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是全球共同面对的健康问题,我国的食物过敏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传统的特异性IgE抗体(sIgE)检测方法是基于完整变应原提取物的体内和体外检测,特异性及敏感性较低,提供的诊断信息有限,临床确诊食物过敏需要进行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而随着食物变应原组分研究的不断进展,使得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可以定量检测针对单个变应原组分的IgE抗体,从而产生了"变应原组分诊断"这一概念,使得食物过敏诊断更精确,帮助人们分辨交叉反应,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预测免疫治疗疗效,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减少了对口服食物激发试验的依赖。现对常见食物变应原组分诊断的新进展分别进行总结,并讨论变应原组分诊断的优势。

  • 标签: 食物过敏 分子过敏诊断 变应原组分 变应原组分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现,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文章便从环保视角出发,首先介绍了离子色谱的应用原理,其次对该技术所用设备以及核心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以环境监测为落脚点,围绕该技术的应用要点展开了深入研究,内容涉及土壤环境、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等方面,希望能给相关人员带来帮助或是启发。综述了气体组分的离子色谱检测技术,总结了气体样品、气溶胶以及液态样品中气体物质的制备和采集方法,运用离子色谱技术对上述样品进行测定,并对该技术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气体组分 离子色谱分析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水泥产量日益剧增、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环保形势日趋严峻,水泥企业逐步向“政府好帮手,城市净化器”协同处置转型,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来实现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已势在必行,但其携入的碱、氯、硫等有害组分会严重影响整个烧成工艺。近些年通过对水泥窑系统进行旁路取风技术改造及有害组分优化控制已初见成效,能够较好缓解电石渣制水泥生产线高含量有害组分对水泥窑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推广应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

  • 标签: 有害组分 电石渣 旁路取风 精细化操作
  • 简介:摘 要:本研究通过桉木含水率与绝干密度测定、桉木提取物含量、浓度测定,绘制标准曲线,探究木材抽提物的组成、含量、浓度与性质。研究表明,新鲜桉木刨花的含水率(55.93)略微低于新鲜桉木木片(56.76)。新鲜桉木刨花的水溶性抽提物含量为1.87%。水溶性抽提物溶液吸光度与其浓度的函数关系式: 。

  • 标签: 桉木 抽提物 含水率 标准曲线
  • 简介: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整体需求,不能从根本上照顾到学生的智力差距、性格差异包括在认知水平差异等各个方面。对此,笔者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分层教学模式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 标签: 高中化学 分层教学 模式探究
  • 简介:摘要:数学是高中必修科目之一,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分值,并且数学知识也和我们所处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数学教学对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组分层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将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因材施教,以促进其进行深度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 标签: 高中数学 分组教学 分层 模式
  • 简介:摘要:小学语文的小组分层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一对多的教学实践活动变得更加多元,其本质上来说是对因材施教学习理念的实践化落实,本文首先对小组分层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定义和概括,其次,分析了小组分层式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意义,最终重点阐释如何将小组分层式教学贯彻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即综合考查学生,拒绝唯成绩论、激活小组分层教学的针对性和能动性、促进小组内部的高校互动和提高小组层级之间的沟通畅通。

  • 标签: 小组教学 分层模式 小学语文
  • 简介: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大有助益,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一大关键。借助针对性的小组分组策略,充分保证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每一名学生都能产生浓厚兴趣,在不同环节有着出色表现,他们发现数学课程的魅力所在,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将得以整体提高,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只是时间问题。本文特意进行了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策略的探思。

