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房间隔穿刺术是介入心脏病学最常用的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三维电学的发展,临床上对房间隔穿刺术有了新的认识。解剖方面,卵圆窝电位的发现体现了电学方法对解剖学的重建,有助于将“房间隔识别并穿刺”转化为“卵圆窝识别并穿刺”。器械方面,新近出现的射频针和穿刺导丝可以易化穿刺过程。方法学上,三维电解剖标测方法和X线方法相比,前者呈现三维化视角,通过电位标测能够精确定位卵圆窝,提升了穿刺成功率;后者不需配备电解剖标测系统,不需要预先标测,操作较为简洁。三维电解剖标测方法和超声方法相比,前者能够标测卵圆窝最中心位置,定位精准,同时也能实时追踪穿刺针尖;后者解剖层次清晰,但只能展现二维界面,由于需要增加超声设备,花费也较多。虽然大多数情况下X线指导的房间隔穿刺术是安全有效的,而超声的辅助定位作用能够提高安全性,但新近出现的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是更适用的无射线房间隔穿刺方法

  • 标签: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房间隔穿刺 三维电解剖标测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方法方法:选择医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12月在门急诊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治疗患儿 118例,分为 1岁以下婴儿组 76例, 1-3岁幼儿组 32例, 3-5岁儿童组 10例,对 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越小患儿额静脉穿刺成功率越高,年龄越大的患儿颞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大,进针角度和固定方式也是影响穿刺成败的关键。结论:在熟练掌握穿刺角度和固定方式的基础上,不同患儿选择不同的头皮静脉也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小儿 头皮静脉穿刺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200例经皮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患者的资料。 结果:200例肾穿刺患者中 146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54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18例光镜与免疫荧光不能明确需要电镜检查,电镜修正诊断 7例。术后疼痛 22例,肉眼血尿 9例,肾周血肿 3例,无动静脉瘘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经皮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方法操作便捷,病理诊断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形态学依据,也有利于疾病后续的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 标签: 经皮肾 穿刺活检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200例经皮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患者的资料。 结果:200例肾穿刺患者中 146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54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18例光镜与免疫荧光不能明确需要电镜检查,电镜修正诊断 7例。术后疼痛 22例,肉眼血尿 9例,肾周血肿 3例,无动静脉瘘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经皮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方法操作便捷,病理诊断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形态学依据,也有利于疾病后续的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 标签: 经皮肾 穿刺活检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技巧及输液护理。 方法 对1525例静脉穿刺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穿刺技巧及输液护理。 结果 1525例的患者中对照组的一次成功率为60%,实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5%。实验组降低了二次穿刺的机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结论 改良后的静脉穿刺技巧及输液护理有效地提高的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 标签: 老年人 静脉穿刺 技巧 输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1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给予改良前的穿刺术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改良后的穿刺术设为改良组,各55例。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针眼渗血率及透析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改良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8.2%,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6.4%,改良组的穿刺成功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改良组患者针眼渗血率为3.6%,对照组针眼渗血率为5.4%,改良组针眼渗血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改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7%,对照组为41.8%,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良组的透析效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中采用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在保证穿刺成功率和透析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穿刺 自体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改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病人作为实验对象,参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为53例患者。对照组所用的为常规穿刺送管方式,研究组所用的为改进穿刺送管方式,进行两组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满意度高,静脉炎发生率低,两组别间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改进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式有利于显著提高老年病人的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值得全面性推广于临床。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老年患者 穿刺送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不开胸进行小鼠心脏精准穿刺取血的方法,以明确该方法所能采集的最大血量,以及是否可以用于长期重复取血。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10~14周龄)分为终止性实验组(n=4,检测一次所能取到的最大血量)、反复采血0.5 ml组(n=10,每次取0.5 ml全血,1次/2 d,持续4周),反复采血0.75 ml组(n=10,每次取0.75 ml全血,1次/2 d,持续4周)。使用高频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最大切面,引导胰岛素注射器针头经胸廓进入左心室进行采血。在反复采血0.5 ml组,使用超声检测第一次采血前、第一次采血后3 min、以及采血结束(共采血14次)休息1周后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结果成功施行超声引导下不开胸经心脏穿刺取血,用时(88±19)s/只,获取的最大血量为(1.43±0.11)ml/只。在反复采血0.5 ml组,反复采血4周后,小鼠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与第1次采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小鼠死亡。但在反复采血0.75 ml组,在观察终点前有2只小鼠死亡。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小鼠心脏穿刺取血,安全、微创、便捷、高效,可获取血量大,也可用于长期多次取血。

