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对程序的日益重视,程序辩护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辩护形式,这种辩护通过质疑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的程序违法,以达到影响诉讼进程及结局的最终目的。与传统的实体性辩护不同,这种辩护针对的是程序问题,通过质疑程序来影响诉讼结局。它的出现,不但丰富了辩护的手段和内容,而且也有助于维护程序的独立与公正。但是从司法实践来看,这种辩护很难为法院所接受,面对着诸多的程序辩护,法院要么简单粗暴的直接予以拒绝,要么完全置之不理。[1]而由于缺乏独立的程序上诉机制,对于法院的这种态度,被告人和辩护人很难获得有效的救济。当被告人和辩护人一方面面对着诸多的程序违法,另一方面却又找不到有效

  • 标签: 程序违法 刑事程序 上诉理由 事实认定 事实性 上诉审
  • 简介:成文法所赋予请求人程序权利并不意味着请求人具有原告资格,请求人的原告资格始终是一个个案衡量问题。由于程序损害并不必然导致实体性损害,证明程序损害与实体性损害之间的关联成为了认定程序损害案件中原告资格的关键。或然标准在程序损害测试中的适用,为请求人实现程序权利提供了更为宽松的资格条件,也为法院进一步对请求人实体性权利与行政效率的权衡提供了空间。法院对程序损害案件中原告资格的认定还影响到国会、行政机关和法院之间的分权关系这一根本性宪法制度架构。

  • 标签: 原告资格 程序性损害 程序性权利 司法审查
  • 简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程序制裁机制是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这种程序制裁机制的建立在法理学、程序正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等三个方面均具有正当。我国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虽然规定了法定代理人到场、法律援助等诸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程序规范,但在很多情况下却没有规定违反这些程序规范应当承担何种法律后果、当事人应如何救济等内容,需要从进一步明确后果、完善救济程序等角度予以规范。

  • 标签: 未成年人 程序性制裁 机制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护士主导程序镇静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及机械通气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Ovid)、theJoannaBriggsInstituteEBPDatabase(Ovid)、CochraneCenter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Ovid)、MEDLINE(Ovid)、WebofKnowledge、CINAHL、CBM、CNKI、WanFangData和VIP数据库,查找关于护士主导程序镇静对于患者镇静和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1月。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包括2118例接受镇静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其中干预组1037例,对照组10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护士主导的程序镇静可以降低咪达唑仑总使用剂量[MD=–163.82,95%CI(–309.81,–17.84),P=0.03]、每日平均使用剂量[MD=–37.22,95%CI(–61.14,–13.29),P〈0.01]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RR=0.53,95%CI(0.34,0.81),P〈0.01],但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自行拔管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生设定镇静目标,护士根据程序镇静流程管理镇静剂滴速管理ICU机械通气患者与传统镇静剂相比,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自行拔管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能降低咪达唑仑使用剂量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 标签: 程序性镇静 护士 机械通气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程序两个方面。高三化学复习中,我们既要巩固陈述性知识,也要重视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即程序知识教学。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体现着许多程序知识,本文针对程序知识在一节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方法建构 知识跃迁 能力培养
  • 简介:新加坡中学华文新教材以语文程序知识为单元编写体例,以能力训练为主线,渗透国民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真正做到了从运用语言的角度突出语文的实践。教材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及其清晰体现出来的语文、实践特点或为我们探寻和建立语文教学内容确定性较强的语文教材提供了借鉴。

  • 标签: 华文教材 教学内容 策略性知识 能力培养
  • 简介:台湾作家骆以军是一位难得的具有女性作家的细腻和敏感的男性意识流作家,骨子里带有浓郁的忧郁气质的他,或受张爱玲的影响,或受川端康成的影响,或是受自己特殊身份和抑郁症这一特殊经历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骆氏"风格,尤其是其小说中的"死亡"叙述更耐人寻味。本文试图针对"死亡"主题,结合作品分三个方面具体论述骆以军作品中的死亡与时间、死亡与爱欲以及死亡与空间的关系。

