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至今已有50年的发展历程,她的建立与发展,无疑是伴随着社会文化建设的步伐,经历了各个时期文化思潮的冲击和洗礼,在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今天中国画专业学科所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成果在国家高等艺术教育的格局中日益显示出她的特殊意义和作用.

  • 标签: 继承与创新 广州美术学院 社会文化建设 文化思潮 中国画
  • 简介:您最敬仰的古代书法家是哪一位?为什么?王羲之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书圣"。如果说唐代中国书法达到了一个高峰,那么晋人书法则是它的根基,王羲之就是站在其上的引首代表。您最喜欢的古代书法作品是哪一件?为什么?陆机的《平复帖》是迄今公认传存历史最久的真迹法帖。这件书帖所处的时代背景,衬托出该帖承前启后的兼容性、开创性、代表性、坚挺细腻的线条中里有分明的章草古意,自由率真的结体上表露出秀而不俗的气质。哪些人对您的创作影响比较大?传统和经典对创作来讲,非常重要。

  • 标签: 继承 《平复帖》 中国书法 书法作品 承前启后 影响比较
  • 简介:今年是我院建校79周年,明年是80周年大庆,届时,学校将举行隆重的庆祝大典。今年是刘海粟先生奖学金设立10周年,10年前刘海粟先生以其赴香港举办画展所得百万元港币捐献学校,取其三分之一33万元港币(折合人民币10万元)设置刘海粟奖学金。也正是刘海粟先生在80年前即1912年在中国创办了第一所高等艺术学校——上海美术院,后改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我院的前

  • 标签: 刘海粟 上海美术 上海美专 高等艺术 举办画展 艺术创作
  • 简介:在现代书法活动中,创新始终与继承同在的关系,同时针对当代书坛的某些所谓“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流弊的孽乳滋生的“场所”。书法作品有没有“主题”?回答是肯定的,应该说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我认为作品的“主题”有时我们会将其视为“风格”,其实它不仅仅只是“风格”,除了这一“风格”之外,它还有丰富的时代文化精神内涵。正如在书法中,线条是它最主要的“主旋律”,

  • 标签: 流弊 书法活动 书法作品 “主旋律” 艺术作品 精神内涵
  • 简介:一、侗族木构建筑的现状(一)古老而富有记忆的历史符号侗族大多分布在偏僻山区,喜欢依山傍水而居,经过历史的发展,侗家人创造了以吊脚楼、鼓楼、风雨桥为代表的灿烂的民居文化,侗族的木质结构建筑群以它结构的精巧、布局的奇妙、丰富的田园风情和民族文化内涵而成为少数民族民居文化的一支奇葩。这些木质结构建筑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与技艺,更是当地民俗文化与历史的象征。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激增,木质资源日益匮乏以及木质材料与技术难以满足现代化建筑的要求等原因,木质结构的建筑也因此渐渐退出了历史的核心舞台。

  • 标签: 木质材料 木构建筑 继承与发展 结构 侗族 现代化建筑
  • 简介:2009年4月22日至5月18日,“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北京举办,“继古开今”是其中一个单元。笔者参加了该单元的学术座谈会,从该单元的参展作品以及与会者的发言中,笔者延伸、归纳出两个问题:一是长久以来雕塑界对“继承传统”这一问题的无视和无作为(主流如此,并不否定个别艺术家的探索成就,如滑田友等),此为“陈疴”;另一个是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情况下,时下雕塑界意识到继承传统的迫切性,但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即对“传统”进行了抽象化解读,对传统题材进行了符号化借用,此为“新疾”。

  • 标签: 继承传统 雕塑 中国和平崛起 学术座谈会 参展作品 艺术家
  • 简介:馆阁体是流行于明清馆阁及科举试场的书体,又称“干禄体”、“干禄书”,它的前身是宋代的“院体”,而其渊源则可追溯到尚法的唐楷。由于馆阁文臣应诏撰写文章,士子科举考试博取功名,其文体书体均力求典雅工整,自成一体,故名馆阁体。这种书体在明代称“台阁体”,清代称馆阁体,二者异名而同质,均为标准的官体。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由于科举的要求,士子们为便利考试,

  • 标签: 馆阁体 继承与创新 科举考试 书法 书体 台阁体
  • 简介:平心而论,我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它就像一条自远古一路喧腾流淌的河流,沿途汇集并凝聚了许多元素和众多的支流。给书法艺术的健康成长带来无穷的养分。因此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那么,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传统的文化理念又是在不断的萌生、重构、演变和积淀而逐步形成的“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创新中。

  • 标签: 文化理念 继承与创新 当代书法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 现代文明
  • 简介:篆书在我国书法史上出现最早,数千年来不断发展和衍变,自商代贞人■、宾、争、韦等,乃至秦之李斯,唐之李阳冰,南唐之徐铉,金之党怀英,清之邓石如、杨沂孙、吴大澂,近代之吴昌硕、罗振玉、丁佛言各家,代有传人,流派纷呈。本人仅就半生攻习篆书的体会,略抒一得之见。

