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方法:对一例寰枢关节脱位口咽松解、寰枢关节复位、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有计划地精心护理。结果: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得到很好的康复。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个案护理和康复指导,有效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恢复较好,同时为此类手术患者的护理积累了经验。

  • 标签: 寰枢关节脱位 围手术期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由于我国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桥梁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更多便利,但根据桥梁工程的通行特点可以得知,由于受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桥梁内部的某些构件容易出现故障,使桥梁结构的整体性与稳定性不断下降。为进一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采取科学的养护和维修加固技术特别重要。本文就当前路桥养护问题与养护技术展开探讨。

  • 标签: 路桥 养护问题 养护技术
  • 简介:摘要:我国颈椎病等颈椎疾患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需要手术治疗的例数也越来越多。颈椎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将椎间盘及后方骨赘对脊髓的压迫解除,减压效果彻底、椎体骨性融合良好,对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的正常维持效果确切,因而目前其已经成为治疗颈椎疾患最常见手术方式。但是另一方面,颈部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加上术中使用内固定器械等因素的影响,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也越来越多。临床上早已公认科学规范的护理对取得理想手术效果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其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旨在为临床上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规范护理措施的建立提供依据。

  • 标签: 颈椎前路 手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时间段接收的颈椎前路手术治疗98例脊髓型颈椎患者为研究目标,按照就诊先后顺序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给予两组患者全部采取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同时参照组展开常规护理,实验组展开围术期护理,分析文章中2组护理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天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术后一天及出院当天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颈椎前路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以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问题,最后对于当前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优化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公路所具备的使用性能,确保行驶期间的安全性。

  • 标签: 路桥 沉降段 路基路面 施工技术 探究
  • 简介:摘要直接前路是理想的髋关节微创手术入路,特征是通过神经肌肉间隙显露髋关节。与其他入路相比,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和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然而,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和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将患者体位由经典的仰卧位转换为侧卧位,旨在秉承直接前路的优点且克服仰卧位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侧显露困难的难题。侧卧位时髋关节后伸、外旋和内收程度较仰卧位明显增加,可以更加安全有效地完成股骨髓腔扩髓和股骨假体的精确植入。侧卧位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视角与熟知的后方入路一样,术者无需改变髋臼侧操作习惯。熟悉直接前路解剖和理解技术难点是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前路枕骨髁螺钉钢板系统在枕颈融合中的生物力学研究,来探讨该技术应用于单纯前路枕颈融合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具颈椎标本,男4具,女2具,死亡年龄(49±8)岁。对标本进行软组织剥离建立正常模型组,切除正常模型寰椎前弓、部分寰椎侧块、齿状突、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寰椎横韧带,破坏关节囊,制作枕颈不稳模型,前路斜坡螺钉置钉建立斜坡螺钉固定模型,随后在原标本采用前路枕骨髁螺钉置钉建立枕骨髁螺钉固定模型。分别给予4组模型1.5 N·m的前屈、后伸、侧弯、旋转力矩,测量标本C0-C1与C0-C2的活动度(ROM)。最后进行拔出力试验,比较单双皮质固定对螺钉抗拔出力的影响。结果在C0-C1节段,斜坡螺钉组的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活动度分别为6.46°±0.85°、5.14°±0.76°、2.73°±0.36°、1.12°±0.41°,枕骨髁螺钉组的活动度分别为5.92°±0.90°、4.16°±1.06°、2.86°±0.50°、1.05°±0.27°;在C0-C2节段,斜坡螺钉组的活动度分别为9.55°±1.99°、10.46°±2.03°、6.90°±1.29°、13.51°±1.37°,枕骨髁螺钉组的活动度分别为8.14°±1.38°、9.53°±1.55°、4.75°±1.06°、7.90°±1.68°,枕骨髁螺钉组较斜坡螺钉组的侧弯及旋转ROM明显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皮质固定的枕骨髁螺钉最大拔出力为(408±28)N,双皮质固定最大拔出力为(439±33)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枕骨髁螺钉钢板系统能够提供有效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且在抗侧弯和抗旋转性能上比前路斜坡螺钉更具优势。

  • 标签: 枕骨 枕颈融合 枕骨髁螺钉 生物力学
  • 简介:【摘 要】《自然风水学》成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的时代呼唤并包容学科与学术创新。已经出版两次的、将近200多万字的《自然风水学》一书,是本文作运用古代经典原著解读法、调查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方法,并在全国范围考察求证、全方位实战实践、从小接受家传与师传、研究与解读600多部风水书籍和国学经典、辩证分析与科学扬弃古今风水各个流派(门派)的基础上,历经三十多年独创的一门新兴学科。1000字的《天地》是《自然风水学》的精髓。