  • 标签: 小鼠 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 闭胸 穿刺 采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静脉穿刺法在肾内水肿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接受传统静脉穿刺的35例肾内水肿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接受改良静脉穿刺法的35例肾内水肿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静脉穿刺操作时间及一次性穿刺率、疼痛程度、穿刺过程中的舒适度主观感受,并记录相关不良事件(针脱落、渗液、血肿、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而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86%(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治疗过程中的异物感、活动度、恐惧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渗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针脱落、血肿、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静脉穿刺方法更适合肾内水肿患者治疗需求,操作更安全,有利于保护血管,降低静脉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提高其舒适性。

  • 标签: 肾内水肿 静脉穿刺 不良事件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超声科6名医师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US-FNAB)的学习曲线,探讨US-FNAB初学者达到平均水平且相对稳定时所需的训练量,从而指导科室有效管控初学者甲状腺结节US-FNAB的穿刺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6名穿刺医师(Dr1~Dr6)行US-FNAB的甲状腺结节6147例(其中Dr1和Dr6为有经验穿刺医师;Dr2~Dr5为穿刺初学者),收集其细胞病理学结果。并按结节的穿刺时间排序,从第1例结节开始,每100例为一组,依次进行分组。根据Bethesda分类标准将结节细胞病理学结果分为穿刺无效和穿刺有效2类,统计每一位医师每一组的穿刺无效率,绘制学习曲线。统计6名医师6147例甲状腺结节穿刺无效率的平均值。按照甲状腺结节的穿刺时间排序,统计Dr2~Dr5每名初学者第一个100例(F100)和第二个100例(S100)的穿刺无效率。采用四格表的χ2检验,将Dr2~Dr5每名初学者的F100和S100的穿刺无效率分别与6147例甲状腺结节穿刺无效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Dr1~Dr6每名医师每组穿刺无效率分别为:Dr1(17组):25%、23%、17%、17%、14%、15%、24%、14%、12%、7%、8%、9%、6%、10%、11%、16%、8%;Dr2(5组):40%、27%、24%、21%、13%;Dr3(10组):22%、9%、20%、23%、13%、17%、14%、11%、10%、15%;Dr4(15组):21%、22%、28%、26%、22%、29%、24%、19%、14%、20%、8%、11%、11%、9%、4%;Dr5(8组):39%、24%、13%、21%、12%、13%、8%、9%;Dr6(4组):13%、15%、5%、9%。由此绘制学习曲线。6名医师6147例甲状腺结节穿刺无效率的平均值为16.04%。Dr2~Dr5每名初学者F100和S100的穿刺无效率分别为:Dr2:40%,27%;Dr3:22%,9%;Dr4:21%,22%;Dr5:39%,24%。Dr2~Dr5每名初学者F100穿刺无效率和平均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Dr2(χ2=14.286,P<0.001)和Dr5(χ2=13.266,P<0.001),S100穿刺无效率和平均值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绘制甲状腺结节US-FNAB初学者学习曲线,探讨其学习曲线规律,分析其达到平均穿刺水平且相对稳定时的训练量,从而准确判断初学者能够独立操作的时机,是初学者甲状腺结节US-FNAB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抽吸活组织检查 超声检查 学习曲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超声引导肺组织微创病理取材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对2020年2-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7例COVID-19死亡患者使用14G全自动活检针进行肺组织微创病理取材。①依据人体肺组织解剖分叶与体表投影,设计常规穿刺点10个。左锁骨中线第3、6肋间为左肺上、下叶内侧区组织取材穿刺点;右锁骨中线第3、4、6肋间为右肺上、中、下叶内侧区肺组织取材穿刺点;左腋中线第4、7肋间为左肺上、下叶外侧区肺组织取材穿刺点;右腋中线第4、5、7肋间为右肺上、中、下叶外侧区肺组织取材穿刺点。②根据各穿刺点尸体肺组织超声图像表现,将其分为含气肺、实变肺与压缩肺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肺组织,设计相应的取材方法,完成对左右肺各叶内外侧区的多点多次完整取材。③记录左右侧肺组织取材所需时间,测量取材组织长度,比较各穿刺点取材成功率及各类肺组织取材成功率。结果①17例COVID-19死亡患者双侧肺组织选取174穿刺点,穿刺获取肺组织病理取材288条。②各穿刺点取材成功率存在差异,左、右侧锁骨中线第6肋间穿刺点取材成功率低于其他穿刺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类型超声表现的尸体肺取材成功率存在差异,其中含气肺取材成功率为74.4%,低于实变肺及压缩肺(86.8%,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压缩肺取材标本长度为11.4(10.6,12.3)mm,低于含气肺与实变肺[14.6(12.5,15.2)mm,13.5(12.5,1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尸体肺组织超声引导微创穿刺取材方法,可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尸体肺组织病理取材应用参考。

