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在进行配工程的前期勘查初设工作时,需要先对线杆进行定位,然后再在定位好的位置进行线杆坑的挖掘工作。在实际开挖过程中存在杆坑位置土层下有岩石,导致无法继续开挖,需重新进行定位的情况。为了能提前得知开挖地点的土层信息,并同步完成地理位置的坐标定位,设计了一种配勘查杆测量仪,该测量仪可精确探测地下土质信息,探测到土层内岩石时会报警,并且在液晶显示屏上能实时显示探测点的坐标信息,测量仪操作简单,实用性很强。

  • 标签: 配网勘查 杆距测量 土质 地理坐标
  • 简介:摘要骨是连接足与下肢的关键结构,在创伤后极易发生缺血性坏死,骨坏死治疗的目标在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尽可能地保留踝关节及后足功能。本文拟从骨的解剖及生物特性、骨坏死临床分期、骨坏死的保守治疗和传统手术方法及骨假体的最新进展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距骨坏死 踝关节融合术 全踝关节假体置换术 3D打印 全距骨假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齿轮作为当机械设备中重要的组成元件,已经遍布在汽车、航天以及精密测量仪器等领域。齿轮的测量精度高低,不仅与选取的测量方法有关,还与测量设备本身的精度有关,选取的测量设备越合适,测量设备的精度等级越高,进而提高齿轮的制造精度。齿轮技术从最开始的量具测量到“ToothSurfacetester”、机械式展成式测量、坐标法测量直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推出非接触齿面分析机FS-35,标志着非接触式测量的开始。在齿轮的测量技术上,经历了“以机械为主”到“机电结合”,直至当今的“光机电”与“信息技术”综合集成的演变。

  • 标签: 精密齿轮 齿距偏差 测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关节镜下切除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治疗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下关节镜下治疗的12例13足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3~51(38±11)岁,左侧6足、右侧7足,5例伴有腓骨肌痉挛。12例患者均在下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加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13足镜下均可见较大的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其中8足有骨前外侧副关节面软骨损伤,12足有跟前韧带损伤,5足有跟骨间韧带损伤,4足有明显的关节滑膜炎表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1(17.46±6.28)个月。5例腓骨肌痉挛患者术后情况:3例腓骨肌痉挛消失;1例明显缓解,但长距离行走时仍可诱发,休息即可缓解,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后解除痉挛;1例未缓解,患者拒绝行肌腱延长术,针刺加药物治疗后疼痛较前减轻。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检查均显示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解除。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77±4.99)分和(1.62±1.33)分,与术前AOFAS评分(47.69±13.42)分、VAS评分(7.62±1.0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80、14.162, P值均<0.01)。结论下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是治疗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距骨 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 距跟撞击综合征 距下关节镜
  • 简介:摘要骨骨折在足踝部损伤中发病率较低,但治疗难度较大,并发症多,预后较差。其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整体治疗方案有多种方法。目前主流手术治疗策略是采用坚强有效的固定方式,恢复骨解剖形态,尽力保留血运,减少畸形,达到早期愈合。本文通过对骨骨折的治疗难点及发展现状等进行文献回顾,总结了治疗原则,并归纳了最新进展,以期对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距骨 骨折 骨坏死 Hawkins征 创伤后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骨体骨折并踝关节及下关节脱位的损伤诱发机制,并对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于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骨体骨折并踝关节及下关节脱位患者中筛选25例纳入研究,入组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骨体骨折并踝关节及下关节脱位的损伤诱发机制,并对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随访,未有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骨折均良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均值(11.15±1.23)周,末次随访疼痛评分均值(0.61±0.05)分,踝及后足跟功能评分均值为(88.14±1.30)分。结论 骨体骨折并踝关节及下关节脱位发生明确疾病情况后需要及时接受手术治疗,术前需要接受CT(三维重建)明确骨折情况合理制定截骨方案,术中良好复位并实施加压将强内固定,重视对骨体血运进行良好保护,从而降低术后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提升手术治疗有效率,值得重视。

  • 标签: 距骨体骨折 踝关节脱位 距下关节脱位 诱发机制 手术方案
  • 简介:摘要:针对某供电局某段时间共220kV线路发生内源性风跨局部跳闸故障,对故障点进行了现场测量,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对策,避免了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

  • 标签: 输电线路 跨度分析 风偏航
  • 简介:摘要:结合项目实践活动,简要说明混凝土台阶式基础、混凝土结构平面基础、斜柱基础、嵌固式基础、挖土基础,以及塔的高低腿相互配合,使设计方案达到最优化。

  • 标签: 基础铁塔 基本形式 方案设计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轨道交通工程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大量兴建,相关施工工艺因此受到业界高度重视,小净隧道开挖施工工艺便属于其中代表。基于此,本文以某轨道交通工程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小净隧道开挖施工工艺的应用要点,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 标签: 轨道交通工程 小净距隧道 开挖工法
  • 简介:摘要:本文依托351国道项目常山段公路工程双向隧道施工实践经验,分析浅埋、偏压近距离小净隧道穿越松散堆积体的施工技术,为类似条件的隧道工程应用推广提供参考经验。

