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发病机制阴茎异常勃起(priapism)是指在没有性或性刺激的情况下,阴茎持续勃起超过4h,是外科少见的急症之一。按发病时阴茎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分缺血、非缺血及特发性阴茎异常勃起(idiopathicpriapism)。

  • 标签: 阴茎异常勃起 非缺血性 诊治 病因 阴茎持续勃起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脑卒中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提高对调脂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选择2005~2007年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8例(观察组)与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共30例(对照组),将两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及对两组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脂异常发生率47.4%,对照组13.3%,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78例中血脂水平达二级预防的目标有27例(34.6%)。结论血脂异常缺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急症入院时绝大多数需要调脂治疗,而调脂治疗在缺血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脂异常 调脂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健康体检人群心电图缺血异常状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健康体检的300名接受健康体检的受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检查结果分为心电图缺血正常组243例和缺血异常组57例,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基线信息。结果心电图缺血异常组的舒张压和血糖均高于正常组,两组数据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和舒张压是心电图缺血异常的重要危险性因素,尤其是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者,应立即入院进行及时的临床治疗,以进行健康干预,保证自身的健康安全。

  • 标签: 健康体检 心电图 缺血性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脑卒中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提高对调脂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选择2005~2007年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8例(观察组)与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共30例(对照组),将两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及对两组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脂异常发生率47.4%,对照组13.3%,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78例中血脂水平达二级预防的目标有27例(34.6%)。结论血脂异常缺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急症入院时绝大多数需要调脂治疗,而调脂治疗在缺血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脂异常 调脂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人群缺血异常心电图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到2017年在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治疗的5万个病人,将其平均分为几组,每组各人数相等,排除冠心病患者,构建随访队列,对他们进行随机回访,并进行选择健康人群缺血异常心电图的影响因素。结果该队列中一共有5万例,随机回放的时间1到3年,平均2.5年,随机回访中一共有8050例出现缺血异常心电图,发病密度高达87.57每千人每年,影响缺血异常心电图的原因主要是年龄偏高、性别偏女性等等。结论本文主要分析了健康管理人群缺血异常性心电图的影响因素,能够帮助人们有效的预防疾病。

  • 标签: 健康管理 缺血性异常心电图 研究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血脂异常人群缺血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853例血脂异常人群分为预防组(693例)和对照组(2160例),预防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睡前口服:分析2组血脂变化、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等差异。结果预防组受试者糖尿病患病率比对照组高,预防组随访率98.7%,对照组随访率96.2%。预防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低[(2.54±1.01)mmol/Lus(4.12±1.29)mmol/L,P<0.05],5年生存率高(94.13%vs83.47%,P<0.01),缺血脑卒中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2组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感染。吸烟、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是脑卒中和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脂异常人群的心脑血管事件。

  • 标签: 斯伐他汀 高脂血症 脑血管意外 危险因素
  • 简介:我们对表现为缺血脱髓鞘的白质损害的发病机制和潜在临床意义的理解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脑CT扫描上的低密度损害被称为脑白质疏松,最常见于脑室周围,也常见于半卵圆中心。在过去几年,尝试使用“Binswanger病”一词来描述这种损害的神经系统结局并不少见。随着脑MRI扫描技术的出现,使我们对这种损害的描述更为精细,MRI对这种白质区域信号强度增高非常敏感,特别是T2加权和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扫描。阐明这种在老年人群中相对常见现象的临床特征仍然具有挑战性。最近的研究以一种类似多发性硬化所见的方式对损害负荷进行了研究。白质疾病的一种独特临床相关模型是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ADASIL),它结合了小血管病变的潜在成分(导致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与偏头痛(也与白质损害有关)常常有一定的联系。然而,与微血管病(它似乎是缺血脱髓鞘的核心)相关的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仍然是高血压。我们如何能很好地将这种脑终末器官损害的各种致病机制联系在一起将决定我们如何能对这种老年人群的常见神经功能缺损病变进行有效地干预。

