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废水中大肠的消毒方法及处理对水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氯消毒对大肠的消灭效果优于紫外线消毒,但氯消毒对水质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紫外线消毒则对水质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根据废水的特性和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添加量,并注意监测水质变化。实验结果仅为本次实验所得,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设计和误差分析,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适用

  • 标签: 废水 粪大肠菌 消毒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城市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虽然其水质得到很大改善,但水中细菌数量依旧很大,尤其存在着大肠等病原。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将大肠数列为出水基本控制指标之一。为保障污水排放水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次氯酸钠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大肠等病原,通过次氯酸钠投加量对二级出水消毒效果的影响,分析次氯酸钠的污水处理效益。

  • 标签: 污水处理 粪大肠菌群 次氯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大肠快速检测技术在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56份食品用于样品,开展卫生检测,通过大肠快速检测技术以稀释液配制、乳糖发酵、分离培养之后,检测大肠值。病情使用最可能数法检测,比较检测结果;依据有关标准,判断样品是否达到食品卫生标准。结果:经乳糖胆盐发酵法、最可能数法检测后,大肠超标的不合格样品检出率是7.81%(20/256)、8.20%(21/256),无差异(P>0.05);经分析检测结果统一,98.04%样品结果统一,1.95%的样品结果不统一。结论:运用大肠快速检测技术在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中可以准确的检测出大肠值,明确大肠超标的情况,然后进行处理,避免卫生不合格食品被消费者使用,保证食品的安全

  • 标签: 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 营养 食品 卫生检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FMT)对砷染毒子代大鼠神经行为及肠道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4月,选择36只8周龄SPF级SD大鼠,根据大鼠体重按随机区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砷染毒组(As组)、砷+生理盐水组(As+NaCl组)和As+FMT组,各组中雌鼠6只、雄鼠3只;选取对照组大鼠粪便作为菌液供体。大鼠饮用含75 mg/L亚砷酸钠的自来水1周后进行合笼,至子代大鼠出生终止砷暴露。雌鼠出现阴栓后在神经发育致畸窗口期进行菌液灌胃,灌胃体积为1 ml/100 g,间隔2 d 1次,共3次。子代大鼠断乳后每周记录体重变化,出生第6周后,采用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旷场试验观察大鼠自主探索行为与紧张度的神经行为表现;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As组和As+FMT组大鼠粪便样本中多样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组大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距离比和停留时间比,以及穿越平台的次数均明显下降,且大鼠在中心区的运动路程、进入次数和跨格数均明显降低(P<0.05);与As组比较,As+FMT组大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比,在中心区的运动路程和进入次数均明显升高(P<0.05)。肠道多样分析显示,As+FMT组大鼠粪便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As组(68.34%比60.55%),厚壁门相对丰度低于As组(28.02%比33.48%);在属水平上,As+FMT组普氏相对丰度明显高于As组,成为优势属(42.08%比21.78%)。此外,对比As组,As+FMT组大鼠粪便中有22个上升的属,21个下降的属(P<0.05)。LEfSe法分析结果显示,As+FMT组差异属中的优势为普氏和UCG_005,其相对丰度明显高于As组(P<0.05)。结论FMT可能缓解砷染毒子代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和焦虑样行为,改善紊乱肠道

  • 标签: 大鼠 子代 粪菌移植 神经行为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移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n=40)、观察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移植;n=40)。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BSF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 移植在慢传输型便秘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效果,较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单独治疗更为优越,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选择。

  • 标签: 粪菌移植 慢传输型便秘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白芨提取液联合次氯酸钠(NaClO)或EDTA冲洗液在体外对肠球菌作用,判断加入白芨是否能够更加高效地抑制杀灭肠球菌,进行根管消毒治疗,以单纯根管冲洗剂次氯酸钠和EDTA作为对照以评价其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湿法提取新鲜白芨,经热回流浸提、旋转蒸发获取白芨冲洗液。以琼脂培养法及药敏试验验证肠球菌对白芨的敏感性。利用滤纸片扩散程度辅助判断作用效果,确定白芨提取液联合其他冲洗液对肠球菌的抑效果。采用 SPSS23.0 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检验后,样本间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白芨提液联合EDTA或NaClO抑环直径最大,抑效果较单一使用EDTA或NaClO好。最小抑浓度为100 mg /ml。结论:白芨提取液对肠球菌有抑菌作用,且与EDTA或NaClO联用时,白芨提取液浓度越大,抑效果越强。

  • 标签: 白芨 粪肠球菌 抑菌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白芨提取液联合次氯酸钠(NaClO)或EDTA冲洗液在体外对肠球菌作用,判断加入白芨是否能够更加高效地抑制杀灭肠球菌,进行根管消毒治疗,以单纯根管冲洗剂次氯酸钠和EDTA作为对照以评价其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湿法提取新鲜白芨,经热回流浸提、旋转蒸发获取白芨冲洗液。以琼脂培养法及药敏试验验证肠球菌对白芨的敏感性。利用滤纸片扩散程度辅助判断作用效果,确定白芨提取液联合其他冲洗液对肠球菌的抑效果。采用 SPSS23.0 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检验后,样本间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白芨提液联合EDTA或NaClO抑环直径最大,抑效果较单一使用EDTA或NaClO好。最小抑浓度为100 mg /ml。结论:白芨提取液对肠球菌有抑菌作用,且与EDTA或NaClO联用时,白芨提取液浓度越大,抑效果越强。