  • 标签: 小净距 隧道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三维打印骨假体治疗塌陷性骨坏死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收治的8例采用个性化三维打印骨假体进行假体置换治疗的严重骨塌陷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0岁(范围:22~65岁)。左侧骨塌陷5例,右侧3例,病程29.7周(范围:6~96周)。采集对侧健康骨骨性CT数据进行镜像设计,采用电子束三维打印技术制备假体。骨体部假体采用钛合金材料(Ti6Al4V),胫关节骨侧关节面假体采用钴铬钼合金材料(Co-Cr-Mo),并对下关节面进行微孔处理。术前通过数字化三维有限元分析与实体对比,测量假体的解剖匹配性。手术采用踝正中长切口,完整取出塌陷坏死骨,植入上述假体。患者术后3、6、12个月于门诊复查。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踝关节活动范围、影像学数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术后足底压力分布相关参数。多次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的骨假体解剖结构与对侧健康骨完全一致,适配性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3.2个月(范围:12~48个月)。患者术前踝关节背伸角度为(7.6±5.7)°,术后12个月时为(14.2±6.6)°(t=-2.67,P=0.03);术前踝关节跖屈角度为(22.0±9.9)°,术后12个月时为(29.2±8.7)°(t=-8.95,P<0.01)。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M(QR)]3.0(0.8)分,术后3个月为2.5(1.0)分,术后6个月为1.5(1.0)分,术后12个月为1.0(1.0)分(F=20.00,P<0.01)。术前AOFAS踝-后足评分为(26.3±6.6)分,术后3个月为(70.1±2.2)分,术后6个月为(76.0±3.4)分,术后12个月为(79.3±4.2)(F=56.81,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影像学检查均示假体位置稳定,无下沉迹象,无需行二期踝关节融合或翻修术,骨高度为(34.6±3.5)mm,与术前高度(27.6±6.0)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2);健侧足底压力为(350.6±29.6)N,最大压力为(629.9±26.1)N、患侧的足底压力为(212.3±9.7)N,最大压力为(521.4±14.4)N;健侧前、后足负荷分别为(38.1±2.8)%、(24.6±2.5)%,患侧分别为(11.5±2.0)%、(21.1±1.8)%。结论个性化三维打印骨假体能恢复正常骨的解剖以恢复踝关节的活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期临床疗效较好,对于足底压力的影响主要在于健侧负重增加和患侧重心后移。

  • 标签: 距骨 假体和植入物 足底压力分析 成像,三维
  • 简介:摘要:油田进入后期,采收水平不断的发展,增加可采储量,提高稠油剩余油富集区动用程度,大斜度定向井,水平井等会越来越多,会对钻井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小靶的水平井提出了从设计到施工等一整套施工方案,对在施工锅中产生的托压、井眼清洁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 标签: 钻井 水平井 托压 润滑 位移 靶前距 剖面 造斜率 摩阻
  • 简介:【摘 要】农业种植过程中,种植技术的选择极为重要。作为常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种植比较普遍,为提高玉米种植效果,要求种植人员掌握一定的玉米种植技术,而小垄玉米田种植技术就是关键玉米种植技术的一种。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小垄玉米田种植技术改革加以探究,先阐述两垄空一垄种植模式,而后总结小垄玉米田种植技术革新要点,包含选地整地、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归纳各环节的技术措施,希望可以为有关玉米田种植人员提供参考,实现玉米种植产量的提升。

  • 标签: 小垄距种植 玉米田 技术革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体骨填充对于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骨软骨缺损患者,对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自体骨填充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满意度及NRS评分。结果 48例患者,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患者分别2、12、34例,满意度为95.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NRS运动及NRS休息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软骨缺损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自体骨填充固定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因此,该诊断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自体骨填充 距骨软骨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跟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跟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75例纳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2021年4月实施临床治疗研究,选取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7)、观察组(n=38)后,分别实施开放跟关节融合术、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足踝功能恢复效果、手术指标及手术影响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足踝功能优、良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疼痛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术后QOL为(81.54±6.17)分,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跟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临床效果确切,且微创术式实施可减少患者术后不适,维护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 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重度骨软骨损伤(OCLT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治疗的26例重度OCLT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17~49岁[(36.3 ± 10.9)岁]。左足11例,右足15例。均为Hepple Ⅲ~Ⅳ型OCLTs。患者均行自体带骨膜髂骨瓣移植治疗。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 - 后足评分及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同一层面MRI骨损伤面积,末次随访CT观察骨骨质及关节面愈合情况;观察切口、截骨部位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2个月[(16.2 ± 3.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2.4 ± 0.9)分、(1.7 ± 0.6)分,较术前(5.4 ± 1.2)分显著降低(P < 0.01),末次随访时VAS较术后6个月显著降低(P<0.01)。AOFAS踝 - 后足评分分别为(71.7 ± 7.8)分、(87.8 ± 6.2)分,较术前(66.5 ± 7.5)分显著提升(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 - 后足评分较术后6个月显著提升(P<0.01)。踝关节ROM分别为(58.4 ± 5.5)°、(70.0 ± 4.9)°,较术前(42.3 ± 8.1)°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踝关节ROM较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同一层面MRI骨损伤面积为0.67(0.55,0.89)cm2,较术前2.64(1.98,3.68)cm2明显改善(P<0.01)。骨CT示移植骨骨质融合,骨质未见明显缺损,关节面未见明显台阶。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除8例患者残留局部软骨下骨骨髓水肿信号、2例出现内踝截骨延迟愈合外,未见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截骨不愈合、畸形愈合或严重踝关节紊乱。结论对于重度OCLTs,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明显缩小损伤面积。

  • 标签: 距骨 骨折,软骨 髂骨 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