  • 标签: 缺血性脱髓鞘 脑白质疏松 BINSWANGER病 CADASIL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缺血肠病是指结肠和小肠因供血不足发生的缺血肠道损害,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缺血肠病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发现以来,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可是因为其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及特征,因此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手段。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特异性 研究
  • 简介:摘 要:缺血中风又称脑梗死,是由一些其他疾病引起的脑血管血流量受限的疾病,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神功受限的一系列疾病。脑血管疾病是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本文将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影响缺血脑卒中预后的因素以及为患者预后需要采取的一些护理措施。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护理方式 研究进展
  • 简介:2010年12月在STROKE官方网站上率先公布了《2011版AHA/ASA缺血卒中及短暂性缺血发作(TIA)预防指南》(后简称《指南》)[1],与2006版(2)及2006版之后的部分更新相比,该新版指南在针对血压控制方面,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压控制 短暂性 指南 预防 发作
  • 简介:最近一系列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耐量异常会使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上升。但脑血管疾病与高血糖之间的关系却少有研究,为了解脑血管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05年3月开展了对缺血脑血管病患者的调查,现报告该研究的基本概况。

  • 标签: 脑血管病患者 糖代谢异常 缺血性 心血管疾病 糖耐量异常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健康体检人员心电图中的缺血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择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40例人员作为本此分析的研究对象,期中检测结果正常488例,归为正常组,出现缺血异常的有52例,归为异常组,对出现缺血异常的对象进行比对与细致分析。结果:异常组人员的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组间比对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收缩压与舒张压过高时导致人体出现喜爱脑电图缺血异常的重要原因,而若驰在体检后检测出相应的异常,则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以保障被检者的健康。

  • 标签: 健康体检 心电图 缺血性异常 情况分析
  • 简介:目前,国内缺血脑卒中诊治及预防指南,对于抗凝剂在缺血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建议:(1)建议在急性缺血脑卒中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治方面,应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2)提及凝血酶抑制剂(如阿加曲班)等新型抗凝剂在急性缺血脑卒中的应用;(3)推荐华法林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源性脑栓塞的预防。近年来研发出很多新型抗凝剂,我们拟对新型抗凝剂在缺血脑卒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抗凝药 卒中 因子Xa 维生素K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肠道血供情况,总结肠道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内镜特点、病理形态特点以及几种特异性缺血肠病,旨在提高对缺血肠病的认识。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诊断 病理
  • 作者: 杨卓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7-01说起缺血性血管疾病,大部分人们对该病并不陌生,因为缺血性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成为了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然而,关于缺血性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呢?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也可以称其为脑缺血性疾病,是指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常见类型:(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的是缺血所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般24小时内便可完全恢复;(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指的是一种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持续时间一般会超过24小时,但是,一般在3周内便可完全恢复;(3)进展性卒中(PS),脑缺血症状不断进展,病情加重,超过6小时,才会达到高峰,脑内可出现梗死灶,常常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4)完全性卒中(CS),发病后,几分钟至1小时内,便可以达到高峰,最迟不超过6个小时;(5)边缘区(分水岭区)梗死(WI),在脑梗死中约占10%,多发生在临近血管分布的周边区域;(6)腔隙梗死(LI),是一种由于脑实质中单支终末穿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一般直径在3-20mm范围内,在脑梗死中约占12%-25%。病因分析: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病因较多,病理机制相对复杂,一般情况下,认为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因。另外,所有可能引起血管壁结构与功能、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因素,都可能引起该病,如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治疗方案:(1)内科治疗。早期给予抗凝治疗,首次口服2-6mg华法林,2-8mg为维持剂量,至少用药半年,停止发作或者发作次数减少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根据血压水平,积极控制血压,保持收缩压与舒张压在安全范围内;积极治疗血液成分异常的疾病,如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等。(2)外科治疗。颈外动脉狭窄,可行颈动脉血栓内膜剥离术(CEA)、血管形成术(或者自体大隐静脉搭桥术、人造血管移植术)、颈部动脉旁路术(仅仅适用于治疗颅外动脉完全闭塞病人)、Fogarty导管法(属于替代上述动脉旁路手术不能使用的一种备选方法)。颅内动脉的栓塞狭窄闭塞,可行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OA-PICA)吻合术、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S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