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人工智能(AI)初筛分流在大规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5至7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8 005例糖尿病患者参加了DR筛查,所有患者均行免散瞳的眼底彩照检查,每眼采集2张眼底彩照(分别以视盘和黄斑为中心)。拍照完成后,首先使用AI系统对每例患者的4张眼底彩照进行判定,如均为可分级且无DR时,直接产生AI报告,并随机抽取1/3至读片中心由眼科医师组分级以作质量控制(组A)。此外,如4张眼底彩照中,任意一张图片判别为无法分级或存在DR时,该患者的所有眼底彩照均需行人工分级(组B)。从组A和组B中分别随机抽取300例患者的眼底照片,由眼科医师组作出最终判别,确定AI和人工分级判定需转诊DR(增殖前或增殖期DR,或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准确性。结果在8 005例参加筛查的糖尿病患者中,男3 220例(40.2%),女4 785例(59.8%),年龄(58.3±10.6)岁。经AI初筛后,AI直接产生报告5 267例(65.8%),另外2 738例(34.2%)需要进行人工分级。在组A中,AI和人工判定需转诊DR的准确性和特异度均为100.0%。在组B中,AI和人工判定需转诊DR的准确性分别为75.8%和90.3%,灵敏度分别为100%和79.1%。结论在大规模的DR筛查中,使用AI作为DR的初筛手段,可在不遗漏需转诊DR病例的情况下,减少约60%的图片分级工作量。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人工智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规范肝胆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相关分子标记物在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本共识从外周血和组织学方面对其在诊断、治疗、分子分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详细总结,针对近年来研究成果明确的肝胆系统肿瘤相关分子标记物和基因表达,提出了专家指导意见。同时,对肝胆肿瘤相关血清学、组织病理学和第二代测序的实验室检测标准、结果解释、报告内容和全过程质量管理提出了规范化建议,旨在为一线临床人员普及肝胆肿瘤分子诊断和治疗最新知识的基础上,为科学合理地选择个体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可执行的依据。

  • 标签: 肝胆肿瘤 分子诊断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肝癌是临床常见的肝恶性肿瘤,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相关死因,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对肝癌发生发展过程的深入研究,对于肝癌的发生及其相关分子通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研发出了多种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两大类。一线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索拉非尼和乐伐替尼,两者均能有效延长不可切除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对于一线药物不良反应无法耐受或用药期间肿瘤进展的患者,还可选择瑞戈非尼和卡博替尼等二线药物,可能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所帮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抑制剂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两者均可通过一定机制抑制免疫检查点来阻止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有效延长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正逐步被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中。

  • 标签: 肝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共识针对近年来研究结果较为明确的肝胆肿瘤相关蛋白质、基因表达层面的分子标志物在诊断、治疗、分子分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指导意义等做了详尽的总结,提出了专家指导意见。同时对肝胆肿瘤相关血清学、组织病理学、二代测序等实验室检测的标准、结果判读、报告内容及全过程质量管理等提出了规范化的建议,旨在为一线临床工作人员普及肝胆肿瘤分子诊疗最新知识,并提供科学、合理选择个体化精准诊疗方案的可执行依据。

  • 标签: 肝脏肿瘤 胆道肿瘤 分子标志物 临床诊断 疗效评估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近年来水分子团结构与功能的探索已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水分子团的结构、改变方法、特性及研究展开综述,并对小分子团水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 标签: 小分子团水 结构 特性 功能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转移是一个关乎多个基因和生物分子的复杂的、多步骤生物过程。临床治疗乳腺癌主要通过手术、化疗和放射等,可以控制原发肿瘤的生长,但转移性疾病仍然是肿瘤学中最大的临床挑战。这些方法在预防复发或治疗乳腺癌转移方面仍不十分有效。本文对乳腺癌转移的若干方面进行了综述,包括转移级联和扩散模型、肿瘤血管生成、细胞的分解和迁移、原发肿瘤,破坏血管壁,适应新环境,器官向性和休眠细胞。癌细胞与正常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转移级联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广泛的信号传递和刺激生物分子和基因,介绍了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

  • 标签: 乳腺癌 转移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LMSDF数据库探究阻断RBD-ACE2结合或能特异性识别RBD-ACE2结合物的脂质分子。方法:借助Pymol、Autodock、Ligplot等软件及LMSDF 数据库。结果:筛选出可紧密与RBD-ACE2结合物结合的脂质分子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脂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高分子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子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诸多领域是,包括:国防领域、航天领域、抗腐蚀性涂料等方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运用高分子材料,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但高分子材料成型与控制难度较大,需要严格控制成型条件。因此,笔者就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高分子材料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高分子 材料成型 控制技术
  • 简介:摘要:既往临床诊断中主要对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应用,但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而恒温扩增技术因为具有引物种类的多样性,所以检测方法相对多变,能够对传统PCR中存在的缺陷有效弥补,并在分子诊断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标签: 恒温扩增技术 分子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死亡在鲁迅的笔下衍生扩展,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死亡是进化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因素,鲁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开始变得 心理扭曲,甚至出现负面人格,在社会的压力和自己的妥协中走向了死亡。本文将对孔乙己、陈士成、魏连殳、子君这些知识分子的死亡进行分析。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些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心理状态着手,研究他们死亡的原因。研究可以知道社会价值观对知识分子有很大的影响,他们在社会价值观中渐渐迷失了自己,再加上自身性格的缺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死亡。

