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腰椎退行性疾病是骨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所致的慢性腰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椎间融合和刚性固定是目前手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尽管椎间融合和刚性固定可获得较高的融合率,但是由于应力集中于邻近节段,所以可能会发生邻近节段退变,而邻近节段退变使得患者的满意率远低于影像学的融合率。动态固定是一种新的固定理念,可在控制脊柱节段异常运动的同时保留固定节段的部分活动,有利于减轻邻近节段退变和降低内固定物断裂的发生率。如今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腰椎椎弓动态固定系统,其设计理念大多源于20世纪80、90年代用于脊柱融合手术的椎弓螺钉及杆,设计初衷是稳定异常节段并减轻退化椎间盘和小关节的压力,同时保持相应节段的正常运动。通过对常见后路腰椎椎弓动态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临床疗效、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策略,同时为后路腰椎椎弓动态固定系统的设计改进提供新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腰椎椎弓动态固定技术是一类保留运动功能的脊柱后路固定技术,可弥补融合固定牺牲运动功能的缺陷,主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滑脱症、严重椎管狭窄症和轻中度退行性侧凸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动态固定能卸载部分应力负荷,利于减缓固定节段的退变进程,无需植骨和等待融合,有利于促进术后快速康复、避免融合失败和减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中,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严格把握禁忌证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采用后正中切口Wiltse入路为宜,在上关节突与横突间沟槽底置钉,以便动态棒安放于关节突关节外侧,固定轴要尽可能接近腰椎运动轴,重视术后腰椎功能康复。腰椎椎弓动态固定是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因与坚强固定观念不同而在认识上存在分歧是难免的。推进其科学研究和临床规范是安全、正确应用这一技术并造福患者的前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椎弓螺钉内固定与常规椎弓螺钉内固定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腰胸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40例。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钉棒内固定术,微创组采用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恢复及随访矫正度丢失情况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3个月内更明显,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后两组趋于一致,相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出血少、疼痛缓解快、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两种手术方式的矫形效果和手术时间相当。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动态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腰椎椎弓动态固定手术1 623例,男854例、女769例,年龄(47.56±12.76)岁;Dynesys固定1 150例、K-Rod固定235例、Isobar固定181例、富乐动态固定52例、Waveflex固定5例;原发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984例(60.63%)、腰椎管狭窄症280例(17.25%)、腰椎滑脱症174例(10.72%)、腰椎退行性侧凸98例(6.04%)、椎间盘源性腰痛87例(5.36%)。记录总体感染率,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诊断、既往手术史、合并疾病、椎板开窗数量、椎间盘髓核切除节段数量、固定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硬脊膜破裂数量、术后感染距初次手术时间、发生感染时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降钙素原)。按感染发生的时间分为早期感染组(术后3个月内)和晚期感染组(术后3个月以上),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策略的异同。结果椎弓动态固定术后总体感染率为1.66%(27/1 623),其中Dynesys固定感染率为2.17%(25/1 150)、富乐动态固定为1.92%(1/52)、Isobar固定为0.55%(1/181)。随访时间(51.89±32.55)个月。椎板开窗数量1(1,2)个,椎间盘髓核摘除数量1(1,2)个,固定节段数量2(1,3)个;手术时间(186.30±81.33)min,术中出血量200(200,500)ml,术中输血量0(0,345)ml。早期感染组合并脑脊液漏1例。细菌培养阳性13例,病原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及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乳链球菌各1例。21例接受了二次手术,包括清创缝合10例、内固定更换2例、内固定取出9例;4例行穿刺冲洗;2例仅采用抗生素治疗。1 623例中,发生早期感染16例(0.99%)、晚期感染11例(0.68%)。早期感染组与晚期感染组椎板开窗数量、椎间盘髓核摘除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感染组的炎症指标除降钙素原外均高于晚期感染组(P<0.05);两组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62.5%(10/16)、27.3%(3/11);早期感染组主要感染部位为切口(50.0%,8/16)和内固定周围(18.8%,3/16),晚期感染组主要为内固定周围(90.9%,10/11);早期感染组采用清创缝合9例、穿刺2例、内固定更换2例,晚期感染组采用内固定取出8例、穿刺2例。结论腰椎椎弓动态固定术后感染的总体发生率为1.66%,早期感染率为0.99%、晚期感染率为0.68%,Dynesys固定的感染率为2.17%。早期感染可通过清创和更换内固定等治疗而保留内固定,晚期感染大多需取出内固定才能控制。

