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缺血(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HIE新生儿为观察对象,入院起止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1年后智能发育商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应人能力评分、语言能力评分及动作能力评分分别为(95.37±2.57)分、(89.64±3.73)分、(91.45±2.39)分、(76.31±4.18)分、(70.20±3.12)分、(72.38±2.66)分。上述资料组间对比结果均为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HIE新生儿护理中效果更显著,提高了新生儿智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HIE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是临床领域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且不易治疗,容易反复发作。虽然针对这一病症目前已经提出了治疗措施,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干细胞种类繁多,没有外部条件的影响之下细胞可自行复制更新,能够治疗缺血脑损伤。近年来,伴随我国医学水平提升,对其深入研究之后发现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成为干细胞新的发展方向。基于此,文章围绕干细胞治疗缺血脑卒中的研究进行探讨。

  • 标签: 干细胞 缺血性 脑卒中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群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物储存库,在神经发育和衰老以及缺血中风等脑部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篇综述显示了肠道微生物区系-轴在缺血中风中的作用,并评估了肠道微生物区系在中风后的发病、进展和恢复中的潜在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是急性缺血脑卒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影像征象。FVH常出现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和血流动力学损伤有关。虽然这些年对FVH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FVH的具体形成机制以及和临床预后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预后方面。本文对FVH的形成机制和临床预后的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血管高信号 脑梗死
  • 简介:摘要 急性缺血脑卒中(CIS),属于高致死率以及致残率的疾病类型,发病后,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则会严重危及到病患的生命安全。血管内介入用于CIS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的均得到验证,伴随着卒中中心的建设,更多的临床医生及学者纷纷加入到了急性缺血的脑卒中临床治疗的队伍中。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CIS血管内部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分析,便于为今后更多医学专家和研究学者对此类课题的实践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者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 缺血性 介入治疗 血管
  • 简介:【摘要】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其病死率以及致残率也逐年增长,因此针对于缺血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目的 分析缺血脑血管疾病的重症护理效果。方法 患者均为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来中心医院治疗,其例数共 70例,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分析,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重症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3.56±2.11) 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8.77±3.56) 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8.57%明显比对照 17.14%低, P<0.05。结论 重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安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护理干预 重症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脑卒中 (AIS)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骤急,且预后并发症多。 AIS患者因众多因素常伴随沉重的精神负担,易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方法 2016年 3月 -2019年 2月中心医院收治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 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IHSS)、病残程度或日常生活依赖性评分 (RS)、焦虑评分 (SAS)、抑郁评分 (SDS)、日常活动能力评分 (ADL)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结果 两组护理前 NIHSS、 RS、 SAS、 SDS和 AD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 NIHSS、 RS、 SAS和 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ADL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促进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负性情绪 循证护理 治疗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血液的瘀滞,血管内膜的损伤及血液的高凝状态。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急性脑卒中患者是 DVT的高危人群。目的探讨预防缺血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及其效果 。方法 将 10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按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常规施护,对照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实施者定期培训,抬高患肢,肢体锻炼,机械性预防,药物预防,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等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无 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缺血性脑卒 护理措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老年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应用基于信息化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100例老年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个性组和对比组,将奇数编号的患者设置为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将偶数编号的患者设置为个性组,实施给予信息化延续护理模式,对此两组的各个评价指标。结果:个性组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实施给予信息化延续护理成效显著,尤其是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显著更加明显,建议临床在患者出院后积极采用信息化延续护理模式。

  • 标签: 基于信息化的延续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S100B、D-二聚体(D-dimer, D-D)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在缺血脑卒中患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了济南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缺血脑卒中的初诊患者54例作为卒组,并且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NIHSS)来评价神经损伤,按照NIHSS评分不同将其分为轻度组:25例,中重度组:29例。另取40例健康对照组,严格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各实验对象进行抽血和检测,采用ELISA测定血清S100B蛋白,D-二聚体及GFAP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作对比。结果:缺血脑卒中患者S100B,D-二聚体,GFA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组S100B,D-二聚体,GFAP的表达水平较轻度组明显增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100B、D-二聚体、GFAP水平升高与缺血脑卒中的发生有关且表达水平越高,脑卒中越严重;S100B、D-二聚体、GFAP三者均可作为诊断缺血脑卒中的标志物。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S100B  D-二聚体 GFAP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羊包虫仍然是严重危害羊生长的疾病之一,养殖户应该对该病提起一定的重视,采取措施预防,及时进行治疗,本文分析了羊包虫的病因和症状,提出预防和治疗该病的具体方法。

  • 标签: 羊脑包虫病 病因 预防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牦牛包虫是一种在放牧容易传播和流行的寄生虫,这种主要是由多头蚴寄生在牛的大脑和脊髓中而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症状,其危害比较严重,一旦没有做好及时的预防治疗,就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牦牛包虫的治疗和预防工作的要点内容。

  • 标签: 牦牛 脑包虫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在羊养殖过程中,羊包虫是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症。发病羊的症状主要表现在神经症状方面,患病时导致意识消失最后死亡,羊包虫的引发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羊类的生存,给羊类养殖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危害整个羊群的健康,所以,通过对该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能够有效防止羊包虫 对于羊群的危害。

  • 标签: 羊脑包虫病 预防和治疗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羊是新疆地区主要养殖的动物之一,羊肉产量以品质较高,符合当前市场上对于优质羊肉的需求,近年来销售效益持续提高。因此阿克苏地区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但是在养殖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各种疫病问题,给羊养殖造成了经济损失,威胁到了当地羊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羊包虫属于常见的寄生虫疾病,主要是因多头囊尾蚴所导致的疾病,会在脑部、脊髓内寄生,给羊的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引发各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症状,需要针对该疫病做好防治措施。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羊包虫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以期可以为羊养殖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羊脑包虫病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牛出血性败血是畜牧养殖期间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有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导致,也被称作牛出败。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致死率高,发病后未及时诊断并有效治疗,极易导致病牛死亡,对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对牛出血性败血的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以提高疾病防治水平。

  • 标签: 牛出血性败血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牛包虫由棘球绦虫的幼虫阶段引起,主要通过犬类等终宿主排泄的寄生虫卵传播。牛作为中间宿主,通过摄入这些卵后发病。症状通常与神经系统受损有关,包括行为变化、神经障碍等。诊断依靠临床症状、血清学测试、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结合可能的外科手术以及辅助疗法。有效的预防策略要求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和环境卫生,定期健康监测,以及在高风险区域的药物预防。结合这些措施可以显著减少牛包虫的发生,保障动物福利和公共卫生安全。

  • 标签: 牛脑包虫病 棘球绦虫 治疗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的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牦牛是一种稀有牛种,也是唯一一种能够在高原高寒地区繁衍的牛亚科动物。俗话说牦牛浑身都是宝,对于藏族高原的牧民来说,牦牛的作用是非常之大;不仅人民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它,而且牦牛还是高原牧民重要的经济来源。

  • 标签: 牦牛 出血性败血症 症状 防止措施
  • 简介:摘要:羊包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疾病,尤其在西藏地区。该病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严重时可导致癫痫和认知障碍。诊断常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确定。为了预防和控制羊包虫,应加强羊群管理、消灭中间宿主、保证卫生饮食,并定期进行免疫接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加大预防意识的普及和防治工作的推进,对于羊包虫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羊脑包虫病 症状 诊断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