  • 标签: 死亡 时间 爱欲 空间
  • 简介:在位于爪哇岛上的印尼首都雅加达,一天傍晚,一家公寓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具只穿着裤衩的男尸。他似乎是在吊床上睡午觉时死去的。室内摆着的两台日本产的电风扇已经停了。

  • 标签: 窒息死亡 雅加达 电风扇 房间 公寓 室内
  • 简介:在中国,家政O2O平台正备受追捧。11月,成立刚满一年的本地到家服务平台58到家拿到了3亿美元融资:7~11月,国内获得千万量级以上融资的家政O2O平台有5个之多。

  • 标签: 笔记 死亡 服务平台 家政 融资
  • 简介:目的探讨高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境下髁突软骨细胞死亡情况。方法临床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的髁突骨折患者无法复位的骨折片段上的软骨组织,体外培养人髁突软骨细胞,加入20μg/LTNF-α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死亡情况(T组),分别与加入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ZT组)、特异性程序坏死抑制剂Nec-1(NT组)和联合应用抑制剂(ZNT组)的细胞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T组细胞大量死亡,剩余活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升高;ZT、NT和ZNT组细胞死亡和ROS水平显著低于T组(P〈0.05),ZNT组细胞死亡和ROS水平最低。结论高浓度TNF-α刺激下髁突软骨细胞死亡类型有凋亡和程序坏死,同时抑制二者可以显著提高软骨细胞的存活率。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 凋亡 程序性坏死 髁突软骨细胞 活性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原因.方法选择2011年到2014年在我院治疗的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患者,其中有60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120例存活,将死亡患者设为死亡组,将120例存活患者随机抽取60例,分为存活组,对患者的发病年龄、出血部位、血压幅度、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进行对比,患者发病后意识状态和出血量是导致患者知网的主要原因,存活组的意识状态高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证明了意识状态越高,存活率越高,出血量少,也能减少死亡率.结论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因素有很多,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为意识状态、出血量及舒张压等因素.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死亡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2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探讨相关防治措施,以期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50例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50例患者的死亡原因心血管疾病24例(48%),脑出血8例(16%),感染7例(14%),高钾血症5例(10%),恶性肿瘤3例(6%),消化道出血1例(2%),主动脉夹层破裂1例(2%),敌敌畏自杀1例(2%)。结论心血管疾病、脑出血、严重感染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发病是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疾病和多囊肾。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损伤死亡的发生规律及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同济医学院法医学鉴定中心2002—2011年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进行回顾统计分析。结果240例颅脑损伤死者,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0~50岁年龄段死亡率最高,致伤方式以钝器打击、交通事故、高坠最常见;农民和工人是高发人群;秋季死亡率最高;出血类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为常见;原发性颅脑损伤168例(70%),继发性脑干损伤死亡23例(9.58%),并发症49例(20.42%)。结论颅脑损伤的发生,在年龄、性别、职业及法医病理学特点等方面存在内在规律,法医工作者应根据全面系统的病理学检验、临床资料及内在规律对死亡原因做出客观、全面、准确的结论。

  • 标签: 法医学 颅脑损伤 死亡原因
  • 简介:众所周知,扫雷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付出血的代价。今年5月,我有幸跟随以第十四集团军某工兵团为主抽组的第14批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执行维和任务,亲赴雷场一线,感受"死亡地带"的别样气息。

  • 标签: 死亡地带 维和任务 地中海东岸 联黎部队 防步兵地雷 李文斌
  • 简介:目的:开展死亡教育讲座的护士继续教育实验,为死亡教育讲座在护士队伍中的开展提供基本的讲座指导和实施参考。方法:以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对死亡教育讲座对护士所持死亡态度的影响进行实验论证。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自然接受、趋近接受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逃离接受维度得分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死亡教育讲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士死亡态度的正向改变,讲座具有必要和有效