  • 标签: 篆书 精一 一得之见 贞人 杨沂孙
  • 简介:当今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二十一世纪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撞击,使世界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且在继承各自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 标签: 文化多元化 书法艺术 传统艺术 艺术形式 书法作品
  • 简介:新安画派是清初画坛的一支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渐江、孙逸、汪子瑞、查士标等。几位画家均是新安郡人,且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风格近似,故绘画史称之为新安画派。"新安"一词,清代就已出现。金石家、诗人王士祯,以及康熙年间艺术理论家张庚等都有言及。可见新安派在当时已颇具名望。渐江,作为新安画派的主要代表,其画风的特点与形成对于整个新安画派之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如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所言:"新安画家多宗清法者,盖渐江师导先路也。"

  • 标签: 新安画派 渐江 国朝画征录 艺术理论家 画史 云林
  • 简介:观看绘画会有这样的境遇:对于"看不懂的画",我们只能以现有的常识去理解,抽象画可能与花布没有多大区别;对于"看得懂的画",会有很多自己认为"很明显的关系"别人却视而不见。艺术创作者也会类似的感觉:没有进入状态时,画布就像一幅看不懂的地图——不知道坐标在哪,不知道如何切入;进入状态时,会觉得"成竹在胸",需要画的图形已经在头脑地图上,只需用熟悉的步骤在画布上制作就可以完成。

  • 标签: 艺术创作 地图 释读 案例 矫正 继承
  • 简介:陈洪绶酷爱戏曲,曾前后两次为《西厢记》创作插图,两次都绘制了卷首像《莺莺像》。特别是崇祯十二年(1639年)的《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以下简称《张本西厢》)插图,是老莲插图创作中期的代表作品,无论从构图、造型、线性以及受众的观看审美、商业需求等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十分成熟,图式的唯美和线性的“方圆结合、刚柔相济”,都标志着画家的插图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 标签: 插图 莺莺 继承 祖本 《西厢记》 代表作品
  • 简介:神韵论经清人王士禛总结发扬,成为海内风从的重要文艺理论。高凤翰私淑王士禛,其"妙得象外意""真精在性情"以及"淡处着精神"的主张都与神韵论一脉相承,而高凤翰重"真我",强调"童心"与"灵慧",利用心学对神韵论后期"无我"观念进行反拨,在继承与发展神韵论的基础上,建构起尚意、崇淡、重性、求真的文艺观,并进而影响了他的诗、文、书、画创作。

  • 标签: 高凤翰 神韵论 继承 突破
  • 简介:艺术贵在创新,缺乏新意、陈陈相因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文人画在宋元达到最高成就.明清时,山水画逐渐衰落.习古之风盛行,画家闭门造车,很少创造,结果形成公式化、概念化的山水画.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有两个最活跃、最有生机的时期:一个是在本世纪初;一个是在本世纪末——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来文化.但是,这两个时期由于历史的、文化的种种原因,其结果完全不同.本世纪初,在以“美育救国”“科教救国”的思想激发下,前辈艺术家们在留洋归来后,积极倡导用现代观念来革新中国画.如徐悲鸿先生通过写生、素描、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林风眠先生是将西方艺术更多地引入中国画,强调中西结合.他们用西方艺术的写实、具象、表现取代了本土的意向表现.但是他们的创新并不是简单的

  • 标签: 继承与创新 中国画专业 绘画风格 工笔画 作品 艺术创作
  • 简介:林散之在自己书法集的自序中讲述学书经历说:"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又在《跋王觉斯草书诗卷》云:"朝夕观摩不去手,文革运动中亦随身携带,幸未遭遗失,今居三欲索回原物,自当完璧归赵。佳书如好友,不忍离别,因题数语归之,以志留连

  • 标签: 书法王铎 书法继承 创变
  • 简介:一、董巨画风董源的主要绘画活动是在南唐烈祖和中主时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价他:"江南中主时,有北苑使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皆臻妙理。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1]米芾《画史》评道:"董源平淡天真多,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趣,

  • 标签: 元四家 董源 巨然 绘画活动 赵孟 中主
  • 简介:书法是一种具有特殊历史地位的艺术。中国文人的理想,是通过书法介入社会,赞天地之化育。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书法艺术的实用空间缩小,它促使书法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全球化”向书法艺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书法艺术实际上面临一场新的危机。立足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沃壤,书法艺术将在传统与现代的“涅(pán)”中浴火重生。书法是中国民族艺术的不老树。中国书法引导人类追求善与美,伟大的艺术在现代社会将更显其魅力。

  • 标签: 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 传统与现代 实用 民族文化 近现代
  • 简介:为纪念辽宁省书法家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由中国书协、辽宁省文联及书协共同主办的“辽宁省书协成立二十周年晋京书法篆刻展览”于三月十二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同志参观了展览。全国人大、辽宁省委、省政协、中国文联、中国书协、辽宁省文联及书协的领导顾金池、孙奇、肖作福、邵炳仁、徐廷生、张成伦、刘炳森、申万胜、杨仁恺、冯其庸、牟心海、张传凯、郭雅君、刘正成、张旭光、吕如雄、聂成文等出席了开幕式。在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张传凯同志主持下召开了“辽宁书协成立二十周年晋京书法篆刻展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书协、辽宁省文联、辽宁书协的领导以及首都和来自各地的书法家、部分参展作者共六十余人,与会者对辽宁书法二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此次展览给予了肯定,也对未来辽宁书法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十分诚恳的意见和建议。现将会议纪要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 标签: 书法篆刻 中国美术馆 展览 书法家 冯其庸 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