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腿骨折并发筋膜区间综合的治疗与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6年2月,到医院就诊的小腿骨折并发筋膜综合的患者56例,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与护理经验。结果56例患者中,经治疗与护理,54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坏死截肢,治疗及护理总有效率为96.43%。结论对小腿骨折并发筋膜综合的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保证患者良好的痊愈率,促进患者患肢恢复。

  • 标签: 小腿骨折 筋膜间区综合征 治疗与护理
  • 简介:摘要骨筋膜综合是指一个或几个筋膜室内的肌肉与神经等软组织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种疾病。常表现为肢体疼痛、苍白、肌肉瘫痪、感觉异常、患(肢、指)牵拉试验阳性五大症状。在治疗上,筋膜室形成高压前,冷敷、利尿、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有助于促进血管外液向血管内转移,增加血流灌注,改善微循环。一旦高压形成,应进行手术减压同时抗休克和纠正酸中毒等全身性治疗。

  • 标签: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肌肉坏死神经变性诊治体会
  • 简介:摘要骨筋膜间隔综合(OCS)是创伤骨科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神经和肌肉不可逆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甚至死亡。“5P”是临床上较经典的OCS诊断方法,但存在较大主观性,且不能及时准确反映病情进展。筋膜间隔测压法是诊断OCS主要的辅助手段,虽然测压方法较多,但目前仍无权威的压力阈值作为诊断标准。为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医师常积极行筋膜切开术,导致不必要的筋膜切开。笔者回顾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小腿OCS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部分患者通过解除支具、稳定肢体和消肿等非手术治疗,临床表现逐渐缓解,无须行筋膜切开术;部分患者通过上述非手术治疗,症状进行性加重,需要及时行筋膜切开术。笔者依据临床体检定性结果和双侧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脉搏波改变等定量指标对OCS严重程度进行分级,首次提出OCS分级判断标准,旨在针对不同OCS分级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更精准的治疗,为OCS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筋膜间隔综合征 软组织损伤 筋膜切开
  • 简介:筋膜综合是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早期征候群,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造成局部压迫,使其骨筋膜室容积减少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增高所致。随着交通事故增多,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2003—2009年,通过对我科收治的28例患者进行精心观察和护理,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骨筋膜室综合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骨筋膜综合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骨筋膜综合的后果十分严重,神经干及肌肉坏死致肢体畸形及神经麻痹,且修复困难。避免这种后果发生的惟一办法就是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如治疗及时且措施正确,则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可免于坏死、神经功能可不受损害而完全恢复。

  • 标签: 骨筋膜室综合征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骨筋膜综合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及时补充液体。随时观察反映。肾脏功能的指标,如尿量、尿比重。还有体温、脉搏、呼吸是否平稳。血钾、尿素氮是否正常,以掌握病情变化。在患者用脱水剂期间,应选用较粗血管,确保穿刺针在血管内,防止渗入皮下组织,观察脱水剂治疗效果。

  • 标签: 骨筋膜室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筋膜综合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例骨筋膜综合症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12例患者患肢感觉运动恢复良好,切口愈合良好,无截肢病例,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骨筋膜综合症患者早期发现潜在的危险,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骨筋膜室综合症 切开减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手部骨筋膜综合的治疗.方法本组采用皮肤小切口、筋膜大切口的方法对手部骨筋膜综合进行减压治疗.结果随访3~12个月,手指感觉、活动均恢复正常,无手内在肌挛缩,切口顺利愈合,无发生感染.结论此方法损伤轻,创伤小,既减压又封闭,不需二期缝合,愈合后瘢痕小,保持手的外观良好.

  • 标签: 手部 骨筋膜室综合征 治疗 手术改进 减压 挛缩
  • 简介:筋膜综合是骨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是由于外伤引起四肢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神经迅速缺血坏死,若不及时处理和诊断,可迅速发展为坏死坏疽,轻者肌肉挛缩,神经功能损伤,重者肢体坏死残疾,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病人1102例,其发生骨筋膜综合1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4~68岁,平均46岁,大多数是交通伤而致骨折,其中前臂损伤1例,小腿损伤4例,多发骨折7例,住院时间16~46d不等,大多数病人出现有明显间隔肿胀和不同程度的被动牵拉痛。1.2结果:9例经去除压迫因素,给予扩张血管、脱水抗凝和抗菌等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3例行骨筋膜切开减压术治疗,结果10例功能恢复,2例肌挛缩,关节僵硬,肢体麻木等后遗症。2危险因素分析四肢骨筋膜室是由骨、骨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围成的密闭的腔。尤其是深筋膜坚韧缺乏弹性,一旦室内组织肿胀,很少有缓冲的余地,骨外伤等原因引起骨筋膜室压力逐渐增加时,会阻断室内组织的血液循环。肌肉组织缺血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的渗出液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使...

  • 标签: 危险因素 因素护理 筋膜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56例骨筋膜综合的早期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严密观察全身情况和患肢肿胀、疼痛及末梢血液循环情况,用药护理,完善检查和化验,给予营养支持,重视心理护理,术后注意伤口和引流管护理,指导并督促病人进行功能锻炼。认为细心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坏死的关键。

  • 标签: 骨筋膜室综合征 观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骨筋膜综合(OsteoagialCompartmentSyndrome,OCS)围手术期治疗是通过各种技能、判断、处理,达到伤肢功能损害到最小程度。方法首诊医师应详细了解受伤时间,受伤当时情况及受伤后症状,用简单的方法测压(指压对比法和Whitesicls三通管测压法均可)或被动伤指牵拉试验,进行综合判断,一旦确定,应尽早手术减压;对术后观察及药物治疗也极为重要。结果本组伤病员大部分均得到正确、及时处理,保住伤肢及肢体功能,仅1例因地震后受压时间长,交通不便,肢体远端缺血坏死而截肢。结论术前仔细观察、判断,早期手术减压,术后及时换药观察,是挽救伤肢及肢体功能的关键。

  • 标签: 地震伤及其他外伤 OCS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