  • 标签: 知识分子 封建礼教 心理扭曲 死亡
  • 简介:摘要:对于沥青再生技术而言,再生中新旧沥青的混溶过程是一个关键问题,其直接影响着合适的新沥青胶结料等级及其用量的确定,并对保障沥青再生效果及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从分子尺度构建新旧沥青混溶模型,在微观模拟新旧沥青混溶过程的同时,计算分析再生沥青的宏观物理性能。

  • 标签: 再生沥青 分子动力学 新旧沥青混溶 再生剂
  • 简介:摘要:有机分子材料与无机分子材料相比,具有多种类、容易合成、成本低廉、简单的制备工艺等优点,可大大降低有机电子器件的生产成本:同时,有机分子材料具有好的柔韧性和强的可塑性,可用于柔性衬底来制备柔性的电子设备;并且,有机分子材料的化学合成方法灵活,通过官能团修饰、杂化等可以精确调控物理性质,继而满足有机光电及电子器件的需要。

  • 标签: 有机小分子 材料晶化 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O亚型B(A)的血型鉴定方法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7月,于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因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拟行进一步血型鉴定的1例患者为先证者;以先证者、先证者丈夫及其2个儿子为研究对象。本例先证者为女性,45岁。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受试者的ABO血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SSP)-PCR法对受试者ABO基因第6、7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并且根据测序结果确定其ABO基因型。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5-018),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ABO血型正反定型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长子ABO血型为B(A)亚型,先证者丈夫和次子为O型。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先证者与其长子血清标本中检测出A抗原,其丈夫与次子未检测出A抗原。② ABO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长子均检出O02等位基因,ABO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c.640A>G突变,符合B(A)04等位基因的特征,其基因型均为B(A)04/O02;先证者丈夫和次子基因型为O01/O02。先证者长子的B(A)04等位基因来源于先证者,B(A)04等位基因的遗传方式为顺式遗传。结论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鉴定罕见ABO亚型的必要方法。ABO基因第7外显子c.640A>G突变是形成B(A)04等位基因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之一。

  • 标签: ABO血型系统 基因型 DNA突变分析 测序 B(A)亚型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空分装置以往分子筛在故障进水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从中介绍分子筛纯化系统在操作等相关方面出现的常见故障,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分子筛 进水 分析 故障
  • 简介:摘要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骨肿瘤,对常规化疗及传统放疗的反应不佳,多数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研究发现脊索瘤的发生、发展与诸多癌症相关信号分子和信号通路相关,探索脊索瘤的分子调控机制有助于发现脊索瘤的治疗靶点和靶向药物。本文对Brachyury、受体酪氨酸激酶、SMARCB1、Wnt信号通路以及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在脊索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中分子标志物ER、PR、HER-2、Ki67、p53的表达差异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的转型。方法本研究为双向队列研究,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首次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对入组患者采用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检测其复发、转移灶中ER、PR、HER-2、Ki67、p53的表达,并回顾患者初次诊断时原发灶中各指标表达情况,采用配对χ2检验对复发、转移灶和原发灶的ER、PR、HER-2、Ki67、p53表达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03例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原发灶中ER、PR、HER-2及p53阳性率分别为63.1%(65/103)、55.3%(57/103)、31.1%(32/103)和68.9%(71/103),Ki67高表达(>14%)占68.9%(71/103);复发、转移灶中ER、PR、HER-2及p53阳性率分别为56.3%(58/103)、42.7%(44/103)、30.1%(31/103)和77.7%(80/103),Ki67高表达占68.9%(71/103)。103例患者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中ER、PR、HER-2、Ki67及p53表达不一致率分别为8.7%(9/103)、16.5%(17/103)、6.8%(7/103)、29.1%(30/103)及14.6%(15/103)。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的HER-2及Ki67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1.000),但是,ER、PR及p53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02、0.035)。103例患者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分别占8.7%(9/103)和10.7%(11/103)、54.3%(56/103)和53.4%(55/103)、18.4%(19/103)和14.6%(15/103)、18.4%(19/103)和21.4%(22/103)。复发、转移后luminal A型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比例上升,其余分子亚型比例均下降。乳腺原发肿瘤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病情进展后复发、转移灶发生转型的比例分别占6/9、30.4%(17/56)、7/19、3/19。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后ER、PR、HER-2、Ki67、p53表达常发生变化,且分子亚型转变较为常见,可通过了解复发、转移灶的分子表达情况和分子亚型,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疗效。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复发,局部 肿瘤转移 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