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γ射线辐照硫代硫酸钠和硫酸的混合水溶液,所得沉淀物经乙醇多次清洗后60℃下烘干。将所得粉末样品分别在氩气氛中160-500℃焙烧4h,使用X射线衍射(XRD)及扩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EXAFS)分析样品的结构。结果表明,160℃以下烘干所得样品为纳米,其Ni-S壳层为四配位结构,Ni-S键长为0.221nm。经300℃焙烧后,非转为NiS微,Ni-S壳层变为八面体六配位(红矿型)结构,Ni-S键长增加至0.238nm。进一步提高焙烧温度时,所形成NiS晶粒逐渐长大。对经500℃焙烧样品,X射线衍射检测到很尖锐的对应单一NiS物种的衍射峰。

  • 标签: γ辐照法 晶化 硫化镍 纳米粉末 结构 X射线衍射
  • 简介:综述纳米级()钨基合金复合粉末的制备技术,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工艺、原料及所得产品进行分析和介绍,同时指出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 标签: 纳米级粉末 钨基合金复合粉末 制备技术
  • 简介:采用热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W-Cu复合粉末。通过XRD、SEM、激光粒度测试等方法对球磨后的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延长,W的晶粒尺寸不断减小,球磨30h后W的平均晶粒尺寸为41nm左右;球磨初期,粉末迅速细化;随球磨时间延长,粉末粒度有所增加;进一步增加球磨时间,粉末粒度减小。球磨粉末还原后有较高的烧结活性,1200℃烧结后相对密度可达97%以上。烧结材料的组织非常均匀,且晶粒细小。

  • 标签: 热机械合金化 纳米晶 W-Cu复合粉末 球磨时间
  • 简介:以柠檬酸三钠为络合剂,采用络合反应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出铜掺杂氢氧化超细粉体样品材料,采用XRD、SEM、TEM、TG—DSC、Raman和红外对其进行表征,同时将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组装成MH—Ni电池,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充放电结果表明,样品电极具有较好的循环特性.当Cu的掺杂量为5%时,合活性物质80%的样品电极在恒流80mA/g下充电6h,40mA/g放电,终止电压为1.0V时.放电电压稳定于1.260V的时间较长,开路电位为1.462V,放电比容量可达362.976mAh/g,表现出其较高的电化学活性。

  • 标签: 络合反应冷冻共沉淀法 铜掺杂 纳米氢氧化镍 非晶相 电化学活性
  • 简介:特粗硬质合金是一类发展中的先进矿业用硬质合金。采用纳米粉末溶解法制备特粗硬质合金,得到WC平均晶粒尺寸为8~9μm的特粗WC-Co硬质合金,研究发现纳米粉末可通过扩散机制控制小晶粒粗化。此方法不仅使WC平均晶粒尺寸增加,而且使WC-Co硬质合金的WC晶粒尺寸分布的均匀性得到提高;同时复杂形状晶粒明显减少,晶粒发育得到改善。

  • 标签: WC-CO 特粗硬质合金 纳米粉末 溶解析出 晶粒生长
  • 简介:高比重合金由于具有密度和强度高、延性好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在军工上被用作动能穿甲弹材料.纳米材料被认为是21世纪应用前景最为广阔的新型材料.采用纳米粉末可望大大细化钨合金晶粒,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延性和硬度等力学性能,因而是制备新型高强韧、高比重钨合金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作者采用机械合金化(MA)工艺制备了纳米钨合金复合粉末,研究了纳米钨合金粉末在常压氢气气氛中的烧结致密化和在烧结过程中的钨晶粒长大行为.研究结果表明,MA纳米粉末促进了致密化,使致密化温度降低约100~200℃.在一般固相烧结温度时可以得到晶粒尺寸为3~5μm的细高强度合金.同时,指出了在液相烧结时存在的问题,即钨晶粒加速重排、产生晶粒聚集与合并,迅速发生钨晶粒长大,在较短时间内液相烧结时,钨晶粒尺寸又长大到接近传统高比重合金水平.

  • 标签: 钨合金 致密化 纳米 晶粒长大
  • 简介:分别以Ti和TiO2粉为钛源,石墨为碳源,结合机械合金化及高温烧结制备出TiC微粉。利用XRD、SEM对TiC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通过对比发现,以TiO2作为钛源可得到纯度较高且粒度为纳米级的TiC粉末。球磨过程中原料粉末不断细化,有助于相互扩散并加速烧结过程中TiC的生成。

  • 标签: TIC 纳米 机械合金化 烧结
  • 简介:应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NiZn铁氧体的前驱体粉末。对前驱体在900℃热处理后,得到尖晶石型NiZn铁氧体样品。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晶体形貌为准六角形,粒径大小Dsem≈3.5μm,而Dxrd≈80nm,即Dsem≈44Dxrd这是NiZn铁氧体制备领域一个新颖的结果。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样品可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经济价值。