  • 标签: 自然风水学 精髓 真理 造福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一种内镜下微创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Endo-THA)并回顾性分析其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对30例患者(32髋)行Endo-THA术,其中男12例13髋,女18例19髋,年龄32~87(63±14)岁,体质指数(BMI)(26.9±4.5) kg/m2。通过平卧位直接前入路,用一个近端长5~6 cm的横向切口和一个远端1 cm的穿刺切口。在内镜完成髋臼侧磨锉与股骨侧松解,分体式打入髋臼假体。股骨侧通过顶钩法在横切口内完成准备与假体的安装。统计分析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假体植入位置角度、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股外侧皮神经功能情况及患者自觉满意度。结果30例(32髋)手术切口长度(5.9±0.4) cm,所有患者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手术时间(65±14) min,术中出血量(136±56) ml,髋臼外展角41.4°±3.6°,髋臼前倾角16.0°±5.3°,术后6、24 h患者静息状态疼痛VAS评分均≤2分,活动锻炼后VAS评分与静息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相同状态下VAS评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 h内所有患者均可下地。术后住院1~3(2.0±0.9) d。术前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35.5±8.1)分,术后6个月为(94.7±3.0)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无患者诉大腿前侧麻木,自觉满意度评分(9.3±0.5)分(满分10分)。结论Endo-THA术安全有效,避免了常规前路手术中拉钩对阔筋膜张肌的压迫,可应用于肥胖及肌肉健硕的患者。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 内镜下关节置换 微创 直接前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坐骨神经阻滞与传统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行膝及小腿手术患者,男45例,女45例,年龄(46.23±14.87)岁,年龄范围为18~76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45例。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分别以传统与改良入路行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术。记录坐骨神经显影深度、神经阻滞穿刺深度、穿刺针显影评分、坐骨神经扫描时间、坐骨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最低电流强度、穿刺针道个数及穿刺成功率。结果传统组患者坐骨神经显影深度[(6.54±1.13)cm]显著深于改良组[(4.68±0.98)cm],改良组坐骨神经扫描时间及坐骨神经阻滞操作时间[(26.00±7.00)s、(150.00±43.00)s]均短于传统组[(33.00±8.00)s、(170.00±38.00)s],改良组的穿刺针道个数[(1.30±0.30)个]少于传统组[(2.10±0.80)个],改良组穿刺针显影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穿刺深度,最低电流强度及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传统前路阻滞的操作难度,提高成功率,可作为坐骨神经阻滞的补充方法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坐骨神经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坐骨神经阻滞 前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低浓度酒精冰袋在颈椎前路ERAS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82例颈椎前路术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ERAS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以冰敷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及肿胀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PGE2水平、肿胀评分以及治疗后第1d、3d和5d咽部舒适度评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行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93例,所有手术均在显微镜辅助下完成。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测量Cobb角评估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以评估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患者颈椎Cobb角为(19.1±12.3)°、JOA评分为(14.5±2.3)分,均明显改善。结果表明,适应证选择得当,颈前路显微减压治疗OPLL能取得理想疗效。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症 前路手术 JOA评分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9例自2018年10月~2020年9月进行治疗的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分成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8),对照组患者应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比较治疗前后两组ASI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ASI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SI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创伤性颈髓损伤 脊柱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于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行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2组,参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讨组41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着重分析其护理要点。结果 研讨组患者中B级、C级、D级例数均低于参照组,而E级例数高于参照组,P值<0.05,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可推广。

  • 标签: 下颈椎骨折脱位 前路复位 减压植骨术 护理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于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行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2组,参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讨组41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着重分析其护理要点。结果 研讨组患者中B级、C级、D级例数均低于参照组,而E级例数高于参照组,P值<0.05,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可推广。

  • 标签: 下颈椎骨折脱位 前路复位 减压植骨术 护理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术后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7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术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术患者针对性护理可以获取满意护理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前路内固定术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开放手术与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手术,而观察组则运用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术前,两组的JOA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开放手术 颈椎前路减压术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相较于常见前路枕颈融合内固定装置治疗上颈椎不稳的性能差异。方法选取1名28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枕颈部CT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包括正常模型、单纯人工椎体(异形钛笼+斜坡螺钉)内固定模型、斜坡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在枕骨上表面施加50 N载荷和1.5 N·m扭矩,使模型产生屈伸、侧弯及旋转运动。比较各模型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的活动度、内固定应力峰值及颅骨应力峰值的分布。结果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正常模型活动度分别为18.65°、15.35°、9.82°、34.68°;单纯人工椎体内固定模型分别为3.20°、3.63°、2.94°、3.92°;斜坡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分别为0.40°、0.50°、0.35°、0.89°;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分别为0.27°、0.33°、0.13°、0.30°。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相较于单纯人工椎体内固定模型,斜坡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活动度分别减少87.5%、86.2%、88.1%、77.3%,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分别减少91.5%、90.1%、95.6%、92.3%。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单纯人工椎体内固定的应力峰值分别为52.3 MPa、51.9 MPa、52.6 MPa;斜坡钢板螺钉内固定分别为100.1 MPa、158.1 MPa、170.6 MPa;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分别为114.2 MPa、62.9 MPa、132.9 MPa。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单纯人工椎体内固定时的颅骨应力峰值分别为52.9 MPa、50.9 MPa、62.3 MPa;斜坡钢板螺钉内固定时分别为19.7 MPa、55.9 MPa、38.3 MPa;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时分别为37.8 MPa、15.0 MPa、16.3 MPa,舌下神经管附近骨质应力远小于颅骨应力峰值,接近于0 MPa。结论在异形钛笼前方加用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能提升枕颈融合的稳定性,未见明显应力集中,并且对颅骨及舌下神经管影响较小,是上颈椎不稳的一种安全可靠的前路内固定方式。

  • 标签: 颈椎 内固定器 有限元分析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纳入64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对比,(时间:2019年12月~2021年7月),治疗分析,电脑随机排列分组,32例对照组患者(后路手术治疗),32例实验组患者(前路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数据(Barthel评分、SF-36评分、Fugl-Myer评分)、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结果:(1)临床数据:数据对比,实验组较对照组,Barthel评分、SF-36评分、Fugl-Myer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2)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数据对比,实验组较对照组,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有改善趋势,(P<0.05)。结论: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实施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治疗干预后,两组治疗效果相较,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更佳,改善患者预后水平,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