  • 标签: 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小组分组策略 应用探思
  • 简介:摘要:语文课程作为小学的基础性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本。改变学生机械化学习的局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教师实施新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在这一背景下,由传统单一模式向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是现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小学语文 小组分层教学 策略探究
  • 简介:摘要眼表疾病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临床医生仅根据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很难准确早期诊断,甚至可造成误诊。泪液检测相对于血液检测更能反映眼表局部病情,且具有无创性、诊断准确性高、诊断速度快的特点。泪液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基因芯片等现代检验技术,检测泪液中的病原和免疫组分,包括微生物核酸、泪液抗体(IgM、IgG、IgE、IgA、抗核抗体等)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泪液检测提供了眼表局部病原体感染和免疫反应信息。目前国内外大量泪液检测研究显示,不仅眼表疾病,葡萄膜炎、眼底疾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甚至糖尿病、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全身疾病,泪液成分都有一定规律性变化。此外,通过对泪液病原和免疫组分成分的研究对研究疾病成因、生化及免疫过程、疾病治疗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泪液采集、泪液病原和免疫组分临床意义、各个疾病泪液特点方面,阐述眼表泪液检测的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泪液检测 眼表疾病 细胞因子 诊断技术,眼科
  • 简介:摘要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定期健康体检的3 509名研究对象中,曾罹患肿瘤、罹患慢病和健康对照三组分别有399、1 555、1 555名。年龄为(55.87±11.98)岁,男性占31.38%。慢病组MS患病率(42.44%)高于曾罹患肿瘤组(34.59%)和健康对照组(18.65%)(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曾罹患肿瘤组和慢病组MS患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2.13(1.61~2.83)和2.85(2.23~3.66);曾罹患乳腺癌和甲状腺癌MS患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3.56(2.04~6.21)和2.77(1.46~5.25)。

  • 标签: 肿瘤 横断面研究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摘要:教师在语文科目的授课过程中采用小组分层的教学方法,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差异性进行的多层次的教学安排。为了实现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进行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分别从四个角度进行探索,包括明确小组分层类别;合理化的学生分层方法;科学化的教学环节分层;多元化的分层评价方式。从而,使得语文的课堂教学在分层教育中不断深化,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蓄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实际教学证明,学生在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容易学习成绩会有高有低,甚至有些学生能够很快接受和理解课程新知识,有些学生则无法顺利跟上课堂教学进度。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分组分层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 标签: 高中数学 分组分层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分组分享教学法应用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发挥很大的教学优势,与学生的需求相契合,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通过科学划分小组,丰富活动形式,增强师生互动,优化教学目标,科学布置任务,布置 课后作业,合理进行评价,合理应用分组分享教学法。

  • 标签: 初中体育 分组分享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前在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育中,分组分层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十分广泛,而且在教学效果上也比较明显。但是在开展了过程当中难免还是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效率普遍不高,这些都需要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创新以及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为高中生的数学高效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先阐述了高中数学课堂开展分组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 标签: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分组分层
  • 简介:摘要:应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气体分离,通过六通阀进行操作分析柱,通过检验的仪器对分离后的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次的进样和多台气相色谱仪,过程比较繁琐。所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分子组分多为气象分析系统应运而生,采用十通阀进行分割,通过四通阀来选择,一次静养完成组分的分析和分离,保证该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应用的效果。

  • 标签: 小分子 组分 多维 气相 分析系统 气体分析
  • 简介: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实践中利用分组分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差距短板,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查漏补缺的基础上,能够增强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为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立足分组分层教学的科学理念进行教学实践的革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借助分组分层教学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到最大化,从而在保留学生数学学习个性的基础上实现突破性教学。

  • 标签: 分组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典明确规定了关于青皮药材中橙皮苷含量检测方法,但笔者按照2020版中国药典中提供的方法进行检测时橙皮苷出峰时间过长,没有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本文将重点研究青皮含量检测过程中流动相比例的调整对橙皮苷出峰时间的影响。方法 使用HPLC检测青皮药材中橙皮苷含量,设备型号:Waters e2695;色谱柱Agilent XDB-C18柱(4.6mm×250mm,5µm),检测波长为:284nm;进样量:10 µl;流速:1.0ml/min;柱温:25℃(±5℃)。结果 橙皮苷对照品按2020版中国药典提供的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检测时,60min左右未见出峰,在110.933min时橙皮苷峰出现;按2020版药典方法检测未达到理想效果。经调整流动相后发现,用流动相比例为甲醇-水(32:68和35:65)的组分测定时橙皮苷出峰时间提前显著且峰形态标准,同时在此流动相比例的条件下,青皮供试品中橙皮苷的峰形标准且与干扰峰分离度较好。结论 关于2020版中国药典中提供的青皮药材橙皮苷含量检测方法,作者认为检测方法中流动相甲醇-水(25:75)的比例不太合适,建议改进。

  • 标签: 青皮 橙皮苷 HPLC 流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