师在处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的病例时,需要认真筛查寄生虫感染的可能。

  • 标签: 裂头蚴病 吸虫 嗜酸粒细胞增多
  • 简介:一、临床病例患者29岁男性,公司职员,因“胸痛半月余”于6.23号入院,无寒战发热及咳嗽咳痰,无咳血盗汗,无关节疼痛及皮疹,伴有腹痛,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感染性病变,左侧胸腔积液,

  • 标签: 左侧胸腔积液 肺吸虫病 化脓性 误诊 感染性病变 肺下叶背段
  • 简介:例1,男,9岁,因间断胸痛2月余,咳嗽1周,头痛、呕吐1d入院。患儿为云南人,有半生食溪蟹史。体查:体温38.4℃,脉搏63次/min,呼吸27次/min。嗜睡状,能简单回答问题,精神差,眼眶稍凹,右肺呼吸音偏低。余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9.29×109/L(参考值5~12×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61×109/L(参考值0~0.1×109/L),

  • 标签: MRI诊断 肺吸虫脑病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CT 儿童 肺呼吸音
  • 简介:<正>1997年10月,我们在门诊用吡喹酮治疗肺吸虫病患者,出现过敏反应1例,现报告如下。吴某,男,13岁,学生,休宁流口人,一年来食欲不振,乏力,头昏,胸闷,发热,消瘦及盗汗,曾多次就诊治疗,未见好

  • 标签: 肺吸虫病 过敏反应 吡喹酮治疗 食欲不振 流口 患者
  • 简介:摘要现报道1例以咳嗽、咳痰、咯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无异常,但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示具有典型"隧道征"的肺吸虫病误诊病例,予吡喹酮治疗后症状好转,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识别能力,减少误诊。

  • 标签: 肺吸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 误诊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报道 1例表现为难治性胸腔积液的肺吸虫性胸膜炎病例,简述内科胸腔镜在该病的诊疗中的作用,着重展示了该病的内科胸腔镜表现,并通过回顾与分析相关文献,总结了该病的胸腔镜下特点,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笔者报道了1例肝肺吸虫病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的病例,该病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或肝脓肿等。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以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PET/CT作为全身检查可以发现更多器官的受累情况。笔者通过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加深了对肝肺吸虫病分子影像学特征的认识,以期对肝肺吸虫病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加强认识,减少误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