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以纳奶时呼吸困难、发绀起病的先天性后纵隔囊肿患儿,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增强+三维重建示后纵隔囊性占位、前肠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可能性大,予机械通气治疗仍呼吸困难,放弃治疗后死亡。后纵隔囊肿起病急,临床表现取决于囊肿压迫程度,症状明显者需积极手术,否则预后不良。

  • 标签: 先天畸形 支气管源性囊肿 纵隔囊肿
  • 简介:[ 摘要 ] 电视胸腔镜技术由最初只进行简单的胸膜及肺表面病变的治疗,至此,现代电视胸腔镜技术转变为以治疗为主要目的的外科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的优点。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胸膜疾病、肺部疾病等其他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复习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支气管囊肿的相关文献,以求引起对电视胸腔镜技术以及纵隔支气管囊肿治疗的关注。

  • 标签: [ ] 电视胸腔镜 纵隔支气管囊肿 手术治疗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宫腹腔镜引导下行子宫纵隔切除术与子宫纵隔切开术治疗子宫纵隔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6 年 1月- 2019 年 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纵隔畸形患者 8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0 例。 对照组患者在宫腹腔镜引导下行子宫纵隔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宫腹腔镜引导下行子宫纵隔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7.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与宫腹腔镜下行子宫纵隔切除术对比,子宫纵隔切开术治疗子宫纵隔畸形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开展应用。

  • 标签: 子宫纵隔畸形 宫腹腔镜 子宫纵隔切除术 子宫纵隔切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纤维纵隔炎是一种罕见的纵隔内纤维组织良性增生性疾病,但严重时也可危及生命。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误、漏诊。纤维纵隔炎导致的肺血管狭窄可引起肺高血压和右心衰竭,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发现,经皮肺血管介入治疗纤维纵隔炎导致的肺血管狭窄疗效显著。该文对纤维纵隔炎导致肺血管狭窄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进行了综述。同时,结合甘肃省人民医院对于该病的诊治经验,总结了纤维纵隔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纤维纵隔炎二联征、三联征),并针对纤维纵隔炎导致肺血管狭窄的临床分型和诊断流程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纤维纵隔炎 肺动脉狭窄 肺静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常规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资料,常规开胸手术组40例,胸腔镜手术组62例。与常规开胸手术组比较,胸腔镜手术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少,手术时间、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更为有利。

  • 标签: 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 常规开胸手术 胸腔镜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胸骨劈开入路治疗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与头颈外科联合,通过胸骨劈开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全部病例,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转移率、转移程度、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入组31例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46(19~65)岁,经部分胸骨劈开入路治疗28例,全胸骨劈开入路治疗3例。除3P、4L、7区未见淋巴结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最远转移至6组,各组淋巴结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R(61%)、1R(39%)、3A(39%)、1L(16%)、2L(10%)、4R(10%)、5区(3%)、6区(3%)。同时,2R区阳性淋巴结比例也最高,达35%(77/219)。甲状腺乳头癌纵隔转移淋巴结结外侵犯常见(23%),易融合成团(23%)并侵犯周围血管神经(26%)。术中或术后因渗血或出血多而需要输血比例高达29%。全部患者术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94%、87%、81%。结论除3P、4L和7区未见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转移至纵隔其余各站淋巴结,胸骨劈开纵隔淋巴结清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癌,乳头状 甲状腺 淋巴转移 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源性囊肿是一种罕见的、主要发生在婴儿期的先天性发育畸形。该病变较多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颈椎和胸椎的椎管内,常伴有椎体形态和功能的异常。位于腹腔内胃壁上的先天性肠源性囊肿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术后病理确诊的(胃)肠源性囊肿

  • 标签: 胃肠源性囊肿 诊断 鉴别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囊肿和肾囊肿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接收的 138例肝肾囊肿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强围术期护理),各 69例。结果:研究组肝肾囊肿清除率明显更高,且并发症更少,与常规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肝肾囊肿患者在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过程中加强围术期护理,可进一步提高囊肿清除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这对于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加快,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超声 介入治疗 肝囊肿 肾囊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非外伤性纵隔气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9年我院收治的经胸部CT诊断纵隔气肿患儿的临床资料,除外新生儿及外伤患儿,分析其病因、病原及发病机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共86例纵隔气肿患儿,平均年龄(50.3±35.2)个月,男49例,女37例。主要病因包括肺部感染38例(44.2%),支气管异物25例(29.1%),间质性肺疾病5例(5.8%),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异常5例(5.85%),支气管哮喘4例(4.7%)等。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11例和流感病毒12例。支气管异物合并纵隔气肿的25例患儿中有20例伴有呼吸困难,属于危重症,应尽早行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间质性肺疾病合并纵隔气肿的患儿有2例误诊为感染,延误治疗,应引起呼吸科医师重视。结论纵隔气肿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治疗关键在于积极寻找病因,因病施治。

  • 标签: 纵隔气肿 病因 病原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