  • 标签: 死亡教育 教育实验 护士 死亡态度
  • 简介:严格意义上的民事死亡制度起源于罗马,判罪、移民两种导致民事死亡的原因,在罗马法上都发生了。从此,这两者成为历代的立法者和法学家考虑民事死亡问题的主线。而且,罗马法学家感受到了一种类似于死亡的导致民事法律关系变化的法律事实,还差一里路把它提升为概念,进而反过来把它系统化为制度,这一工作由中世纪法学家完成。他们型构了拥有自然死亡和民事死亡两个种的死亡的属概念,进而把两种死亡都当作导致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而后,民事死亡按罗马人开创的三个方向以立法的方式实现了体系化。但在19世纪后半叶,民事死亡制度遭遇了合理性危机,导致多数采用它的国家和地区名义上废除了它。但实际上,这种废除实际上是“粉碎”。换言之,民事死亡的效果首先被分解为公法上的和私法上的,然后在这两个范围内又进一步地破碎化。除了少有的剔除,其余的“碎片”都换了个名称继续存在直到今天的现代法中。为何民事死亡制度不死?因为它满足了一个社会清除害群之马的需要和内外有别的需要。

  • 标签: 民事死亡 社会死亡 社会瘫痪 民事禁止 剥夺权利
  • 简介:报告1例浆细胞唇炎。患者男,56岁,反复下唇糜烂伴疼痛4年余。皮肤科检查:下唇黏膜轻度红肿,见不规则糜烂,表面见少许黄色渗出物及红褐色结痂;口腔、龟头及肛周黏膜未见类似皮损。病理检查:真皮浅中层呈带状密集炎症细胞,主要为大量成熟的浆细胞、中等量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诊断:浆细胞唇炎。治疗上予以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每天2次,4周后皮损基本消退,随访4个月无复发。

  • 标签: 唇炎 浆细胞性 他克莫司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微波辐射对PC12细胞的损伤效应,为深入研究微波辐射的损伤机制提供剂量学依据。方法采用平均功率密度(重复频率×脉宽)分别为10mW/cm2(100pps×500ns)、30mW/cm2(300pps$500ns)和30mW/cm2(1000pps×150ns)的微波辐射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5min,于辐射后6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坏死率,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和坏死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PC12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0mW/cm2(100pps×500ns)辐射后6h,G0-G1期PC12细胞数减少(p〈0.05),G2-M期细胞数增加(p〈0.01);30mW/cm2(1000pps×150ns)辐射后6h,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5),G2-M期减少(p〈0.01);30mW/cm2(300pps×500ns)辐射后6h,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5),S期细胞数减少(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PC12细胞核膜间隙增宽,染色质浓缩边集,核仁呈蜂窝状;线粒体肿胀、空化。结论30mW/cm2(300pps$500ns)微波辐射可引起PC12细胞生长抑制,凋亡率增加,结构损伤;30mW/cm2(300pps$500ns)可作为深入研究微波辐射的损伤机制的辐射剂量。

  • 标签: 微波辐射 PC12细胞 细胞周期 凋亡 超微结构
  • 简介:背景: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可促进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和恢复患肢的血液供应。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对血管闭塞脉管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在模型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中股动脉注射月桂酸钠建立血管闭塞脉管炎大鼠模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连续5d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第7天接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仅给予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造模前相比,模型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造模后足背部体温及CD4^+CD25^+调节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下肢溃疡面积明显增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动员后第6天白细胞数量及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增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之后1个月时足背部体温与建模前接近,CD4^+CD25^+调节T细胞比例显著上升。提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源增加后进行自体移植,可提升血管闭塞脉管炎大鼠调节T细胞比例,有助于迅速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 标签: 血管炎 干细胞移植 T淋巴细胞 组织工程 干细胞 移植