  • 标签: 超声引导 尸体病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传统穿刺法与改良穿刺法在移植肾穿刺活检中的安全性及标本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术的54例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异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n=29)和对照组(n=25)。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穿刺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穿刺法。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有效穿刺标本长度、肾小球数量、小动脉数量、标本合格率及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血尿及其他并发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有效穿刺标本长度为(1.15±0.06) cm,肾小球数量为(16.4±0.7)个,小动脉数量为(5.2±0.2)个,均高于对照组[(0.90±0.04) cm、(10.3±0.5)个、(2.8±0.2)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标本合格率分别为93.1%和4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2例患者出现肉眼血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严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良穿刺法在用于移植肾穿刺时可以获取更高质量的穿刺标本,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穿刺法类似。

  • 标签: 肾移植 活组织检查,针吸 标本质量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 (FNAC)的方法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50例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进行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将细胞学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 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结节性甲状腺肿、髓样癌以及乳头状癌的检出率无差异(P> 0.05)。 细针穿刺细胞学滤泡性腺瘤的检出率 33.33%低于病理检查( P< 0.05)。细针穿刺细胞学灵敏度 85.71%( 12/14),特异度 88.89%( 32/36),准确度 88.00%( 44/50)。 结论: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FNAC)的方法操作微创、便捷,诊断价值高,可以为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减少误诊几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甲状腺 细针穿刺 病理学检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将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 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区域穿刺,实验组实施绳梯式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穿刺疼痛发生率、穿刺渗血发生率以及皮下血肿发生率、血管瘤、血栓和内瘘闭塞总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穿刺疼痛发生率、穿刺渗血发生率以及皮下血肿发生率、血管瘤、血栓和内瘘闭塞总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实施绳梯式穿刺可减轻穿刺疼痛和渗血,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穿刺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自体动静脉内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水穿刺术前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 100例羊水穿刺术孕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例起止 2018年 3月 -2019年 4月, 100例孕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 5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术前予以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孕妇的心理情况。结果:护理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 SAS和 SDS评分,组间数据并未产生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 SAS和 SDS评分,组间数据对比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羊水穿刺术前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孕妇的不良心理。

  • 标签: 羊水穿刺术 心理护理 SAS SDS
  • 简介:【 摘要】目的: CT 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医院接收的 60 例胸部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分析这些患者的穿刺活检结果,对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 CT 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分析诊断结果。 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 CT 穿刺结果分析, 60 例患者中参与 CT 穿刺活检的 30 例,常规检查的 30 例,对这些患者的病灶深度、穿刺次数、胸部穿刺结果进行对比,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结论: CT 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患者的治疗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CT 引导 胸部穿刺 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B 超引导下动静脉穿刺与普通动静脉穿刺的效果并进行对比。 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11 月时间段至我院进行动静脉穿刺的 150 例患者作 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以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普通组( 75 例,采取普通 动静脉穿刺方式置管 )和 B 超组( 75 例, B 超引导下动静脉穿刺方式置管 )。对比两组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总穿刺成功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 结果: B 超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组( P < 0.05 ) 。 B 超组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97.33% 、总穿刺成功率 100% 明显高于普通组 69.33% 、 86.67% ( P < 0.05 )。 B 超组并发症发生率 5.34 % 明显高于普通组 22.66 % ( P < 0.05 ) 。 结论: 与普通动静脉穿刺相比, B 超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更高,穿刺用时更短,血肿、动静脉血栓、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B 超 动静脉穿刺 穿刺成功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在临床护理中,股静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操作技术,而了解和掌握股静脉、股动脉的毗邻、走形以及位置,能够使操作的成功率提高,减少并发症。因此,本文对股静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的解剖学基础和护理研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护理解剖学 股静脉穿刺 股动脉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