  • 标签: 白芨 粪肠球菌 抑菌试验
  • 简介: 摘要:总结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行移植治疗的1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相关资料,根据患儿进行的61次移植总结一系列护理措施,记录患儿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追踪并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各种临床表现。19例患儿出院随访的临床表现数据中,1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好转,2例无改变,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ASD儿童行移植期间,根据患儿症状提供科学的护理措施,能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提高移植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ASD的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儿童 孤独症谱系障碍 粪菌移植 保留灌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合并艰难梭感染(CDI)的炎症肠病(IBD)患者的肠道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IBD患者54例。根据是否合并CDI,将患者分为CDI组(n = 20)和非CDI组(n = 34)。同时设健康对照40例。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进行肠道的测定,比较3组样本肠道微生物多样和物种组成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CDI组和CDI组α多样(Chao1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更低(均P<0.05)。两组与健康对照组在β多样(肠道结构)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CDI组和非CDI组间α多样及β多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CDI组和CDI组中杆菌属相对丰度更低,而变形门和肠杆菌科相对丰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CDI组相比,CDI组副拟杆菌属和罗斯氏属相对丰度更低,而拟梭属相对丰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efse分析显示活泼瘤胃球菌、梭属的无害梭和类腐败梭、香肠乳杆菌以及消化链球菌科是CDI组中对差异贡献显著的标志物种。结论与健康人群及未合并CDI的IBD患者相比,IBD合并CDI患者肠道物种组成存在特异性改变。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艰难梭菌 肠道菌群 机会性感染
  • 简介:摘要:比较分析临床分离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之间的差异性,包括敏感性、标本类型分离和科室分布情况等,及时充分了解当前这两种主要病原分布及耐药情况。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分布差异 耐药情况
  • 简介:  摘要:肥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而腹型肥胖对人类危害更大,我国人群又以腹型肥胖为主,腹型肥胖容易伤及内脏,因此控制腹型肥胖意义重大。通过对腹型肥胖人群粪便的研究,发现腹型肥胖人群肠道群组成不同于一般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腹型肥胖的原因除与菌群失调有关,尚存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体力活动。本文通过探讨腹型肥胖与肠道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关系,希望能为腹型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方向。

  • 标签:    腹型肥胖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大肠埃希临床微生物检验法及其意义。方法:将80例送检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大肠埃希临床微生物检验法开展研究工作。结果:利用微生物检验法,在80例样本中,检出39例包含大肠埃希菌落,与实际检验结果相符;从Mac A 平板上看到大肠埃希的表现形态:在鲜红色的菌落中,少部分表现为微红色,中心以深桃红色居多;圆形,扁平;边缘整齐,外表面湿润且光滑。结论:大肠埃希微生物检验法的检验准确特别高,可以将准确的依据提供给医师,对其科学用药十分有利。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临床微生物 检验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分布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300例存在生殖道感染症状患者,依据是否有高危型-HPV感染分成2组,将177例高危型HPV阴性患者当作A组,把123例阳性患者作为B组,以单、多因素分析方式评定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300例患者中,共有123例高危型HPV阳性感染(41.00%),其中,占比最高的是HPV16亚型(56.91%),居于其次的是HPV52(13.82%)。经单因素分析得知,B组乳酸杆菌、细菌阴道病、解脲脲原体、衣原体的阳性例数均较A组多(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危型HP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解脲脲原体、衣原体实。结论 阴道分布与高危型HPV感染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解脲脲原体、衣原体实为其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高危型 阴道菌群
  • 简介:摘要: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组分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肠道能调节机体免疫平衡,在哮喘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病毒感染、早期使用抗生素改变肠道群组成和多样,影响哮喘的发展。本文主要就肠道与哮喘间的相关做一综述。

  • 标签: 哮喘 肠道菌群 肠-肺轴 免疫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3种致泻大肠埃希应用多重PCR检测技术的效果,其中包含肠致病大肠埃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EHEC)以及肠侵袭大肠埃希(EIEC)。方法  将三种大肠埃希基因特征作为根据设计引物,构建PCR多重检测系统,同时完善PCR反应条件。结果  PCR3组引物可以对相应的目的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这一多重检测系统同时可以针对3种目的实时检测,并且具有较高特异性。结论  可以同时针对3种致泻大肠埃希进行检验多重PCR检测系统已经形成,可以在食品安全和食物中毒事件中加以应用。

  • 标签: 多重PCR快速检测 3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系统建立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中产ESBLS株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了某院2021年1月-12月间临床分离到的大肠埃希,并用贝克曼MicroScan WalkAway 4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并使用配套试剂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于结果为ESBLS阳性株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方法进行ESBLS确认。结果 该院在12个月内从患者送检非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剔除重复菌株后剩余233株,其中产ESBLS菌株111株,检出率为(47.6%)。产ESBLS菌株主要分布科室为泌尿外科28株占25.2%和老年医学科25株占22.5%等,主要标本类型为尿液61株占54.9%、痰液19株占17.1%、血液11株占10.0%等。从药敏结果看产ESBLS菌株对除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尤其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而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往往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造成医院内的感染传播。结论 在治疗ESBLS菌种感染时,应根据药敏报告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同时要做好院感监测,防止院内耐药菌株传播。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菌   医院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肠道多样与免疫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肠道的重要,讨论了不同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并以临床疾病案例为基础,分析了多样与疾病发展的关联。通过研究发现,肠道多样与免疫相关疾病密切相关,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肠道菌群 多样性 免疫相关疾病 检测方法 临床案例
  • 简介:摘要:溃疡结肠炎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肠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紊乱、肠道失衡、氧化应激和炎症介质有关,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治疗起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努力。随着对溃疡结肠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传统治疗方法仍然存在许多副作用。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学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且越来越多的报道提到了肠道治疗溃疡结肠炎的可行。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溃疡性结肠炎 益生菌 粪菌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