  • 标签: NIZN铁氧体 共沉淀法 前驱物
  • 简介:文章概述了纳米金属粉末的传统制备方法(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对现有新型的制备方法(等离子气化法、金属喷雾燃烧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简要介绍了相应方法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最后,论述了纳米粉体的应用,展望了纳米粉制备方法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纳米粉体 制备方法 应用
  • 简介:摘要:非钛合金具有良好的软磁性和低成本,广泛应用于变压器铁心等磁性器件中。但在一定条件下,它变得稳定结晶,物理性能恶化或优化。只有通过匹配的热处理工艺(非法)才能获得良好的非纳米结构,材料才能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因此,有必要研究合金成分和组织对快速淬火和退火非纳米软磁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以获得有关合金组织的有用信息。这有助于获得性能更好的非纳米材料,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

  • 标签: 非晶合金 纳米晶合金 发展 应用
  • 简介: 摘要:为了准确表征纳米碳化硅粉末的粒径和结构,分别采用激光粒度仪、比表面分析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同一批次纳米碳化硅粉末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碳化硅粉末的粒径基本集中在(50~112)nm,使用激光粒度仪测量的团聚颗粒,并不能完全表征单颗粒的粒径。利用表面积和粒径大小的几何相关性,可以表征纳米碳化硅粉末的粒径。使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微束分析技术不仅能够表针粉末形貌及结构,也能够客观表征纳米颗粒的粒径。

  • 标签: 纳米SiC粉末 激光粒度,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 简介:综述了国内外、钴粉末,特别是超细和纳米、钴粉末制备技术的研究和、钴资源的再生利用状况;概述了国内外、钴粉末的应用及生产状况;分析了我国、钴粉末生产企业现状;展望了未来10年、钴粉末生产工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钴粉末生产工业发展的对策.

  • 标签: 镍粉 钴粉 制备技术 生产现状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等热端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高温蠕变,造成严重的航天事故。本文采用高温蠕变试验法,通过应变-时间曲线、应力-时间曲线分别对某粉末高温合金进行了蠕变性能的分析研究,并建立了Larson-Miller参数模型,对其10^6 h的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

  • 标签: 镍基粉末高温合金,蠕变性能,蠕变寿命预测
  • 简介:摘要针对生产纳米带材的各种问题,结合制带设备的工况,分析各种问题成因,并对设备及工艺进行技术上的改进及提升,提高喷带成材率和喷带质量。

  • 标签: 纳米晶制带设备 设备与工艺 技术改进
  • 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漆面纳米工艺。纳米是一种专门用于汽车漆面、玻璃、轮胎、轮毂、座椅、发动机、内饰、外饰等关键部位护理的硬质保护涂层。为车漆提供可靠的漆面密封技术,高效持久地保护车漆,防止环境对车漆颜色带来影响,是健康环保的汽车美容技术。1纳米的发展史据统计,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汽车保有量跃居世界第二,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汽车美容用品生产企业进军中国,瓜分庞大的汽车售后市场,这块年消费数千亿元的巨大蛋糕,亟待重新洗

  • 标签: 工艺浅谈 晶工艺 漆面
  • 简介:凝聚着两代人希望的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和北京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非纳米制品研究及产业化”3月24日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非纳米材料在系统集成上实现了自主创新,在材料体系、工艺装备、产业化能力各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世界前三强,可与日本、德国两强平起平坐。

  • 标签: 纳米晶材料 非晶 世界 科技攻关项目 跨越式发展 通过验收
  • 简介:把沸腾的铁水以每秒钟100万摄氏度的速度快速冷却,会发生什么奇迹?在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非纳米制品研究及产业化”验收会上这种神奇的东西:一片薄得像玻璃纸一样的“铁片”和一根不到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铁丝”通过了验收,它们就是熔融铁水以每秒钟100万摄氏度的速度快速冷却后的结果,专家称其为“非纳米材料”。

  • 标签: 纳米晶材料 非晶 世界 快速冷却 科技项目 北京市
  • 简介:总结了近10余年来制备纳米复合镀层以及纳米镀层的研究结果。纳米复合镀层具有硬度高、耐磨损和耐腐蚀的特性,一些纳米复合镀层还具有自润滑性、光催化活性、良好的电接触性,耐高温等性能。纳米镀层具有结晶细致、光亮、纯度高和孔隙率低的特点。纳米复合镀层的基体材料主要是金属,还有铜和锌等。纳米粒子材料包括SiC、SiO2、CeO2、金刚石、碳纳米管、Al2O3、Si3N4、TiO2、PTFE、MoS2、WS2、石墨、ZrO2、La2O3、Cr纳米粒子、Ag纳米粒子、Si纳米粒子等。目前,纳米镀层的制备技术还不成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标签: 纳米复合镀层 纳米晶镀层 脉冲电沉积 复合电沉积 化学复合镀
  • 简介:传统制备WC粉末的方法都是依靠发热体的辐射、能量对流、传导等方式加热W、C混合粉末到一定温度,热量由外向内传递,具有加热温度高、周期长、WC颗粒长大明显等缺点。本研究以纳米钨粉和活性炭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法在1000℃快速制备纳米WC粉末。用XRD分析不同碳化温度产物的物相组成,并用SEM和TEM对产物进行形貌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粒径50nm的钨粉经微波碳化法在1000℃保温10min,能够制备出平均粒径为86.5nm的单相WC粉末纳米WC颗粒表面光滑,形貌呈近球形。分析微波碳化法制备纳米WC粉末的机理表明,微波碳化过程为扩散控制,WC颗粒的长大速率随碳化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 标签: 纳米WC 微波碳化 非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