  • 标签: 腰椎 外科伤口感染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椎弓动态固定技术的共同特点是用具有微动关节或弹性形变的动态棒对腰椎进行固定,在稳定腰椎的同时可保留椎间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负荷。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椎弓动态固定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技术普及度有限,在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采用改良Delphi法,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专家问卷调查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两轮问卷沟通和一轮圆桌会议,共同讨论并制定了椎弓动态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专家共识。共识从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随访、并发症及处理等方面对椎弓动态固定技术进行了深入阐述,旨在规范和推进其临床应用,从而提高手术疗效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椎弓螺钉固定方式对治疗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按入组顺序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螺钉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椎弓螺钉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螺钉松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螺钉松动率为19.4%,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螺钉松动率(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情况累计13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数累计为5例,对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弓螺钉固定手术对于脊柱损伤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后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椎广使用。

  • 标签: 脊柱损伤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 临床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椎弓螺钉内固定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术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熟悉各种仪器、器械的使用。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医护配合良好。手术实施顺利,准确无差错,效果满意。结论不同职责的护士需做好本职工作,与术者之间的默契合作,是手术顺利进行并能取得到满意结果的关键。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骨盆耻骨上下支骨折内固定病人的护理问题和护理对策,从而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15例骨盆稳定骨折病人的护理过程并加以总结,归纳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病例平均住院17d,比以往骨盆骨折病人平均住院日数减少7d,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15例骨盆骨折病人的病情观察,带有预见性的做好相关护理、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练,是使病人尽快脱离生命危险,早日康复的护理关键。

  • 标签: 骨盆骨折 椎弓根螺钉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119-01
  • 简介:椎弓脊柱外固定术是用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脊柱疾病,主要是指皮置人椎弓螺钉,于体外安装支架,通过体外加压促使椎体形态恢复,并予以固定,以维持脊柱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生物力学和材料学的发展,椎弓脊柱外固定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由最初简单的脊柱骨折的治疗,发展到现在多种脊柱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脊椎骨折整复外固定、椎体感染、脊柱矫形和诊断性腰痛外固定等。现就椎弓脊柱外固定器的发展历史、临床应用及主要优缺点等作一综述。

  • 标签: 脊柱疾病 外固定器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腰椎后路融合术是被脊柱外科医生广泛认可并成为共识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固定融合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邻近节段退变,已成为腰椎固定融合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情况下,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疾患逐渐受到脊柱外科医生的关注。腰椎椎弓动态固定系统作为刚性融合的替代逐渐应用于临床,因其能够在维持手术节段稳定性的同时保留一定椎间活动度的特点而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融合术式之一。但一项新术式的出现必然会与传统观念相碰撞,国内外学者从生物力学、临床疗效及预后等多个方面对腰椎动态固定技术进行了探索和评价。本期文章探究了腰椎椎弓动态固定在腰椎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及相关并发症,综合来看该技术临床疗效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可作为刚性融合术式的一种替代来辅助治疗神经减压后的节段不稳。但目前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针对适应证、禁忌证、优缺点及相关风险开展多中心对照试验,同时对固定装置进行革新和研发,设计出符合国人解剖学特点的动态固定系统,使该项技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椎弓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53岁,平均(32±2.5)岁。均采用椎弓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植骨,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并通过X线片、CT扫描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位(worter指数)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为70-100分钟,平均80分钟,;术中出血量30-110ml,平均为60ml,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2-4分,平均3分。所有患者均得到12-18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失败,矫正椎体高度未丢失。结论椎弓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植骨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同时经伤椎椎弓椎体内植骨可以有效填充椎体内骨缺损空腔,减少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 标签: 胸腰椎 骨折 椎弓根螺钉 经皮 经椎弓根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针对围手术期护理提出对术前患者心理不良反应进行心理疏导,正确评估患者状况,术后采用生命体征及引流液观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结果6月~2年随访,除5例完全截瘫者恢复差,其余病例均恢复正常生活能力。结论加强围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期心理、饮食等护理,指导术后功能锻炼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脊柱损伤的效果。方法:80例脊柱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用开放性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用椎弓螺钉固定治疗,比较术后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率比对照组低,P小于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感染、神经损伤、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小于0.0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小于0.05。结论: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脊柱损伤的效果理想,可以降低术后疼痛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 脊柱损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F椎弓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0~2011年10月采用AF椎弓螺钉系统内固定病椎椎弓根植骨术配合大承气汤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的患者6例。结果在术后,随访了本组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随访时间最长为18个月,随访时间最短为10个月,都没有出现断钉棒、螺丝钉松动、脊柱不稳等问题,术后无感染,也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在手术之后,对比分析6例患者手术前后X线照片,对Cobb’s角进行测量,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到术后的96%和92%,而手术前为68%和40%,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2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均有1~3级神经恢复,1例完全截瘫患者,1~2级恢复。结论AF椎弓钉棒内固定系统加病椎椎弓根植骨术配合大承气汤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可达到良好复位和恢复椎管原有容积的效果。

  • 标签: 胸腰段骨折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经病椎椎弓根植骨术 大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